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说出你的爱

时间:2022-08-14 04:31:37

问:最近,我发现了一个让自己汗颜的事实,孩子觉得我不爱他。其实,我真的很爱孩子,虽然有时候对他要求严一些,但是也有很多时候表扬过孩子啊!我生他养他,让他吃好的穿好的,他怎么会觉得我不爱他呢?

刘海明

答:我不知道你是从什么途径得知,孩子觉得你不爱他的。不过,确保让孩子知道他被你无条件地爱着,这个的确很重要。

其实,我们有很多方式可以确保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

在这众多方式中,最重要的是,用语言明确表达出你的爱。不要漫不经心地说,要找一个安静的时刻,正式地说出来――面对面地,只有你们两个。诚实坦白的爱的表达,会成为你和孩子一起拥有过的最动人的时刻,可以解除你多年来的困惑,可以激励你们一起携手向前――这个时刻,将会伴随你的孩子的整个人生。

要记住,你说的是不是实话,你的孩子能知道。如果你表达爱的时候,不要期待他什么,比如想让他回报说一样爱你,那你的孩子就会毫无疑问地确定,你是爱他的。

你日常的行为,一定要贯彻你对他的爱,这很关键。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不要代劳;告诉他怎样过上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并做出示范;不要总是以教训的口气讲如何改进,而是帮助他找到一条途径加以改进,并且毫无条件地接受他。

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关注他的生活,发现他的喜恶,并表现出你是真心想了解他的世界。花些心思找出孩子的兴趣所在,寻找共同的话题。看看他画的画、读的课外书、关注的电视节目,或者听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许这些与你的兴趣不符,但只要对孩子重要,你就应该重视起来。

这样做,会让你真正地爱上自己的孩子,也会让你尊重他的兴趣。不论他是什么样子,他喜欢做什么,只要不危险,没有副作用,你就允许他去做,即使不合乎你的兴趣也没有关系。

另外,多对孩子笑笑,尽量不要板着脸,孩子会对你的风趣和轻松做出积极回应的。他会感激你为他所付出的,同时他的自我评价会更好。

这样,你越是放松地爱着孩子,孩子和你在一起,就会越自信、坦诚。

怎样克服嫉妒/

问:我跟阿琪是好朋友,快中考了,我们常在一起复习。最近,我怀疑并嫉妒起她来。因为最近几场考试,她都比我考得好,甚至我认为很难的题,她都说“很简单”。一开始,我怀疑她成绩的真实性,但是连续几次考试下来,她都考得不错。于是,我问她是怎么复习的,她说“跟平常一样”。我认为她有意瞒我,不愿意将学习方法跟我分享。因为进步不小,老师比以往更关心阿琪,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围着她向她请教。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一切,我心里特别不爽。我不想再搭理她,有时故意躲着她,不想看到她。昨天,我听见周华健的一首老歌《朋友》,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敏,太小肚鸡肠了?

田园

答:嫉妒,是从潘多拉盒子中钻出来的恶魔,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进而产生的一种失落、羞愧、怨恨和愤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它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的精神,容易使人产生偏见,破坏人际关系,严重的还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不幸。

对于中学生来说,见不得别人好,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这种嫉妒心理会导致内心的不快乐。若任由嫉妒心理发展下去,将会导致周围没有一个朋友;同时,嫉妒也是进步的绊脚石,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嫉妒者将会原地踏步,甚至产生倒退现象。

克服嫉妒心理,首先要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临近中考,每个有上进心的同学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学习。原先学习不够认真、成绩较落后的同学在最后的两三个月里,通过努力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是很正常的。而原先已经很用功的人这时如果还按考试成绩排名来衡量自己是否有进步,就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感,认为自己退步了。这时候,关键是要自己跟自己比,找出自己的薄弱学科、薄弱知识点,安排好复习时间,既兼顾大局进行总体复习,又重点弥补存在缺漏的个别地方。

其次,在认识自己的同时加强对别人的认识。如果能达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境界,嫉妒心理便会不攻自破。同时,克服嫉妒心理还需要积极的自我转换,在别人比自己强时,应当把不服气的心理引导到积极的方面,化嫉妒为上进的力量,赶上甚至超过对方,坚信“你行,我比你更行”。

再次,要加强自我控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一旦对别人产生嫉妒心理,立即警告自己,说服自己。

最后,要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豁达、宽容的性格,欢迎别人超过自己,为别人的成功真心喝彩,乐于分享别人的快乐和幸福。

慢慢等待花开/

问:在孩子早期阅读的初期,我发现通过阅读,宝宝开始认识一些字了。但是,同样的一个字,换到书里的另一个地方,宝宝却不认识了。对此,我感到奇怪,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解决?

李文华

答:如果你了解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一些特点,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有个特点――“三先三后”。

一是先整体,后部分。幼儿刚识字时,是结合画面、词组和整体印象,像拍相片一样记进去的,如“西瓜”两个字放在一起时,他整体是认识的,但是如果你把“西瓜”里的“瓜”字单独拿出来,或者把“瓜”与“南”字组成“南瓜”时,孩子就会觉得这个字陌生,不认识了。

二是先记忆,后理解。细心的父母会发现,一些古诗、文言文和经典古文,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只要你经常读给孩子听,时间一久,孩子就能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把它记住并背诵下来。事实上,宝宝并不真的理解这些古诗和古文的意义。

三是先模糊,后清晰。幼儿在早期识字阅读过程中,还处在模糊的认识阶段,对笔画相近的一些字分不清楚,因而经常读错,比如“大和太”、“土和士”、“人和入”等。同时,宝宝心里还会对两个完全不同的字,但读音完全相同和相近的现象感到好奇,如“的、地、得”“和、合、何”等。

如何解决宝宝在早期识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一是“重复”,二是“等待”。只要你能每天不断重复给孩子读,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只要你重复的次数够多,孩子认识的字不管放到哪里,他一样会认识。他以前能记忆但不能理解的东西,也会从慢慢理解到深刻理解,模糊的文字会变得清晰,再相像的字,他也能准确地区分出笔画的差别,并能读出正确的读音。

他为啥比弱不比强

问:教育孩子时,我常对孩子说:“你看,你们班上的某某同学上课用心听讲,作业认真,考试成绩也好,你怎么不向他学习?”但是,孩子不听我这一套,反而拿比他更差的同学来堵我的嘴:“你咋不看看我同桌,他不是比我更差吗?这次考试他才考了64分。”每次,孩子都不拿比自己强的同学与之对比。我就觉得奇怪了,这孩子咋就“比弱不比强”呢?

何静

答:你说的这种现象很有代表性,不知道你思考过没有,孩子喜欢“比弱不比强”,个中原因何在?

因为父母拿比他强的孩子与他作横向比较,这种比法伤了他的自尊心,他自然会拿比他差的同学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因为他不想让别人认为他比别人差,这几乎是所有孩子本能的反应。

所以,我提醒家长,教育孩子时慎用横向比较法。一些智慧家长教育孩子时,通常会使用另外一种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即不拿孩子跟别人比,而拿孩子与他自己比。这样,孩子不但不会拿差同学来搪塞你,相反,他还会主动对你说:“在这方面,我不如某某同学,我要向他学习。”正确的比,能让孩子更积极、更上进、更要强。

比如,你拿孩子与他自己比,说:“你上次考试做对了8道题,这次考试做对了10道题,不错,有进步!”“哇,你能连续跳绳300下,了不起!”“嘿,这次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即使孩子表现一般,没有明显进步,但是如果父母能长期这么对待孩子,纵向比较,不断发现孩子的长处,肯定孩子的进步,你就会发现孩子会由此变得比以前上进,同时会回应你“某某同学比我更厉害”、“你认为我很好了,其实有很多同学比我更好”等谦虚的言词。

记忆中,我儿子几乎没有拿比他弱的同学来回应或搪塞过我,他总是对我说“某某比我更厉害”。记得,他9岁时就已经学完《新概念英语》的第一册,而《新概念英语》的第二册也快学完了,英语口语水平不错。我表扬他“学得快,发音也很准”,孩子却说:“某某早都学完新概念二了,崔老师的英语才真好,我都是跟她学的。”读初中后,我说儿子:“你的作文能得32分,相当不错了!”儿子却说:“我同学某某才牛呢,他写作文是全校最好的。”

在我的印象中,儿子从来没有拿别人的不好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从来没有屈服过别人的强大,他总想着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内心的这股劲头,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常常纵向比较,对他的进步加以肯定后产生的。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拿比他弱的孩子比,这说明你需要转换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了。

上一篇:论高中英语阅读文本选择 下一篇:说出你的故事探索语文课堂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