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经济效应分析

时间:2022-08-15 12:00:05

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经济效应分析

[摘 要] 通过实际调研,重点分析2011年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综合经济效应,包括经济拉动效应、贸易增长和投资促进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旅游提升效应,为促进新疆会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亚欧博览会;经济效应;会展经济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5-0017-03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西北大开发会议,《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提升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功能,将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博览会在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影响力”。国家对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定位是:把展会办成中国与亚欧国家开展首脑外交的重要平台,推动新疆与亚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渠道和树立新疆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将中国—亚欧博览会提升为真正意义的部级展会,是加快将新疆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一、经济拉动效应

(一)总体经济拉动效应

会展业具有经济引擎作用,是城市建设助推器,产业发展和升级转型的“加速器”,被誉为“第三产业的火车头”。当某类活动不仅为经营者带来经济收益,而且为所在地区的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这种现象称为“经济拉动效应”。一般而言,会展业经济拉动效应就是指展览业创造的直接收入与其所带来的相关收入总和的比率。直接收入是会展业本身获得的参展商摊位费、门票收入等;相关收入是指因举办会展活动而为搭建展台、广告、餐饮、交通、运输、住宿、旅游和零售等其他行业带来的收入。据测算,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 9。如据美国展览研究中心统计,2000年美国举办了1.3万个展览会,直接收入约120亿美元,相关社会综合消费约1250亿美元,其经济拉动效应为1∶10。(2006)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例,抽取了8个有影响力的展会为样本,得出上海展览业的拉动效应为1∶8.14。

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5天的展览期间,累计进馆人数达31.58万人次,是第乌洽会参观人数的9.8倍。门票收入大约为1000万元;博览会设置室内展位2293个,室外展位1509个(含室外展棚和展场)。展位配置与价格为:1~6号馆室内每个标准展位8000元;7~8号馆每个标准展位11000元;户外展棚800元/平方米;露天展场600元/平方米;室外展场总计4.5万平方米。按照最低展位收费标准计算(即室内每标准展位8000元,室外600元/平方米),博览会展位收入约为3645万(包括室内1834万,室外1811万)。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直接收入约为4645万(门票收入加展位收入)。以展览业的平均产业拉动系数1∶9来计算,新疆通过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可以获得约4.18亿的相关行业收入。

(二)基建投资拉动效应

会展业的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必然给建筑、交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为迎接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召开,乌鲁木齐市用3年时间建成了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中心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1.21万平方米,其中,净展厅面积4.5万平方米,室外展场4.5万平方米,总投资11.92亿元。会展中心整个建筑按中轴对称布局,室内设置8个展厅,可搭建标准展位2234个,会议中心设置16个会议室,配备了同声传译系统、新闻中心、多功能厅和会议厅等设施。新疆国际会展中心目前是乌鲁木齐市最大的单体公共建筑,其总展览面积是举办原乌洽会场馆——新疆国际博览中心的3.65倍,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国际性会展中心之一。此外,乌鲁木齐市还投入数十亿元用于整治城市环境和建设主会场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先后完成了会展大道、反季节绿化工程和BRT快速交通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建成3条快速公交专线,更新公交车468辆,整合优化11家公交企业28条线路,增加2000辆出租车等措施。

(三)就业创造效应

会展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会展业的发展不仅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也能提高相关行业从业者收入。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统计,每1000平方米展出面积就可以创造出近百个就业机会。例如,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直接和间接创造了40万个就业机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至少提供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同样,在举办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和政府大力实施促进就业措施的影响下,2011年成为乌鲁木齐市实现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全年安置城镇人员就业8.7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完成各种职业培训9.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以内。另外,还提供了大量的临时岗位,共招募了1000名展会志愿者和1万名城市志愿者,服务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形式丰富多样。据统计,此次博览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累计志愿服务10.5万人次,服务时间达70余万小时。

二、贸易增长与投资促进效应

(一)贸易增长效应

近年来,新疆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规模增长较快,一直位居全国中游、西部十二省市前列。据统计,1991—2010年,新疆的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对外承包分别增长了36.3倍、57.2倍、52.6倍。2011年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亿美元,同比增长26.6%。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期间,共有36个国家和地区,56个交易团,1400家企业参展,境外采购商近4000名,国内客商2万多人,创下新疆展会史的新纪录。实现对外贸易成交总额46.08亿美元,其中,出口成交总额23.75亿美元,进口订货总额22.33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及利用外资总额8.98亿美元。

乌洽会和中国—亚欧博览会已经成为推动新疆外贸增长的强大助推器。据统计,1992—2010年,乌洽会累计实现对外经济贸易总成交396.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成交额302.7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成交额93.8亿美元。并且,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和历届乌洽会外贸成交金额都占当年新疆外贸总额较大的比例。2001—2011年,乌洽会和中国—亚欧博览会外贸成交总额占当年新疆外贸总额的平均值为28.4%,2001年甚至超过了60%,2011年占比约为21.2%(表1)。可见,展会促进了国内商品的出口和国外商品的进口,使新疆成为向西出口商品的集散地和向东输送进口商品的大通道,使中国内地商品通过新疆走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并成为新疆促进外贸出口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二)投资促进效应

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也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促进了新疆投资规模的高速增长。目前新疆仍然处于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为主的阶段,高强度的投资是新疆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投资促进项目推介方面,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共征集了507个项目,举办贸易投资促进活动(推介、洽谈、签约)32场。内联合作集中签约合同项目178个,签约总金额1850.56亿元,比第乌洽会集中签约项目金额增长了77.9%,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项目16个,签约金额26.2亿元,占比1.42%;第二产业项目116个,签约金额1327.14亿元,占比71.73%;第三产业项目46个,签约金额497.22亿元,占比28.86%。

上一篇:企业国际化需要解决策略与路径选择 下一篇:碳标签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