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有的――石油忧虑

时间:2022-08-15 02:19:32

不得不有的――石油忧虑

中国的老百姓以及善于投其所好的中国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发生在中东的战争。如果说1991年海湾战争时中国百姓关心的是美国的武器有多先进,那么这次关心的则是国际石油价格还能再涨多高。尽管反战游行一浪高过一浪,但美国似乎“矢志不渝”,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2月中旬,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现货价格突破了36美元/桶。第二次海湾战争无疑已经成为悬在世界经济之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全世界石油消费者都在受战争消息的煎熬。那么,战争打起来,油价是否必定继续上涨?中国百姓和企业又如何感知国际油价的变化?

战争中的油价畅想

美国之所以在2月份显示战争的决心,是因为在它看来战争对石油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其理由是:第一,委内瑞拉罢工日渐停息,这样不至于发生伊拉克和委内瑞拉两个国家同时的石油出口中断;第二,欧佩克2月1日开始的石油增产可以在3月初陆续到达美国市场;第三,沙特阿拉伯等中东产油国最近再度重申,如果发生战时需要,它们会进一步增产;第四,国际能源机构(IEA)主席普罗迪最近也表示,如果战争致使石油供应中断,消费国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

然而一旦开战,战争的不确定性会让世人茫然。心理上,最坏的打算必定致使战争初期的原油价格上升。战争期间在伊拉克石油出口中断的情况下,油价的变化将取决于其他石油生产国是否能够迅速增产,消费国政府是否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如果两者齐备,油价水平不至于太高。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我们势必要考虑战争出现的意外。更大的供应中断有两种风险:一是伊拉克破坏其他中东国家的油田;二是其他中东国家迫于国内压力而动用“石油武器”。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国际油价将会是致命的,有可能突破历史最高记录,达到50美元/桶。

同时,由于中东战事紧张,通过波斯湾的油轮数量会大大减少,而那些冒险出入战火中的油轮必然会向用户索要更加昂贵的保险费。如果趁火打劫袭击世界各地的油轮和管道等石油设施,油价还会火上浇油,更高一层。

尽管目前舆论认为美国速胜的可能性极大,但是也不排除美国遭遇伊拉克顽强抵抗的可能性。如果这样,油价持续高位的时间就会大大拉长。再就是,如果美国错过了3月份开战的机会,那么战争就会推迟到今年年底。那样,油价的走势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总之,仗一天不打,存在了半年之久的5美元左右的“石油溢价”就会存在一天。

中国消费者望油兴叹

战争使得中国股民发现了熊市中的亮点,国内石油股异花独放。如果机会把握得当,定有获利可能。持有石油股的股民乐得看见石油股价随着油价节节上升。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石油消费者的脸色不太好看。今年2月1日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虽然每次上调的幅度不大,但不断增长的“汽车族”,目前每购买一升汽油要比一年前多掏五毛多钱。而那些开拖拉机的农民朋友、驾船出海的渔民朋友和跑长途的货车司机面对价格上涨也在“望油兴叹”。他们在想:战争打起来之后,国内的油价是否再次跟着上调?

在油价上涨时,消费者可能还会发现与石油有关的相关产品价格也在上涨。相关媒体最近披露,福州和郑州地区的民用液化气的瓶装气(15公斤)零售价格均上涨了3元~5元不等。近年来,每次油价上涨时,大家可能注意到因特网上在报道杜邦公司向中国出口的化工产品价格都在提高。国内的聚合物及塑料原料等化工产品过去一年内涨价幅度均在10%左右,相关的塑料橡胶制品价格也有波动。据了解,北京的塑料价格已达到6800元~6900元/吨,比春节前上涨了100元。在天津,塑料厂商货源吃紧,小批量的出货价格已经上涨到7000元/吨。多数人认为,塑料价格还会随国际油价走高而一路上扬。塑胶价格的上涨直接抬高了玩具、文具和运动鞋等相关塑胶制品的门槛。我们的孩子可能不久就会发现,家长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度了。

中国企业备感重重压力

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而国内油品价格不涨,那些以原油为原料的炼油与石化厂家企业肯定受不了。如果汽油、柴油、煤油等油品和聚酯塑料等石化产品不涨价,企业要自己承担增加的成本,其利润空间大大压缩,上缴国家的利税也会大大缩减。

对于油品消费企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企业而言,油价涨,运营成本也在增加,企业盈利受阻。目前国际油价的上涨对出租车、公交、铁路、船运、民航运输等行业犹如当头棒喝。如果此类交通服务价格放开,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为笼络顾客,企业采取不提价策略,自身要饱受痛苦折磨;二是价格抬升,老百姓出门不得不多掏腰包或者“另寻出路”,正红火的中国旅游业也可能多多少少受些打击。有远见的游船公司考虑到油价的上涨因素,在去年年初跟旅行社签订年租合同时就抬高了报价,现在回头看来还不足以彻底规避价格风险。2月10日起,中国民航所有航线机票价格上浮17%。航油成本在民航运输企业的成本构成中,从21%上升到30%。比起国际同行而言,国内的航空公司尚没有很好的风险规避手段,而是举步维艰。

对于正在等待汽车降价的人们,油价的高企很可能暂缓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继而影响汽车制造商的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厂商、汽车配件厂商乃至钢铁厂、发电厂等相关产业也相应被牵动。

中国石油安全面对“黄牌”警告

以上情况表明,油价上涨对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均会造成潜在的辐射反应,进而影响到整个内需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健康发展、“世界工厂”能否正常运转,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合理的能源价格无疑是很关键的。

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2年已达到8000万吨左右,即中国三分之一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由于对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中国因国际油市风云变幻而在蒙受巨大损失。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我国将多支付6亿多美元的外汇。

而自1999年中国石油市场与国际接轨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的经贸联系更加密切。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都已经深刻地通过油价感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2002年4月、10月和今年2月的三次国内油品的调价与中东局势有直接的关系。而似乎即将爆发的美伊战争,可能会进一步从油价和供应两方面对中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油价上涨还不怎么可怕,因为这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节而有所作为。比较严重的是,战争可能造成的供应中断。如果战时拉长,中国进口不到足够的石油,那才是真正的悲哀。短缺经济把中国搞怕了,再来一次石油的定量配给供应或车辆分单双号出行恐怕让中国百姓不再习惯。

战争又一次给中国的石油安全亮出了“黄牌”。因此,居安思危和亡羊补牢可能是此次中东局势动荡给中国人的最大启示。消费者能够做的是提高节能意识;科学家能够做的是大力发展或寻找油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如高能电池技术;用油企业能够做的是尽快寻找规避油价风险的场所或手段,如参与期货交易;供油企业能够做的是广开货源;国家能够做的是适时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加强国内的石油勘探开发并实施“走出去”的石油战略。

阅读背景

世界离不开中东石油。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对海外石油的依赖度分别为51%、60%和99%。其中,美国25%、欧洲60%、日本80%以上的石油进口都来自中东。有专家预计,到2015年左右,世界石油产量在达到45亿吨的高峰后将出现递减,届时能够继续增产的国家可能只剩下中东和个别非欧佩克国家。

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量。从总体来看,1900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只有2000万吨,到1997年则高达36.85亿吨。据专家估计,世界经济年均增长1%,石油消费量将年均增长0.4%。

一个国家的GNP与人均石油消费量之间呈正比关系。1994年,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的人均石油消费量为7819公斤,而在人均GNP仅240美元的孟加拉,人均石油消费量却不足64公斤。

石油企业与美国石油企业。曾经有人说过,任何人要想了解美国,就必须了解大企业;而要了解大企业,就不能不了解石油企业。50年代,美国每3家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就有一家是石油公司。1980年,美国前10名最大工业公司中,石油企业占了6家(而且在前5位中占了4个),这6家公司的销售额占前10名公司销售总额的70.2%,净利润占总量的93.2%。进入90年代以来,在每年的世界大企业排名中,石油公司是固定的角色,而且埃克森、壳牌、莫比尔等老牌石油公司始终名列前茅。

上一篇:伊朗缘何承认有核计划? 下一篇:中东“石油之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