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大王宫主体建筑之美术学研究

时间:2022-08-14 07:37:27

曼谷大王宫主体建筑之美术学研究

摘要:泰国艺术匠师以丰富的想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集泰国早期先朝建筑、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传统之大成,并吸收了中国、印度、柬埔寨、斯里兰卡和欧洲文化的精华,将曼谷大王宫创造成为泰国建筑史上最完美、规模最大、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王宫,也是世界建筑和艺术史上的奇葩。

关键词:造型艺术;曼谷大皇宫;建筑艺术;装饰设计;文化传统;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泰国原名暹罗,自公元1238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自古以来,与我国交好。华人在泰民族的组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而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经常受到中国的影响。

泰国大多数人信仰上座部(小乘)佛教,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5%以上,素有“黄袍佛国”之称。泰国宪法规定:“泰国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及佛教的护持者,才可以登基为王。”佛教中的重要节日,如三月的万佛节,六月的佛诞节和七月的守夏节,都作为全国法定节日[1]。据泰国学者考证,认为佛教传入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1257年锡兰的上座部教派在泰国南部城市洛坤建立弘法的据点,素可泰王朝国王知悉后,便把锡兰来的高僧请到素可泰,此后锡兰的上座部佛教便在泰国盛行至今。

公元1782年,拉玛一世开创曼谷王朝,并建造大王宫。大王宫主要的建筑材料来自中国,这从泰国艺术厅所保存的呈送清廷的国书可以得到证实:“暹罗要修建新都,要求中国免征船货税银三次,每次三艘船,如蒙大清皇帝同意,将载运大米、苏木去卖,广东一船,宁波一船,厦门一船,然后购买属于非禁品的砖瓦回国。”[1]

曼谷大王宫(The Grand Palace)建于1782年,依照阿瑜陀耶王宫的式样,坐北朝南,临河而建,历时三年[2],总面积284000平方米。宫墙高5米,长1900米,宫墙转角处设有碉堡,东西南北四方均有大门,拉玛一世时期是木门,门框上有一座尖塔,跟阿瑜陀耶时期一模一样,拉玛三世时将木门改为用砖砌式西门,拉玛四世时又将西式门改为泰式塔顶门[2]。主体建筑由玉佛寺、节基殿、律实殿、摩天宫殿群、武隆碧曼宫等殿宇构成。高挑的屋脊琉璃瓦红绿相映,三角形山墙火焰纹升腾,檐下金铃轻盈灵动,佛塔式或王冠状的尖顶直上云霄,殿宇、佛塔错落有致,处处饰以黄金和宝石,气势辉煌,显示出神权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泰国历代王朝都有在王宫中修建佛寺的传统,王宫内的佛寺称为王寺,专供国王及王室成员礼佛之用。素可泰王朝的王宫内有玛哈它寺,阿瑜陀耶王朝的王宫内有帕希讪派寺,吞武里王朝的王宫内有黎明寺,曼谷王朝的王宫内则有玉佛寺[2]。

一、玉佛寺

玉佛寺建于1782年,泰文名叫帕希拉塔讪打拉寺,位于大皇宫的东北角,因寺内供奉着玉佛而得名。公元1434年间,玉佛在清莱府的一座为雷电击毁的佛塔中被发现,当时玉佛身上被涂了一层石灰,大家都以为是一尊泥塑佛像,后来,因为佛鼻尖上的石灰剥落,才发现是一尊世所罕见的玉佛,当清迈城主知道发现玉佛的事后,下令迎请玉佛至清迈供奉,但是,运送玉佛的大象走到往清迈和南邦城的岔路时,突然不听指挥,转向往南邦城的道路前进,清迈城主于是将玉佛奉在南邦城中三十多年,后由另一位城主从南邦城请至清迈供奉,在那里存放了84年。到了猜亚雀陀王出任清迈城主时,銮巴邦城(今老挝境内)发生王位之争,猜亚雀陀王带兵前往平定,并于1552年迎请玉佛至銮巴供奉,后迎至万象供奉,玉佛供奉在老挝共计226年。1778年吞武里时代,当时曼谷皇朝的拉玛一世出任大将军之职,领军北上,征服万象,遂迎玉佛至黎明寺中供奉。后拉玛一世在曼谷建立新都,于1784年迎请玉佛至玉佛寺供奉。王室依照泰国一年热、雨、凉三季,为玉佛制作了金色、绿色和红色锦衣,按季节为玉佛更换锦衣,更换锦衣的仪式,须在良辰吉日由国王亲自主持,以保国泰民安,每年5月农耕时节,国王还要在玉佛前主持仪式,祈求丰收。

玉佛供奉在大雄宝殿,由整块翡翠雕琢而成,通体苍翠,宽43.8厘米,高66厘米,于11米高的金色的礼坛之上,跏趺而坐,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顶戴皇冠,呈禅定式,而泰国当时佛像的风格大多延承素可泰王朝时期的造型,为降魔式,所以学者们推断,它可能来自南印度或锡兰(锡兰:斯里兰卡,中国古代称为狮子国),

玉佛寺不仅以玉佛名闻天下,其建筑亦是集泰国艺术之精华。

1.大雄宝殿

供奉玉佛的大雄宝殿,雕梁画栋,华贵庄严。人字般的屋顶,三层重叠,鸱尾高挑,上有龙首凤尾等装饰,屋顶侧面三角形山墙上佛像伴龙凤、叶纹环绕而呈等边三角形,静中有动,平稳大方。大雄宝殿内有40根四角形立柱,佛殿的大门用泰国传统的贴金雕漆工艺制成,做法是先在门板上刷漆,趁漆未干,在某些部分刷上胶水,贴上金叶片,然后用水洗,打磨,门板上便留下了美丽的图案[2]。窗方形尖顶状,框上贴金箔,窗的两侧浮雕神像。外殿壁原为水洗图案,拉玛三世时期改成贴金花纹,并饰以小块镜片,底座塑112个贴金半人半鸟的金翅鸟。金翅鸟是佛教和印度教典籍中记载的一种神鸟,大自在天王的坐骑,梵名迦楼罗,终生以蛇为食物,是佛教传说里的天龙八部之一[1]。底座的金翅鸟嘴如鹰喙、面呈忿怒状,露牙齿,头戴尖顶宝冠,双脚踩蛇,手抓蛇尾,被人们视为力量的象征。其背后下部彩色玻璃莲花图案,上部黄金镶嵌宝石的金色莲花连续纹样,富丽大方。殿壁最下面的基台和台阶上画有树石牡丹花鸟,线条勾勒与皴染相结合,用笔流畅轻松,设色淡雅清新,从风格上看,明显受到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影响。

殿内玉佛座下雕塑头戴皇冠的国王、金翅鸟王合掌礼佛塑像。座前远近还有五对站立的佛像,写实特征较强。每对佛像都立于金台之上,双臂伸开向前,手掌向前,手指并拢,距离玉佛最近的帝皇佛像,以青铜铸造,外加黄金装饰,象征着无上的财富与权力。殿内还绘有许多壁画,风格和阿瑜陀耶时期相似。在玉佛前边的墙上所绘壁画称“魔罗扰乱图”,玉佛后边的墙上绘天上、人间和地狱,佛陀成道的故事,称“三界图”,左右两边是有关佛陀应化事迹以及国王陆路、水路出巡图等等。壁画以金、红、白色平涂,勾勒人物庙宇,不考虑人物与宫殿房屋的比例关系,画面贴金,树、石的描绘凸现西方绘画技法,明暗对比强烈。

2.乐达纳舍利塔、藏经楼、碧隆天神殿

大雄宝殿北面有个大平台,大平台上乐达纳舍利塔、藏经楼、碧隆天神殿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乐达纳舍利塔”是拉玛四世时代建造的锡兰式佛塔,塔内又有一座供奉佛祖的胸骨舍利的小塔。传说一位信徒问释迦牟尼:“用什么方法表示对您的敬意?”佛祖答曰:“把长方形的布拼成的袈裟铺于地上,钵覆扣在袈裟上,再使锡杖竖于钵上。”这便是塔的雏形。随着佛教的流传,塔也传播至四方,并随着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格。

乐达纳舍利塔塔底座圆形,塔身覆钵式,覆钵上有方形基座,塔尖相轮往上逐渐收起,塔顶有宝珠,雄伟壮观,是大王宫的标志性建筑。

藏经楼位于大平台中间,建造于拉玛一世时代,殿内藏有一部金片制成的藏经。纯泰式建筑风格的藏经楼,方形尖顶,顶上塔座莲花瓣形纹饰包围,层层叠叠向上渐收并龙风装饰,顶部红绿琉璃瓦,白边上翘飞起,殿前列柱,柱头下部莲花瓣装饰。藏经楼大门口塑执杵守卫的卡拉。卡拉是寺庙守护神,传说他很贪吃,常把人们送给湿婆的贡品吃掉,所以,湿婆很生气,下令叫卡拉把自己吃掉,最后,卡拉只剩下一个面具状的头,长着突出的圆眼,狮子鼻,两只角和鹰爪一样的手。藏经楼的卡拉通体着金色的铠甲,俨然似保卫大殿安全的将军,造型一如前素可泰王朝的卡拉。卡拉的脚下台阶边塑有一五人首蛇身的加纳蛇。加纳蛇是半神蛇精,周达观《真腊风土记》里成称为九头蛇精,实际常见有五头或七头,由婆罗门教的崇拜对象演变为佛教护法,为天龙八部之一。据说佛祖遇到洪水劫时,是加纳蛇载佛祖逃离洪水,佛祖讲经时遇上下雨,加纳蛇便爬到佛祖头上,蛇头象扇子一样张开,为佛祖遮雨。[2]。

藏经楼殿外的壁上镶嵌彩色玻璃、牡丹、莲花和曼陀罗花的装饰图案以及金翅鸟王、头戴皇冠的国王合掌虔诚礼佛塑像,人物形象概括性强,神态栩栩如生。

藏进楼四角分别有一尊石雕坐佛,佛像跏趺坐莲花宝座,火焰和漩涡纹背光,手禅定印或降魔印,眼帘下垂,似正关注自己的内心所思,佛像世俗化倾向显然,风格接近印度笈多时期的风格。岌多时期是印度佛像艺术最辉煌的时期,时间约在公元4至5世纪之间。佛弯曲的头发变为印度珠宝帽的形式,后世人称为释迦头。衣服由宽敞而变为合身,由多层变为单层,薄衣贴体,双耳齐肩,眼帘下垂,安宁静谧。[1]中国南北朝时期曹仲达所创“曹衣出水”的曹家样佛像也与笈多样式相似。

藏经楼的东面是碧隆天神殿,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豪华宫殿,为泰柬建筑精髓的结合。神殿高40米,四周围绕以12个角柱,柱头皆莲花装饰,殿顶四层重檐,檐角上翘飞起,中间有一座吉蔑式塔。公元9至11世纪吉蔑(今柬埔寨)王国强盛之时,现今泰国东北部地区都是其统治范围,故当地遗留许多吉蔑式塔。世界上最典型的吉蔑式塔是柬埔寨吴哥窟佛塔。吴哥窟由柬埔寨吴哥王朝时期,国王苏利耶瓦尔曼二世(1113-1150)赦造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泰国工匠学习了吉蔑式塔的优点,为己所用。泰式吉蔑式塔由底座、中部和塔尖构成,以彩陶或玻璃、贝壳等为元素来装饰,塔顶部如玉米或菠萝层层重叠,塔尖上一皇冠,富丽壮美。藏经楼北面也有一组拉玛四世令谕建造的“吴哥窟模型”。

此外,平台上的十二生肖铸像皆兽人同体,相貌俊美,头戴三层皇冠,黄金饰体,并以蓝、红宝石点缀。或手撑腰,或手于胸前作说法印,或执短剑,或执莲花。这样造型奇特,兽人同体的雕像在大皇宫内还有许多,如托塔的神猴、捕蛇的金翅鸟王等等,艺术匠师以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将合体,赋人性于神性,于神性中见人性,寓意避邪守护,平安吉祥。

3.走廊

环绕整座玉佛寺的走廊,绘壁画《拉玛坚》,共178幅。《拉玛坚》是泰国古代文学剧本,源于印度古代梵文史诗《罗摩衍纳》。“罗摩衍纳”意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主要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和王妃妃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最初在民间流传,最后经蚁蛭整理加工。整个史诗约20000颂[2]。

《罗摩衍纳》传至泰国,民间艺人进行改编而成为泰文学剧本《拉玛坚》。两者的故事情节大体相同:罗摩王受后母迫害,和其弟罗什曼及罗摩王妃悉多流放在森林里,夜叉国十颈夜叉王的妹妹对英俊的罗摩倾心,多方引诱,但罗摩始终忠于自己的妻子,毫不动心。罗什曼感到愤怒,将夜叉王的妹妹鼻子割掉。女魔向兄长哭诉,魔王放出一只女魔化身的金鹿,设计将王妃抢走,因而引起了一场大战。罗摩王在林中到处寻找王妃踪迹无果,后遇到了金翅鸟王,得知王妃下落。金翅鸟王力劝罗摩与猴国联盟,共同营救王妃。罗摩王遂与猴国结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努曼神勇异常,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罗摩王终于战胜夜叉王,救回了王妃。创作者以人的故事表现神的故事,以人的世界表现神的世界,将神性人性化,是佛教世俗化发展和统治者王权神授思想的反映。

壁画承继阿瑜陀耶时期绘画风格,既有强烈的泰国民族特色,又受中国和西方绘画的影响。长卷式构图,与中国敦煌石窟南北朝时期佛教故事画构图相似,每个故事之间以山石树木隔开,既独自成幅又相互联系照应。殿宇的形制、装饰均与大王宫的相同,以直线勾勒,颇有中国界画的味道,天空、山石、树木的表现呈现出西方明暗表现技法的特点。画面有远近透视,以土红色为主调,色彩对比强烈,人物或着衣或裸上身,衣以金饰平涂,纹饰繁复,脸部和其他着的上身、手臂以线条勾勒和土红色晕染相结合,技法与敦煌石窟唐代佛教人物画相同,人物形象丰硕圆润,立体感很强。

二、节基殿

节基殿是大皇宫里规模最大的皇殿,建成于1876年(拉玛五世时期)。拉玛五世,名朱拉隆功·布隆腊,后世尊称朱拉隆功大帝(1853-1910),从小接受英式教育,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十六岁登上王位,继位后多次出访欧洲国家,学习西方列强的统治之策,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被认为是现代泰国的缔造者。

节基殿是泰西建筑艺术精华完美结合的典范。“节基”含有“神盘”、“帝王”的意思。节基殿殿顶泰式尖顶,共三层楼,一层的窗户是罗马式与哥特色的结合,第二层的窗户是现代的方形,两旁有高浮雕柱分隔,柱头有花饰,为古希腊科林斯柱式,窗的上方有高浮雕圆形佛塔,边饰以漩涡纹样,富有韵律,第三层窗户分两部分,下面为方形,上面为圆拱形,节奏感强烈。殿顶属于泰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方形尖顶,三角形的檐面,向上似火焰。檐内顶部金莲花装饰,中间大莲花,四周小莲花,圣洁庄重。

三、律实殿

律实殿是大皇宫最早修建的大殿。律实在泰语里是兜率天,即佛教所说的欲界云天中的第四层天的天名,在中国小说《西游记》里,兜率殿是太上老君住的地方。

律实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四层重檐,中间七层重檐的尖顶,用碎玻璃片装饰,尖顶下边有“金翅鸟捕蛇像”、飞天和莲叶缠绕。殿内的墙壁上绘着饭团花球和奇花异草等图案,门窗和窗棂上端穹窿式拱形,贴金描饰并镶嵌玻璃。[2]

四、摩天宫殿群

摩天宫殿群由“因陀罗殿”、“伟大护国神殿”、“乍迦博碧曼宫”等三座主要宫殿组成。在宫殿群外,有中国古代的文臣武将、关公和清代的石雕像把守。因陀罗殿建于1785年拉玛一世时代,殿内有两座雕刻精美的御座。伟大护国神殿在因陀罗殿的后边,里面供奉着一尊由黄金铸成的“暹罗护国神”。据说拉玛四世在位时,感到自从泰民族立国以来,内忧外患一再发生,却都能渡过难关,似乎暗中有神护助,于是铸造了一尊“暹罗护国神”作为护国之神。乍迦博碧曼宫在暹罗护国神殿后边,宫门两边,刻有主要行政部门的徽章。

五、武隆碧曼宫

武隆碧曼宫是一座欧式建筑,建于1903年拉玛五世时代,作为皇储的宫院。拉玛六世在位时期,院内增加了描写印度吠陀神话的壁画,在吠陀神话下边的壁画描写了“国王十德”的要旨,以此激励和颂扬自己及后世君王精励图治、勤政为民之德行。

由此可见,泰国艺术匠师以丰富的想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集泰国早期建筑、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传统之大成,并吸收了中国、印度、柬埔寨、斯里兰卡和欧洲文化的精华,将大王宫创造成为泰国建筑史上最完美、规模最大、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王宫,也是世界建筑和艺术史上的奇葩。(责任编辑:徐智本)

上一篇:艺术教育的精神构建功能 下一篇:音乐表演艺术中的身体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