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支模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08-14 05:02:25

高大支模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

摘要:

目前在建设工程施工中,高大支模应用越来越多,由于其危险性较大,很容易造成工程事故,所以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凭借自己从事十多年质量及安全监督管理实践,以安全管理理论为基础,对高大支模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钢材选用、施工方法、模板计算、一般规定、检查验收、监测监控、模板拆除等七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高层建筑施工中有很多采用大空间结构来满足各种功能要求,以致高大支模结构比比皆是。但由于高大支模施工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更让人们深刻意识到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着高大支模施工的安全。因此,如何尽可能降低高大支模施工中事故发生率以及减少事故损失,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钢材选用

(一)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

(二)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三)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

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4、钢管外径、壁厚、断面等的偏差,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

(四)扣件的验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新扣体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2、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4、支架采用的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中的规定。

二、施工方法

(一)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需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立柱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柱纵或横距尽量一致或成倍数,便与立柱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构造要求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二)浇筑时按梁中间向两端对称推进浇捣,由标高低的地方向标高高的地方推进,事先根据浇筑混凝土的时间间隔和混凝土供应情况设计施工缝留设位置。

三、模板计算

(一)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F=0.22γc tβ1β2V1/2,F=γcH。

其中,γc—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一般梁取25.50kN/m3,板取25.10 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V—混凝土浇筑速度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二)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f=M/W

其中f—梁底模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2)

M—计算的最大弯距(kN.m)

q—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kN/m)

(三)最大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Vmąx的计算按三跨连续梁的公式计算,最大挠度允许值[V]按L/250计算,L为模板跨度。

四、一般规定

(一)应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二)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四)在立柱底距地面200㎜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纵下横上的方法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见图1) 。

(图1)

(五)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六)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符合《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规定的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少于1000㎜,并应采用3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处进行固定(见图2)。

(图2)

五、检查验收

施工中加强管理,加大检查力度,按JGJ130-2011及JGJ162-2008规范的要求组织验收,将隐患消灭在初次始状态。避免遗留安全隐患和加固时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六、监测监控

(一)按相关规范制定监测项目及内容,明确沉降、水平位移等项目的控制值及预警值,确定合理的监测仪器和工具。

(二)严格落实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 “三检”制度,确保模板安装质量。

(三)混凝土浇筑过程应派2—3人专门看模,严格控制模板的位移和稳定性。

七、模板拆除

(一)拆模板前先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二)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如下规定要求后方可拆除。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结语:

作为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督机构首先应监督检查各责任主体责任行为以及程序正确、合法与否,现场实体搭设质量也应进行抽查和指导,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督部门各自认真履行责任行为才是方案付诸实施的最好保证。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建质[2009]87号

上一篇:临近基坑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自动化监测 下一篇:浅谈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