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外貌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

时间:2022-08-15 01:35:20

巧用外貌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

写记叙文离不开刻画人物,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抓住人物的容貌、衣着、身材、神情等进行描写,就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外貌描写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成功的外貌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精神风貌,烘托文章主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做到使人物形象丰满,令人难忘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外貌描写不是为描写而描写,离开人物性格的外貌描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就不可能感染读者。阿累的《一面》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写的是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为什么鲁迅先生的形象会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关键在于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瘦”!他们的初次见面是从远处看到的:“一个瘦了的五十开外的中国人”;第二次是从近处明写鲁迅的外貌“瘦得教人担心”;第三次是运用比喻手法直接写他:“竹枝似的手指”,同样是突出他的“瘦”;第四次写鲁迅说完话后,“我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第五次是在鲁迅点头默认自己的身份后,“我”见他的脸――“瘦”;最后一次:“我把银元放到他手中时,看到他手多瘦啊”。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情节的步步发展,关于“瘦”的描述越来越具体。为何就只写“瘦”呢?因为“瘦”既是鲁迅先生外在形象的真实体现,又是他英勇顽强的战斗,奋不顾身的工作的真实写照。写足了“瘦”,也就写足了鲁迅的伟大精神和人格标志。这样抓住鲁迅先生的特征加以反复描写,就能使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心里。

二、外貌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人的长相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物的那些带有个性色彩的因素,如衣着习惯、表情、神色,以及因岁月的流逝而在面部留下的印记等等,都透出极强的个性色彩,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所以描绘人物的外貌时,应当紧扣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气质,从而展开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几笔勾勒就刻画了一个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形象。

三、外貌描写要符合人物的经历

人生活在社会中,他们的外貌变化会因自己的人物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物的外貌描写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的情况。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却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刻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这两外貌描写通过多年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奈以及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饿、苛税、兵、匪、官,绅的各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四、外貌描写要符合人物的特定心理

人物的外貌不仅要反映人物的性格,还要能够揭示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独特的心理。而鲁迅对孔乙已的外貌描写,则更是简洁精练:“孔乙已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唯一的人。”“长衫”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在当时应该是上等人物或体面之士的标志。尽管他的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但在孔乙己看来,那可是让人另眼相看的装饰,是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和慰藉,可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主人公寒碜迂腐之志,虚荣造作的心理通过这一段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西栅的梆声 下一篇:例谈议论文说理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