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4 06:30:27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对照采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比研究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采用人工半髋治疗的87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其中43例实施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为观察组),其余44例实施了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为对照组),术后两组均给予12~36个月的追踪随访。 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扶拐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于无条件接受全髋置换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近期、远期疗效均理想。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颈骨折;骨水泥型;生物型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094-02

高龄的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老化,骨骼条件变差,是股骨颈骨折的高发人群。如不能及时治疗股骨颈骨折,较易引发严重并发症,丧失活动能力,甚至会危害到生命健康[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采用较多的治疗办法,具有较好的效果[2]。该研究共收集了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8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股骨颈骨折均为新鲜性骨折。Garden分型:Ⅲ型51例,Ⅳ型36例。按照手术方式,患者分为观察组(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43例)与对照组(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44例)。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28例,年龄74~89(77.2±6.7)岁,送诊时间为受伤后的1~7 d,合并高血压14例,冠心病6例,合并糖尿病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陈旧性脑梗塞4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31例,年龄73~86(74.9±5.9)岁,送诊时间为受伤后的1~5 d,合并糖尿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13例,陈旧性脑梗死2例。

1.2 方法

术前实施全面的身体检查,常规行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查,详细评估身体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程度,存在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先针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处理,改善身体状态;排除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新发脑梗等。合并糖尿病者,术前给予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之下,降糖治疗一直持续到术后出院,然后改用口服降糖药;血红蛋白术前调整至90 g/L以上。存在陈旧性脑梗者或心梗者,要经相关科室会诊确定病情稳定、无手术禁忌症方能安排手术。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气管插管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均取健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Gibson入路[3],依次切开皮肤、皮下、阔筋膜,钝性分开臀大肌,于转子间窝切断上下I肌腱、闭孔内肌腱及股方肌上1/3,显露并切开关节囊。保留股骨距1.2~1.5 cm修整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测量器直径,并清理髋臼,使股骨近端暴露出来,扩髓,安装试模,假体检查调试完毕,取出假体。将髓腔栓填充在髓腔的底部,预防骨水泥下沉。压力冲洗髓腔之后,用干纱布填塞使处于无血状态,将骨水泥调制至拉丝状,用骨水泥枪把骨水泥加压注入股骨髓腔,并把假体柄放置入髓腔,保持大约15°的前倾角,骨水泥固化后清除骨水泥碎屑,试模测试合适后安装双动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检查关节的活动性及稳定性,确认假体无异后,冲洗术野,放入自体血回输器或负压吸引器,关闭切口。

对照组:显露同对照组,股骨近端扩髓后测试假体合适于前倾15°压配安装生物型股骨柄,安装合适大小双动股骨头,余后处理同观察组。

两组术后患肢均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1 d内去除引流管,麻醉清醒后即开始主动肌肉舒缩训练防止血栓形成,可床上进行屈髋小于60°内康复锻炼,术后2~7 d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可下床扶助行器适量活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术后2周、6周、3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扶拐活动时间、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活动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作出评价,功能47分,疼痛44分,关节活动5分,畸形4分,总分100分。

优:Harris评分≥90分;良:Harris评分在70~89区间;差:Harris 评分

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人数。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设定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术后基本

除2例术后24 h内死亡外,其余85例均获得随访。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扶拐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 髋关节Harris 评分

3 讨论

对于老年性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能够较快下床活动,能够较好地避免术后长期卧床引发的肺炎、尿路感染、床褥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5]。但是对于年龄较高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因其普遍存在骨质疏松情况,骨代谢功能较弱,植入非骨水泥型假体,其长入能力差,并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而且高龄患者再次承受关节翻修的风险较高,不建议多次反复翻修[6]。骨水泥型假体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更迅速、显著的内固定作用,对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较有利。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是(4.4±2.1) d,扶拐下床活动时间是(19.7±5.0) d,二者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7±5.0) d、(19.7±5.0) d(P

[参考文献]

[1] 彭俊.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2] 戴腾.全髋和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3):174-175.

[3] 田晓滨,张美心,张祖根,等.改良Gibson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J].贵州医药,1999, 23(4):268.

[4] Schliemann B,Seybold D,Gessmann J,et al.Bipolarhemiarthroplasty in femoral neck fractures--impact of durationof surgery, time of day and the surgeon's experience on thecomplication rate[J].Z Orthop Unfall,2009,147(6):689-693.

[5] 黄道文,胡文浩.骨水泥型人工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9):7003-7008.

[6] Mueller LA,Schmidt R,Ehrmann C,et al.Modes ofperiacetabular load transfer to cortical and cancellous boneafter cemented versus uncemen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aprospective study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assistedosteodensitometry[J].J Orthop Res,2009,27(2):176-182.

[7] 肖东,那尔满,李金光.双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J].医学新知杂志,2012,22(4):301-302.

[8] 廖亮,赵劲民,苏伟,等.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2):3991-3995.

(收稿日期:2014-08-15)

上一篇:BNP对ACS患者治疗指导价值及预后影响探究 下一篇:妊高症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