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引流并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30例

时间:2022-08-14 06:23:12

关键词 脑出血 侧脑室引流 腰大池尿激酶

本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30例脑室出血(IVH)患者采用侧脑室穿刺加尿激酶(UK)溶解并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与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40例采用侧脑室穿刺加UK溶解引流的IVH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入组患者60例,均经CT证实为原发脑室出血(PIVH)或以脑室积血为主的继发性脑室出血清(SIVH)。

一般资料:①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80岁,平均60岁;PIVH 11例,SIVH 19例;单侧侧脑室积血4例,双侧侧脑室并三脑室积血16例,单纯四脑室积血2例,全脑室室积血呈铸型8例;伴脑疝形成13例;嗜睡5例,昏睡7例,浅昏迷8例,深昏迷10例。②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1~78岁,平均55岁;PIVH 17例,SIVH 23例;单侧侧脑室积血5例,双侧脑室并三脑室积血19例,单纯四脑室积血2例,全脑室积血呈铸型14例;伴脑疝形成15例;嗜睡6例,昏睡9例,浅昏迷12例,深昏迷13例。

手术时间:凡意识障碍处于昏睡或昏迷状态者,入院后即行手术,嗜睡者在意识障碍有恶化趋势时手术治疗。

方法:在降颅压、防治并发症等治疗基础上,于积血较多的侧脑室用YL-1型5~7cm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先用生理盐水置换出部分积血或血性脑脊液,然后注入UK 3万U,保留2~4小时后接引流袋引流,以后每日2次应用生理盐水反复置换CSF至清亮为止。治疗组除此之外,还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直至CSF清亮为止。动态观察CT,一般引流管保持3~6天,最长时间为7天。

结 果

术前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头颅CT血肿、意识障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存活26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133%。对照组40例,存活28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3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随访结果:随访半年,并发交通性脑积水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例和7例,分别占存活患者的67%和1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近年来,国内对侧脑室穿刺联合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IVH的疗效给予肯定,而对脑室出血采用侧脑室穿刺和UK溶解并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中两组病死率和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后一种方法可显著减少IVH病死率和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所以我们认为此方法治疗脑室出血疗效颇佳。

对照组死亡病例中大部分是铸型IVH,因中脑导水管以下积血难以清除,导致急性脑积水而死亡,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治疗组通过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促进阻塞的脑室系统尽快溶开一条通路,尽快清除脑室系统积血,解除梗阻,从而降低了病死率。

脑室内积血及其分解产物因脑室内压力增高经外侧孔及正中孔进入脑池及蛛网膜下腔可造成蛛网膜颗粒损害,导致交通性脑积水。治疗组并发交通性脑积水者较少,可能与持续脑脊液引流,促进积血及其分解产物排出,尽量减少其对蛛网膜颗粒的损害有关。

本组9例交通性脑积水中,6例及时诊治,其中5例恢复较好;3例诊治较晚,恢复差。由此提示,凡脑室出血经治疗好转或恢复后,又出现智能障碍或智能障碍加重者,应考虑有并发交通性脑积水的可能,及早CT检查或腰穿放液试验性治疗,及早确诊,及早治疗,预后较好,否则预后不良。

我们采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行腰大池置管,主要并发症为引流管脱落、断裂,颅内感染,低颅压,故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管抬高8~10cm,术后加强护理。本组30例无1例发生上述并发症。

上一篇:复发性急性胰腺炎48例分析 下一篇:两种拔管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