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民村的永恒“航向”

时间:2022-08-15 03:10: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航民村占地2平方公里,有300多户1000多名村民。改革开放前,村民年均收入只有100多元,是萧山区有名的“三多”穷村——“倒挂户多、缺粮户多、光棍汉多”。然而,30多年的时间,航民村从贫穷走向了共同富裕。2012年,航民村属集体企业航民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96.04亿元,已成长为一个“充分就业+按劳、按资分配+社会福利”的新农村建设典范。

以工促富,村企谋发展

以前,航民人靠船谋生,生活很贫困。穷则思变,改革开放后,航民人开始立足村庄实际,积极思考并寻找突破口。1979年,村干部有目的性地到先富起来的江苏省华西村学习。航民人体会到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萧山区当地有染布的传统工艺,那时候,附近织布厂已开始发展,需要提供配套漂染加工服务。于是,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徐才法和朱重庆(现任航民村党委书记)经过一番调研,并经过航民村干部反复讨论,决定因地制宜兴办漂染厂。

1979年12月,朱重庆冒着极大风险和重重压力,靠村集体积累的6万元和借来的6万元,创办了第一个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开办工厂的第二年,投资就有了丰厚回报。1980年,印染厂产值38万元,利润14.4万元。朱重庆将利润的2万元均分给了村民,其余12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1982年,航民村产值跃居萧山区第一位,年利润100余万元。

暂时的成功并没有使航民人小富即安。1980年代,航民人立足印染产业,把税后利润的85%用于扩大再生产,不断增强村办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接下来的七八年中,航民人“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大厂带小厂,老厂带新厂,到生产基地、销售基地联合办厂,成功地办起一个又一个印染厂。”同时,针对自身产业需求,航民人又兴建起配套企业:钱江化工厂、钱江染织厂、萧山染料化工厂、广东珠江印染厂、萧山纺丝实验厂……经过数年的滚动发展,航民村成为全国知名的以印染为主,纺织、染料、热电相配套的印染基地。1989年,航民实业公司成立,实行村企合一的组织管理体制,探索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1 990年,航民村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亿元村。

一业强大,延伸产业链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航民人清醒地意识到:企业产值和利润虽然在增长,但必须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人才,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航民人先后投入4.5亿元,从德国、意大利、荷兰、日本、韩国引进世界一流的染整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并连续引进300多名高级科技和优秀管理人才,担任企业重要职务。针对服务业需求,航民又新建了航民宾馆等三产服务业,形成以印染为主业、前后配套的产业链,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优势。从此,航民村开始步入了上规模、大发展的新时期。1999年,航民的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均突破10亿元。

新世纪前后,航民与万向集团、杭钢集团、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等企业发起成立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企业集团化、集团股份化、股份社会化。2004年8月,航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浙江省第一家村集体控股的上市公司。由此,航民实现了企业集团化、集团股份化、股份社会化。同时,航民着力提升印染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印染行业的升级换代,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印染行业的龙头企业;抓住海运行业低谷时期,成立航民海运公司,实施印染、热电、煤炭、海运—体化战略;成功培育新兴产业,航民百泰的黄金饰品加工和航民非织造布的无纺布产能均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逐步探索实业经营向资本经营跨越,投资参股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并成为第四大股东。今后,航民将通过资本运作,走并购扩张和产业金融结合道路;充分利用航民的资本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和兼并扩张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加快对外纵向并购、横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步伐,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现在,航民村(集团)形成了以纺织、印染、热电、建材、冶炼、饰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集团公司已经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25家,相继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印染行业前十强、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

共同富裕,乘驾集体船

1998年,正值产权制度改革风起云涌,航民村集体经济也面临着这一问题。在这种趋势下,航民村周边的几个村都完成改制,由村办集体经济转为个人承包。当时,航民村有人提议,航民村也可以按照周边村的办法来改制。朱重庆坚决地说:“坚持集体经济,共同富裕,是航民村党委一开始就认定的道路,别的意见大家都可以提,只是这一条,就不必说了!只要我是书记,只要我是董事长,‘集体经济、共同致富’是决不能动摇的!”因此,经过村集体讨论,航民对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全村转换股权32518股,集体控股56%,量化到村民、职工、管理技术人员44%。如此,村民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资本所有者,实现了“全村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富裕户”。

为了让更多村民得到更多实惠,航民村还对村里的福利进行了改革,给老人发放养老金和社保金,并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实行学费补贴:考上本科奖金1万元,专科奖金6000元,大学学费低于8000元的全部报销。对村民消费的粮食和自来水这些日常需要也给予补贴。

在团结带领本村村民奔向“共富”的同时,航民非常注重外来员工的发展。航民坚持用人唯贤,公平选拔使用人才,不少外来员工走上了管理者和领导岗位。航民村还规定,外来员工若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会得到股权奖励;工资最低要达到当地平均水平,即使企业经营不好,也不会降低员工工资;还建设了员工宿舍、公寓,且费用全免;同时,在子女就学、医疗、养老上给予完善保障。因此,越来越多的外来员工选择在航民村扎根。

既要口袋富,也要脑袋富,航民也注重村民、职工精神上的富有,加强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建设。1996年,航民投资1600多万元,建成集影剧院、游泳馆、篮球场、图书室等设施于一体的航民文化中心。

在促动航民壮大的同时,航民人也把生态、环境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投资6000万元,建起了浙江省第一个村级大型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万吨;关停了一年能创造2亿元产值但污染较大的染料化工车间;关停了可创造800万元利润的有污染的水泥粉磨厂……同时,着力改善综合环境,村庄、厂区、路旁、庭院栽树种草,建造了公园、花圃,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营造了蓝天、碧水、绿地的自然环境。

朱重庆喜欢将村庄比做一条“船”。他说,党已为我们开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宽阔航道,如何驾舟不偏航,并全速前进,关键在“船长”,在党的基层组织。

上一篇:城镇化大潮中迷惘的农民 下一篇:村干部职务任免要坚持依法依规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