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8-14 09:24:11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针对《机床夹具设计》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机床夹具;课程特点;改革探讨

一、引言

《机床夹具设计》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以工件的装夹和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为主线,重点介绍工件的装夹和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机床夹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了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定位元件及定位误差对机床夹具设计的影响。作为高职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工件的装夹和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了解机床夹具设计时的合理选参数,通过对基础科学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选用及设计方法等,初步具备根据不同机床及林机零件的加工方法选用或设计相应夹具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作奠定基础。

二、《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性质及学生现状

理论性强,概念抽象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不像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比较直观生动。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总的特点是理论性非常强,涉及的工件定位、基准、定位误差等抽象概念很多。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无法通过推导计算获得,有的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到,有时候需要通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它们。这样就导致教师讲授起来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难以理解,从而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课程涵盖内容广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包含了机械专业中的力学、钳工工艺、机械制图、公差、金属材料、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广而分散。而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下,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在不断压缩,而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却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即教师上课的课时数减少了,而学生需要学到的知识却增加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能够统筹安排上课课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简课堂讲授内容,突出重点的同时拓宽知识面。

学生基础差、学习不主动。象我们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起点的,自身的基础知识很差,之前的相关专业基础课也没掌握,这样的现状就迫切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动向。

三、教学改革探索

充分利用实习工厂设备 技术实习工厂设备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转为直观形象。如讲第四章车床夹具时,可以先带学生到车间去,利用车间的设备边动手边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分析并动手操作,并和学生一起来观察,分析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课程内容具有真实感,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教师要注重

利用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又难以讲解的比较抽象的内容,比如工件定位、基准、定位误差等,通过收集以及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生动形象地来演示复杂的变化过程。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提问题,课间设疑答疑,课后留思考题 上新课前针对上次课的内容提问,便于学生复习掌握上次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时,设疑答疑,可以快速有效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后互动,改变了以往上课时教师一言堂,学生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次课结束时留思考题,使学生能系统地复习刚学过的知识。并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在所学领域的需求,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总之,要想方设法使教学更加真实具体,让学生主动学习。

安排一次夹具毕业设计 指导学生进行夹具毕业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也让他们学以致用,同时有一种成就感。夹具毕业设计的题材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及实习现状来定,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树立成功的信心。

灵活选用教学材料 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作为教学用教材,基础内容讲解应深入浅出,包括工件定位原理、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夹具的设计方法等。但在授课中,不仅仅局限于所选中文教材内容,还结合实际,课堂上详细讲解,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使他们更加了解夹具设计对机械加工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机床夹具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多且抽象。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对夹具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而授课的群体也在变化,社会对机械设计及加工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进行改革和实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及加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下一篇: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