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浅析交互的行为设计

时间:2022-08-15 12:22:48

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浅析交互的行为设计

摘要:交互设计的发展愈加快速,人与产品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行为,这种使用者的行为尤为重要。本文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解析交互的行为设计,也就是产品如何通过动机、能力来触发用户的行为,从而为产品本身提供更多价值。

关键词:交互设计;行为设计;用户体验

中国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06-1

一、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体验就是:用户与产品、系统或者服务进行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感受,它包含用户的认知、情绪、偏好等。这种体验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客观认识,可以刺激用户产生真实感想并留下深刻印象,对未来存有期待值,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升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幸福感。

用户体验设计是通过设计手段提升用户与产品或服务之间交互的可用性、易用性、愉悦性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建立起人与产品的忠诚度与满意度。事实上不是每个人所经历的产品都一定是使用、喜欢、甚至为了与它有接触而选择它,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仅仅需要考虑使用该产品的人,还要考虑众多消费者中谁会受到该产品的影响,影响值有多大,这也是用户体验设计的精髓所在。

二、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BehaviorChange)是指人类的任何改造或者修改的行为。人的行为是由无数复杂的因素所诱导的结果,人的行为改变的最直接目的是态度改变。产品的行为设计尽可能为用户提升自我效能感。行为改变并不是让所有人都以固定模式“执行”和“操作”,它小到为好友“点赞”,大到让人们保护环境、关心动物。

三、交互行为设计如何改变用户行为

BJFogg(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所建立的人类行为模型库中显示有三项主要因素决定了人的行为,分别是:动机、能力、触发。

下面以A为消费者举例:

A遇到一个问题,他需要一个书包,因为他的书本太多,旧书包已无法满足他现在的需求了,由此产生了“动机”。A上了购物网站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包,查询价格,在他的预算之内,A马上查自己的银行信息和收获信息,发现资金够用并且可以收到货物,他确保了自己有购买“能力”。当去购物车结算的时候挥动手指点击“支付”按钮的时候就完成了“触发”。这样一个购物的行动就完成了。

从论述中可知A具有此次行为的经验,他知道去哪个网站和如何选择产品,并且时间和精力允许A进行此次行为。个体的行为由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决定,同时受许多其它因素制约,并不是所有的行为诱导都那么容易。

下面以B为消费者举例:

B的书包旧了想换更漂亮的书包,B以前从来没自己买过书包,甚至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更漂亮的书包,他在网络上找到一家专门卖书包的商店,浏览后找到一款他喜欢的书包,看到价格后,B觉得很贵,但是经过思考还是决定购买,接下来他努力寻找购买按钮,在经过长时间寻找后终于找到“购买”按钮,此时B心情已经很差了,之后B需要填一大堆表格、地址、信用卡信息、收货信息。最后B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闭了页面。

从B购买书包的事例中发现,B有行为动机,但是动机不强,而且购买过程中B很难找到触发器,在自身需求上、时间精力上、经济条件上没有足够支撑。所以只有当“动机”“能力”“触发”三项因素必须同时存在、同时生效时才能诱导某种行为。

四、目标用户行为研究

用户行为是交互设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交互行为也就是用户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的一项外部活动。

设计师依靠用户需求进行行为设计,用户在使用手机时,首先要确定用户能接受手机操控的难易程度,太简单不会引起更多关注度,甚至被命名为“傻瓜”,太复杂用户因无法适应而最终放弃。其次界面中程序操作的动作的一致性,现今电子产品拥有多元化的设计界面,操作界面要保持行为一致性,例如界面的弹出行为和关闭行为,只有这样才恩能够培养用户的行为习惯,才能更高效地增加交互愉悦感和交互信任感。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并不全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动作,唐纳德诺曼指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例如:累了会找能坐的地方坐下,或者双手扶在栏杆上。无意识行为是人不自主行为,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情感依托和心理暗示下的客观行为,这种表象性的行为是不经过刻意思考而去平衡内心潜在需求的行为,它没有主观性,但是这种用无意识行为无意地将用户和产品联系到一起,并且达成了一种“巧合”互,设计师利用这种无意识行为进行的行为设计是符合用户“潜动机”的设计。

五、总结

设计多元化的今天设计师应该更多关注使用者的心理和需求,无论哪种形式的设计,都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的创新应该以用户的行为习惯为背景。在交互设计中,行为设计直接影响用户的行为,正如乔布斯成功的将食指从屏幕滑动这一动作推广到全世界,判断交互设计的成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用户能否从内心到身体全部参与到交互的过程中,并且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JenniferPreece,YvonneRogers,HelenSharp.InteractionDesignBeyondHumancomputerInteraction[M].JohnWiley&SonsInc,2002.

[2][美]诺曼著,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3]JeffJohnson著,张一宁译.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9.

作者简介:

李泽宇,山西大同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上一篇:我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支出的特征与变化 下一篇:对工业设计中人为事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