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观赏类苗木的生产与管理

时间:2022-08-14 06:38:46

温室观赏类苗木的生产与管理

摘要:主要介绍了温室苗木的生产与管理,并就温室材料选择和温室苗木的病虫害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温室;苗木;生产;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对观赏类苗木的需求也日趋增高。但普通种植方式时间长、见效慢,难以满足市场需要,而温室种植正好解决了这些难题。

1 温室大棚的材料

大棚的组成是用竹木杆、水泥杆、轻型钢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做成立柱、拉杆、拱杆及压杆,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为拱圆形的料棚。塑料大棚一般覆盖的面积为0.07~0.2hm2,管理方便,可进行多个棚大面积的覆盖。由于棚体高大不便用草帘防寒,可在棚内用多层薄膜进行防寒,棚内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冬季气温在-15℃以上的地区,可种植一些耐寒性强的苗木,或用火炉进行临时性的补充加温。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因其质量轻、透光保温性能好、可塑性强、价格低廉,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可使用轻便的骨架材料,容易建造和造形,可就地取格,建筑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高。

2 温室土壤的管理

新建好的大棚熟化土壤稀少,植物不能很好地成活,应适时施用有机肥,然后深翻30~40cm,一方面可疏松施工机械所压实的土壤,便于水分下渗,另一方面可将土壤与有机肥充分混匀,减少因施肥不均造成烧苗。有机肥在施用时一定要充分地发酵,否则肥料中可能会携带大量的病菌和虫卵。如不能充分发酵,可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对土壤消毒杀菌。具体做法是:在夏季高温阶段(6月中、下旬或7月份),放水灌溉,进地劳作时,将棚室内土壤南北向开挖深30cm相间的垄沟,在垄沟上面覆盖地膜,然后密闭大棚8~10天进行高温消毒(棚、室内温度达50℃以上)。此方法对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可达到100%,同时能有效防治多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经高温处理的棚室第3年对根结线虫病的控制效果仍达95%以上。

3 苗木的栽植与养护

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分为2种,一种为营养繁殖,一种为有性繁殖。所谓有性繁殖即为种子繁殖,栽植前应挑选子大饱满的种子,经高锰酸钾消毒杀菌后再进行播种。播种前种子先用冷水或温水进行浸种处理,一般为2~20小时,浸种时间与水温成反比,有利于催芽,可用0.55%的NaOH浸泡24小时,清水洗净晾干再播。种子撒播要均匀,种植时应追施复合肥作基肥,供给幼苗养分,促进根系发达,增强肥水能力,提高苗期抗旱抗寒能力。播种后用小喷头喷水,水速较缓,播种后1个星期内保持地面湿润。大约3~7天后,苗木开始发芽,这时要适当控水,见干见湿,水以5~10天浇1次为宜,水要渗透到土10cm处。当幼芽呈暗绿色时浇水,应避免高温时浇水。有些苗木,光周期是制约其开花机理的主导因素,因此,控制光照是使这些苗木按要求生长开花的关键,最主要的是短日照法(遮阳法)、长日照法(增光法)2种。在棚内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控制苗木生长的一种有效办法,目前常用药剂有赤霉素、乙烯利、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使植物矮化、促进生根、防止落花落果、催熟果实及田间除草的作用。

4 温室苗木的病虫害管理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蔓延的机会,防止过道和周围杂草滋生,及时摘除枯叶残枝,勿随地乱扔垃圾,可用除草剂除草,见效快。温室内湿度越高,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高湿条件下,大部分病害容易繁殖蔓延。湿度过高时可采用通风等手段,避免植株叶片长时间附着水滴,浇水要适量,否则可能会引发根腐病。植株水分供应充足,土壤酸碱度适宜,光照和温度达到植株生长的要求,营养充足等使植株生长处于最佳状态,提高抵抗力。由于温室苗木生产具备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极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对其进行药物防治时要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实际生产中,应随时根据花卉的长势、生育期,结合气象预报预测某种病虫害将要发生时,提早喷药预防,同时,做好病虫害的系统监测工作。

上一篇:警惕五官给你的危险信号! 下一篇:城市景观与交通系统和谐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