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哥窑”不是真哥窑?

时间:2022-08-14 08:02:30

近日,故宫宋代哥窑瓷器受损事件被曝光,让身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其实它本身也一直是收藏界最具争议的品种之一,随着受损事件新闻的不断挖掘,关于哥窑产地、烧造年代等方面的学术争论又一次甚嚣尘上,研究者各执一说,似乎都有道理。即使是研究瓷器几十年的专家也不敢妄下定论,只是各抒己见。不管怎样,又一个关于哥窑探秘的热潮来到了……

哥窑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

研究“哥窑”,离不开查阅古文献。据现有可查到的资料最早见于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一书,该书刊于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所述之事发生在乙未年即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书云:“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今在庆元(宋时庆元一直属龙泉县管辖)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该书是目前最早与“哥窑”有关的文献记载。尽管这条文献中没有出现“哥窑”二字,但一般认为“哥哥洞窑”、“哥哥窑”与“哥窑”是同一事物,只是不同叫法而已。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提到的“哥哥洞窑”和“哥哥窑”与“旧造”的“古官窑”相提并论,还与庆元产的“龙泉窑”相比较。

在所有文献中最早见“哥窑”一词的是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书中载:“哥哥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元末新烧者土脉粗燥,色亦不好。”这里的旧哥哥窑,是指宋代哥窑,哥哥窑则是指元代哥窑。上引孔齐文也可为证。曹昭对“哥窑”的实物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但对其哥窑的产地和确切年代未能确定。

二人一个共同的观点是元末新烧的不如“旧哥窑”好。但“旧哥窑”又是怎样的呢?“旧哥窑”的创烧上限是元初还是宋?文献中未能说明。

现在人们说起哥窑,都知道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是至今哥窑产生的年代在学术界也无定论。“五大名窑”的提法最早源于明朝,最终的排序是清末民初才定下来,它反映的是当时文人的一种喜好和认识。事实上,《宣德鼎彝谱》一书中只是说了有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但并没有说明是宋代的,宋五大名窑的说法是后代人附会之辞。从前文得知,事实上哥窑的名称是元代以后才有。而目前,关于哥窑的烧造年代有三种观点,宋代说;元代说;宋元说。耿宝昌先生认为,哥窑毫无疑问是宋代产物,他是从哥窑的特征来判断的。在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的院刊上,他写道,“宋哥窑器底足工艺分为施釉裹足支钉烧和露胎圈足两种,多数器足因呈黑色而被称之‘铁足’。支烧者钉痕小若芝麻,此为宋器之共同特征,此后无这一烧法。乾隆御制诗中亦有专门评论哥窑与仿哥器的诗句:‘铁足腰圆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而今景德翻新样,复古成不易云云。乾隆丙申御题。’钤‘古香’印章。早在两个世纪以前,乾隆皇帝就曾认识到这些器物具有早年遗物的特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所谓传世宋哥窑决非是元、明时期产物。我们期望,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能够发现哥窑遗址,那时才能完全拨开所谓‘宋哥窑’的迷雾。”

明代文献记载哥窑产自龙泉

明代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是最早对“哥窑”的产地、产品特征进行具体描述并把哥窑与章氏兄弟窑的故事完美相结合的记载。《春风堂随笔》云:“哥窑浅白断文,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处州之龙泉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短短62个字,告诉人们在众多青瓷窑场中具有代表性的窑业主为章氏二兄弟,“哥窑”便是宋代龙泉青瓷产区非常著名的“章氏窑业”中的主要产品之一,“弟窑”便是当时龙泉窑青瓷的典型代表。“哥窑”与“弟窑”构成了龙泉青瓷“章氏窑业”的全部内容。当然,“章氏窑业”不能代表龙泉青瓷窑业的全部,但它却能代表当时宋龙泉青瓷的最高水平,它是宋代龙泉青瓷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后人从文献中推断出来的逻辑关系。

据考,陆深(公元1477―1544年),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为太常卿。该书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前成书。作为士大夫的文人笔记,所述之事应该有一定的可靠性。真如陆文所述,那么,“哥窑”便出自“章氏窑”即“龙泉窑”,严格说应是“龙泉窑”包含“章氏窑”,“章氏窑”是当时“龙泉窑”的典型代表。章生二主窑产“青器”,类官窑,章生一主窑所产之物名“哥窑”。

陆文所述内容在其过世17年后的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胡宗宪,薛应旗修的《浙江通志》记述了相似的内容。“(龙泉)县南七十里日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于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是日哥窑,弟日生二窑……”。文中所述琉田即今日龙泉大窑一带。明人把这则本是流传民间的章氏兄弟主窑的故事编入了官方志书,有学者怀疑这是明人得自传闻的臆造之作,不可信。但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杨静荣认为,编纂地方志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明人对志书中记述的每一件事绝不会草率从事,更何况是记载家喻户晓的龙泉窑。明人在志书中记载这样一个一直为历代历朝官府重视,并为当朝重用的特殊窑场是绝不会马虎从事的。

关于“哥窑”与“龙泉窑”的记载,主要还见于《遵生八笺》、《七修类编》、《博物要览》、《浙江通志》、《龙泉县志》等明清文献。上述文献已给出了较为清晰的解释,官方和私家记述基本一致。此后明清二朝历代言及“哥窑”多取材于此,说法大同小异。文献记载中虽然没有对哥窑烧造年代做出明确说明,但当代很多专家认为,哥窑的窑址位于浙江龙泉窑附近,烧造年代至少是元代。

除了文献记载外,建国后浙江省文管会对龙泉窑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特别是对文献记述的章氏“哥窑”遗址所在的龙泉大窑、溪口等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1963年发表了《浙江省龙泉青瓷窑址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据发掘者称,龙泉宋元窑场发掘的大批量瓷片可分为白胎青瓷和黑胎青瓷两大类,白胎青瓷居多,黑胎青瓷量少,大多与白胎青瓷混烧。这些窑址中发现的黑胎青瓷的器物特征同文献记载的“章生一”主烧的瓷器所具备的特征相吻合。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有力地证明了明代大多数文献的记载是基本与事实相符的。这一重要发现,使得自明代以来多处文献述及龙泉窑“章生一和章生二各主其窑”的记载的可靠性有了事实依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沈岳明认为哥窑就在龙泉,佐证有三:其一,目前发现的文献中,只有个别记载未提到龙泉;其二,在各地群众相传的 历史中,只有龙泉这个地方无人不知哥窑。其它地方如果有过如此著名的窑口,为何没广泛流传下来;其三,在宋代,龙泉窑的规模和知名度都十分显著,为何没有列入五大名窑?就是因为用哥窑代表了。哥窑出于民造,这也是宋史不载的原因。

考古发掘印证哥窑存在

1996年秋,考古人员在杭州凤凰山与万松岭之间发现了老虎洞窑址。现场为一山岙平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距南宋皇城北城墙不足百米,距郊坛下官窑遗址约2.5公里。在对老虎洞窑址元代层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类似于南宋官窑的瓷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老虎洞窑址出土的瓷片作了材料分析,认定:“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出土的哥窑型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都和老虎洞元代堆积层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比较接近,因此可以认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片就是在老虎洞元代时烧造的制品”。这一考古发现基本可以将元人孔齐的《静斋至正直记》中所谓的“哥哥洞窑”、“哥哥窑”、“哥窑”得以印证。还有学者把杭州老虎洞窑与龙泉窑联系起来研究,认为老虎洞元代晚期主窑的,便是龙泉窑章氏窑业集团的后人。

仪器鉴定哥窑产自景德镇

为了平息学术界关于哥窑窑址的纷争,1964年,故宫博物院为了进一步研究宫廷旧藏的宋代哥窑器,向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提供“哥窑”实物标本进行化验,测定结果表明:“其胎釉的化学成份、纹片的颜色以及底足切削形式等都与龙泉窑址出土的黑胎青瓷不同,比较说来,故宫送检的哥窑瓷器在好多方面都和景德镇的同类型作品比较接近。”这一化验结果发表后,在国内外陶瓷界引起很大震动,此后研究者多以此为据论述哥窑,关于窑址的认识又出现了混乱。那么到底应该相信科学化验还是相信历代文献记载和考古挖掘?杨静荣告诉记者,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化验标本,为一件米黄色釉碗的残底,并非是清宫旧藏,而是1940年孙赢洲先生从北京古玩铺购得的。这说明这件标本的可靠性有问题。科学研究的结果不是错在过程上,也不是错在方法上,而是错在取样的母本上。另一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研究专家耿宝昌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该标本早年为北京东四南大街天和斋郭静安先生的挚友孙华峰之物,1942年由孙瀛洲老师购得收藏,1956年捐献给故宫。因其与故宫旧藏“哥窑”器相近,故经院领导批准,将此碗底割裂一半,作为化验标本。我们相信化验所得数据是科学的,但目前仅以这一残品孤例作为立论根据,看来尚嫌不足。这就要求将此类研究再深入一步,是否应考虑,从标准的完整器上取样化验?”

有专家认为,在明代人心目中的“哥窑”压根就没有,这应该是由雍正皇帝亲自定样到景德镇皇家御窑场的,尽管是仿宋哥窑,可因为有着正宗的“皇家血统”,后来乾隆皇帝让世人尊其为“宋哥窑”。这种“釉色炒米黄,胎呈灰白色,纹饰“金丝铁线”的“传世哥窑”明代人压根就没有见过,因此在明代文献记载中没有这样特征“哥窑”的记述。由于浙江出土的哥窑瓷器在造型、胎色、釉面和纹片上与这传世哥窑瓷器均有不同之处,为此,文物界将这些原藏于宫廷、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流散于民间和国外的这类哥窑器称之为“传世哥窑”,而浙江出土的黑胎瓷器则称为“宋代哥窑”。

为何官哥不分

关于龙泉的黑胎青瓷是否是“哥窑”问题,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发表了研究文章。学术界便形成两种观点:~种观点认为龙泉窑黑胎青瓷就是古文献所述的“哥窑”产品无疑,其特征与文献描述十分吻合;另一种则认为龙泉窑黑胎青瓷不是哥窑,它是仿南宋官窑的作品。器物造型与修内司官窑相类。这也是为什么在故宫哥窑瓷器受损被曝光后,有专家指出受损的是官窑而非哥窑了。修内司窑是宋朝廷建立的第二座官窑,在以“汝窑为魁”崇尚汝瓷的宋代,照理说修内司应与汴京官窑相承,烧制与汝瓷相类的器物,而与哥窑则属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修内司窑为什么却烧制与哥窑相类的器物,并且出现“官哥不分”的情况?有学者指出,修内司窑在前期确实是“袭故京遗制”,烧制汝窑类器物,而后期则对与之毗邻却闻名遐迩的哥窑有所借鉴,烧制“官哥窑”器物。一个窑口,出两类器物,“官哥不分”的说法,正是对这一实情的写照,元人孔齐所说的“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即为明证。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当鉴定这类器物时,仍然使专家感到大伤脑筋的原因所在。另外一种对“官哥不分”的解释是说,修内司既烧制类汝窑的器物,又烧制与哥窑相近的器物,一个窑口,两种器物,不分彼此。

上一篇:段华竹:绚丽的翡翠人生 下一篇:如何根据装裱鉴定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