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绕梁之音 书点睛之笔

时间:2022-08-14 03:54:44

1.一语中的的小结

案例1: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课中小结。

师:这堂课我们学的本领可真多,想一想,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先确定第几排,再确定第几个。

生:我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本说位置。

师:你觉得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两个“第几”。

小结:很好,几就是……(生:数)用两个数(前一个表示第几排或第几组,后一个表示第几个)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描述出这些物体的位置。

案例1中的小结只是一句话,但高度概括了这节课的知识重点,显示了教师对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的准确把握。课中的小结很好地处理了生活中与数学中说位置方法上的区别,使学生理解到用数确定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沟通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联系,为再学习“确定位置”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课堂小结“准”、“简”的特性。

2.留有余地的小结

案例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尾小结。

师:(课件展示)同学们,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好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想一想,画的这个长方形怎样能变成一个正方形呢?画的这个正方形又怎样能变成一个长方形呢?(生在屏幕上演示变化过程,课件同步变化)

师:在变化的过程中,对今天所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哪些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不过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正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相同也有区别,所以长方形可以变成正方形,正方形也可以变成长方形。将来,我们还会更准确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同和异,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的编排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教师的总结尤其要把握好“度”,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比较相同,初步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案例2中的总结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阶段性目标,并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互相变化的过程中感受它们的不同,为今后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留下余地,有利于拓展认知结构,使知识系统化,体现了课堂小结“拓”的特性。

3.沟通联系的小结

案例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全课小结。

师:看看,板书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一把钥匙。

师根据板书总结:是的,一般我们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是读、想、解、查。常用策略是分析法(从条件想起)和综合法(从问题想起)。具体策略是画图、列表、倒推、列举、猜想与尝试、转化等。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要学会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并且要大胆尝试、进行必要的策略调整。希望同学们灵活运用这些解题策略,它将成为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

案例3中,教师通过图表式板书,先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两个常用策略和教材上安排教学的6个具体策略整理成钥匙的形状。再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思想,感受策略的价值。最后总结时,沟通策略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要敢于试,善于调,合理用,争取早日获得这把金钥匙,体现了课堂小结“综”、“联”的特性。

4.层层递进的小结

案例4: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律”几处小结。

小结一:教学“加法交换律”小结

板书:a+b=b+a。

提问:观察等式的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小结:两个加数不变,和不变,只是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所以,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是今天学习的一条加法运算律。下面,我们继续用观察、发现、验证的方法学习加法中的另一条运算律。

小结二:教学“加法结合律”小结

板书:(a+b)+c=a+(b+c)。

提问:观察等式的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小结:三个加数不变,加数的位置不变,和不变,只是改变了其中两个加数的运算顺序。所以,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小结三:比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小结

师:比较这两条运算律,它们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在这两条运算律中,加数不变,和不变。第一条运算律中变化的是加数的位置,所以我们称它……(加法交换律),第二条运算律中变化的是运算顺序,所以我们称它……(加法结合律),这是加法中两条很重要的运算律。

小结四:“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小结

想想做做4:38+76+24,38+(76+24)。

小结:这两题的和相等,第二题应用的是加法结合律,因为76+24的和是100,所以应用加法结合律能使计算简便。因此当三个数相加时,同学们要注意观察数据的特点,灵活应用好加法运算律。

小结五:“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学到了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归纳的方法,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研究减法、乘法或除法中的有趣问题。

层层递进的小结,能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加深理解和记忆。案例4中小结四的三句话,从应用加法结合律,和相等——能使计算简便——要观察数据的特点,活用加法运算律,三层意思,逐层推进,引导学生学会简算。当然,小结与小结之间也应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维度进行系统认知。案例4中的5个小结,从概括加法交换律,点明方法到概括加法结合律,再到比较两条加法运算律的异同,然后到活用加法运算律,最后总结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加法运算律。

5.回味无穷的小结

案例5: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课尾小结。

播放“多美滋”奶粉广告:东东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一看一共有8个小朋友,于是就从侧面又切了一刀。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9个小男孩,东东就把自己的那一块蛋糕平分给另一个小男孩。

师:这则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第一个画面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我想到了。

生2:第二个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我能想到。

生3:从第三个画面中,东东把自己的一块蛋糕又平分给了第9个小朋友,让我想到了。

师小结:同学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生活中也处处有分数,知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那,你们喜欢东东吗?

生(大声地):喜欢!

师:虽然他分出了自己手中蛋糕的,但他收获了什么?

生4:我觉得他收获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生5: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只分出了自己的一小部分,但收获了一个新的朋友……

师小结:是啊,好朋友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

在课堂小结中,我们也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在数学课堂上飞扬。案例5围绕“多美滋”奶粉广告展开教学并进行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知识是一生的财富,朋友是不可多得的财富。”通过对知识与情感两个层面问题的总结,学生思维不断被激活。课堂也因有了人文关怀而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课堂结尾众生相 下一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