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时间:2022-08-14 07:30:51

试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摘 要:所谓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就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7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进一步深入,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意义。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会主动、全身心投入的去研究它。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创设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学生快乐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如实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等各方面特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给学生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其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趣味性的活动“猫和老鼠”。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人是“猫”,其余的 几个人为“老鼠”,“猫”在抓“老鼠”的时候,“老鼠”要不断的变换位置和调整顺序,在欢快的游戏中使小学生加深对于位置与顺序的理解。通过创设这样趣味情境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在传授了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极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并极其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转变为不断提出问题、问题的探索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都是随着问题的变化而转变,一个好的、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能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当学生面临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才会引起积极思维,才会情绪激昂,从而释放更多的学习能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动爱玩是他们的本性,并且求知欲强,好奇心强。教学过程中,我要充分的把握好小学生的这一显著特点,如实的发挥好课程改革指导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积极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其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探究、总结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 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样,有了一连串的问题指引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都是处于高度集中、活跃状态,能有效的促使学生探究、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将学生置于生活经验中,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在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中,数学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买价格为1元的笔记本时,我们可以数出10角,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抽象出“1元=10角”这一数学常识。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也能在“买和卖”这一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学有所用的道理,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四、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情境模拟来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但是,这里的情境,不是教师随随便便的创设就行,他还讲究一定的技巧和原则。总的来说,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①真实性: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②数学味: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③吸引性: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

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总结、探究、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红娟.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3

[2] 李 雁.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析[J].新课程(教研)2011

上一篇: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下一篇:论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