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

时间:2022-08-15 03:30:21

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

美元:战争中的崛起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护航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但长期实行的金银并存的“跛行本位”制度,导致国内货币体系极不稳定。同时,英镑虽已没落,但垄断地位并未改变。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元的地位没有实质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元的国际地位开始上升。当时欧洲官方持有的流动性美元资产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大部分欧洲国家货币的价值不稳定,而且存在外汇管制和汇率低估的问题,使得按固定价格保持与黄金兑换的美元更具吸引力。国际贸易更多地以美元计价,私人部门也开始有更多的美元资产来减少交易风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崛起的美元可以与黄金媲美。美元成为安全的国际储备资产。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这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4年,布雷顿森体系确立,为美元达到国际化的最高程度在法律和制度上开辟了道路。从此,美元成为国际清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恢复为美元国际化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一是美元自由兑换、币值稳定。此外,战后欧洲各国通胀严重,而美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硬通货。二是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美元资本大量输出到世界各地,取代了英镑作为资本输出第一货币的地位。三是美元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跨国银行迅速发展,并可以随时随地兑换美元或是以美元兑换其他货币。

美元实现国际化的原因有二:一是两次世界大战使其经济实力大增,为其国际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其提供了制度保证。“美元―黄金本位制”,确立了美元的核心地位。

日元:曲折的国际化历程

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比较曲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常项目大量顺差,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在国内外呼吁日元国际化的背景下,1978年12月大藏省提出了“正视日元国际化,使日元和德国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的方针,并采取了“大幅度缓和欧洲日元债发行方面的限制”和“促进日元在太平洋地区流通”等政策措施。

二是主动推动阶段。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金融自由化和资本项目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了《外汇法》,日元经常项目基本上实现了可兑换,对日元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也由原则上限制兑换过渡为原则上放开管制。1984年,日本大藏省发表《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政策报告,进一步整理并完善了日元国际化的具体措施,形成了体系化的政策方案,正式拉开了日元国际化战略的序幕。

三是以区域化推动日元国际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停滞,日元国际化明显落后。日本决定将日元区域化作为其新的战略重点,开始谋求在亚洲地区的经济领导地位,对亚洲货币体系的建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同时,高度重视国内经济改革,积极完善国内资本市场,为日元区域化和最终国际化创造条件。

从美元和日元国际化进程看出货币国际化的四个主要条件:一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及较高的开放度。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本币提供了可靠的价值保证;较高的开放度和发达的对外贸易可形成国外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相应增加国际贸易结算中对本币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本币的投资需求及储值需求。二是金融体系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保障,更是货币国际化的制度支撑和运行载体。三是币值稳定。在国际经济发展中,货币性质良好的币种在市场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会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从而实现货币的国际化。四是本币自由兑换。考察相关货币国际化的历史,本币自由兑换是国际货币选择的重要参数,日元的国际化就伴随着可兑换程度的放开。(摘自2010年9月《中国外汇》上半月刊) 

上一篇: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目的 下一篇:城市青年与新奢侈主义消费的选择性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