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08-14 04:27:44

论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 要: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文言文经过历代传承,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尤其是选录在高中教材内的文言文,更是久诵不衰,可谓精华中的精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举足轻重,但文言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是改变现状的根本,本文将从文言文教学现状、目标要求分析出发,探讨为什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总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种有效方式:活跃教学气氛,重视诵读提升语感,加强引导,提高学生主体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感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中学新课程改革在试验推广之日起,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面都出现了较多问题。

学生学习方面:由于现有的文言文缺乏时代感,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比较吃力,因此兴趣不浓。据调查,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普遍较低,而且在学习中有很强的“功利性”:《高考说明》规定掌握哪些篇目,学生就学习哪些,除了教科书上有限的篇数外,不愿欣赏学习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学习被动,学习的知识面狭窄。学生被动学习。囫囵吞枣,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篇学完,仅仅可以熟读背诵,了解重点词,重点句式等知识,对于文章的精神意蕴却无法把握。

教师教学方面:许多教师文言文教学全部围绕高考,在讲解中着重于“言”,重点词,重点句式,详尽透彻,但是在此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教法僵硬,填鸭式的学习使得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种以讲代学的方式把充满诗意和活力的文章分割成枯燥的语法、句式,最终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

二、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两条具体“目标”:

目标一: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目标二: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那么,在教学中具体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呢,笔者认为,具体应该从以下两点着手:

1.语言的学习要从基础人手

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基本词句及惯用语法的理解,完善学生文言知识的自主认知体系,为后期鉴赏的能力提升作积淀。

文言文是相对于现代文来定义的,由于历史久远,文言文缺乏现实的语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较少,它所包含的词汇,句式较为晦涩难懂,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学生学习起来不免枯燥。

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模式,就必须将重点放在意义不同于现代文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上面,由于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类别较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培养其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

2.培养文言文学习语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解决对文言字、词、句式及常用语法的理解问题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深切领会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景,模拟活动等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形成丰富的文化常识,阅读体验的积累,提升自我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在语言素材积累和优美篇章的积蓄中,增强良好的文言语感。从而带来良性循环:学生通过发挥主体作用,增加语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学习文言文。由开始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爱学”,在积极学习中提高文言文水平,提升自我的艺术素养。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种方式

1.活跃教学气氛,提升学习兴趣,加强自主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抓住学生兴趣点,使学生在学习时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学习《鸿门宴》的课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研究课文,进行角色扮演,以小品方式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不仅熟练掌握重点字词,还可以融入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体会到文言文的历史传承魅力。

除了课内学习外,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增加积累,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自行定期策划活动,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中去。使学生在更宽松的范围内进行学习。

2.重视诵读,提升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训练语感的最重要的方式便是诵读,首先教师在教授文章之前进行诵读,使学生在听觉刺激下更好地了解到文章的情景,融入文章的情感中去。接着,教师要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模仿自读,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显示自己的个性,流露出自主感受。

在深入了解到文章的含义之后,学生的诵读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学生应通过诵读与作者达到心灵共鸣,回到作者的时代,仿若身临其境。这便是美读,也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背景,结合作者的个性。读出意境,读出美。

3.加强引导,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是“串讲法”,课堂上老师喋喋不休,课堂下学生昏昏沉沉,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要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由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角。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布置学生的预习,并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鼓励学生通过注释自主翻译,自主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平台,来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

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产生了问题,那在课堂上就要自己来讨论解决,此时,教师就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教师可以预先布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弄明白烛之武退秦师为什么要退秦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用什么样的方法退秦师以及退秦师的结果,继而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问的形式检查预习成果,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对烛之武的语言技巧、外交手殴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倡、鼓励、引导学生质疑,是学生善于提问,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发现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互换,互相释疑,同时教师要精心钻研,保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强塞给学生现有的知识。

四、小结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依托文言文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把文言文学习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钱吕明,文言文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2).

[2]曾明海,语文:文化的构成[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7).

[3]张广录,莫要买椟还珠、本末倒置――对当前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现象的批判[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2).

[4]王夫成,自编文言文助学,提高教学有效性[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8(5).

上一篇:试论中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改进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