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与处暑时令饮食

时间:2022-08-14 03:04:45

立秋与处暑时令饮食

茄子――茄子抗老,常吃最好

茄子,古称“酪酥”、“昆仑瓜”,品种有圆茄、长茄、矮茄等。它的吃法荤素皆宜,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拌、做汤,都能烹调出美味可口的菜肴。茄子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此外,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茄子中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每100克中含有750毫克维生素P,这是许多蔬菜水果都望尘莫及的。维生素P可软化微细血管,防止血管出血,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紫癜(皮下出血、瘀血)及坏血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茄子纤维中所含的皂草苷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国外有学者提出了“降低胆固醇12法”,食用茄子便是其中之一。茄子中含有龙葵素,对癌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吃茄子建议不要去皮,茄子皮里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当我们摄入了充足的维生素c时,这个维生素c的代谢过程中是需要维生素B的支持的。

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体弱胃寒、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滇南本草》记载,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所以大便干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此外,常吃茄子对痛经、慢性胃炎及肾炎水肿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生白茄子30~60克,煮后去渣,加蜂蜜适量,每日2次分服,可治年久咳嗽。

茄子根煎水,趁热熏洗患处,可治冻疮。

生茄子切开,捣烂敷患处,可治蜈蚣咬伤和蜂蜇伤。

治黄疸肝炎:紫茄子30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连食5日。

治高血压、痔疮下血、便秘:鲜茄子2条(约150克),洗净后切开放在碗内,加油盐少许,隔水蒸熟食用,每日1次。

秋后老茄瓜(或茄瓜老裂者)烧炭存性,研末,用香油、猪油或开水调敷或掺干粉敷溃烂患处,治妇女破裂、溃烂疼痛。

茄蒂烧炭存性研末,搽患处,治口疮。

无名肿毒:茄子加醋一起捣烂,外敷,有消炎镇痛之效。

茄子茎、叶、根煎汤洗患处,可防治冻疮、皲裂和脚跟痛。

白茄根烧炭存性研末外敷内服,可治口疮、痔疮下血。

茄子叶10片,水煎服,可治腹泻。

茄子蒂7个,水煎服,每日1剂,可治子宫脱垂。

茄子蒂5个,焙炭为末,黄酒送服,可治疝气痛。

玉米――抗癌防老,减肥健脑

玉米,又称“玉蜀黍”、“苞谷”、“包芦”、“珍珠米”等,它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约在16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种玉米。目前,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种类有黄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和杂玉米等,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他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玉米可煮汤代茶饮,也可粉碎后制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饼等。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饥饿感,但含热量却很低,是减肥食品之一。

玉米含有类黄酮,对视网膜黄斑有一定作用,所以多吃玉米有明目作用。

玉米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防止皮肤出现皱纹,并可通过生殖腺增加荷尔蒙的分泌,改善性能力,预防小产。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当硒与维生素E联合作用时,能防止十多种癌瘤,尤其是最常见的乳腺癌和直肠癌,另外,硒还可以调节甲状腺的工作,防止白内障的发生;镁一方面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加强肠壁蠕动,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玉米中含有的谷氨酸有一定的健脑功能。另外,玉米须有利尿作用,对减肥很有利。

向大家介绍几道玉米代表菜肴:

松仁玉米:原料是玉米,松仁,红菜椒,葱末,白糖,盐。红菜椒去籽洗净,切成1厘米大小的菱形片;玉米棒去皮和须,剥下玉米粒。大火将平底煎锅烧热,撒人生松仁,调小火焙干。要用锅铲经常翻炒,使松仁滚动,颜色均匀。当焙至松仁全部为金黄色时,盛出摊在大盘中晾凉。煮锅中放水,大火烧沸,将玉米粒放人,调中火煮5分钟,然后取出沥干水分。大火烧热炒锅,倒入油,待油温升至六成热时,先放葱末煸香,随后再放入玉米粒和红菜椒片,调入适量盐和白糖翻炒片刻。沿锅边加入约l汤匙(15毫升)清水,再盖上锅盖焖3分钟。打开锅盖,加入松仁,大火翻炒均匀即可。

玉米炖排骨:玉米200克,排骨150克,红枣数枚,油菜2棵,盐、鸡精。整根玉米洗净切段,红枣、油菜洗净。玉米段、排骨、红枣放入煲锅内,加水煲至将熟,放盐、鸡精,再煲至酥烂。锅内放水烧开,将油菜放入氽烫一下,捞出,撒在煲好的玉米排骨中即可。玉米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有健脾益胃、防癌抗癌的作用;红枣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润心肺。两味与排骨配伍炖服,既能开胃益脾又可润肺养心,经常食用则延年益寿。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疲劳、心悸、乏力等症者,尤其是慢性胃炎和胃、肺部肿瘤手术后的患者。

梨――百果之宗

梨,又名快果、等。古人称梨为“果宗”,即“百果之宗”。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白梨、砂梨、秋予梨都原产于我国。根据《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我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梨果实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生用也可以熟吃,还可以加工制作梨干、梨脯、梨膏、梨汁、梨罐头等,也可用来酿酒、制醋等。

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通玄》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唐本草》认为梨“主热嗽,止渴”。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解热的作用;梨还可补充水分和营养,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另外,煮熟的梨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具有润燥、醒酒、解毒等功效;梨可以清喉降火,播音、演唱人员经常食用煮制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养嗓子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梨具有清热、镇静等功效,对高血压、心脏病人的头晕目眩、心悸耳鸣大有益处,对高血压、高胆固醇、动脉硬化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梨含有丰富的糖类及多种维生

素,肝炎、肝硬化患者吃梨能起到保肝、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作用;由于梨有通便的作用,所以它能间接起到预防结肠癌和肠癌的作用;梨汁含有氯原酸等成分,在肠功能紊乱时,梨汁可帮助它恢复正常。

梨肉脆,酸甜可口,营养价值很高,一般人都可食用,肝炎、肝硬化、肾功能不佳者尤其适合。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发热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

梨代表菜肴有:

梨粥: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作为预防秋燥的减肥食品。

银百秋梨羹: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个,冰糖适量。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百合――清心润肺,秋夏常备

百合,因其鳞茎瓣片紧抱,“数十片相摞”,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又名百合蒜、夜合花、重迈、中庭,是我国的特种蔬菜,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为药食兼优的滋补佳品,四季皆可应用,但更宜于秋季食用。早在汉代就已有了关于百合的记载,到了魏晋之间就正式用它入药来治病了。

百合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淀粉、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B1、B2、C和胡萝卜素等,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特别是对病后体弱、神经衰弱等大有裨益。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百合有“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之效,其花梗、鳞茎均可入药。中医学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可以润肺止咳,鲜品富含黏液质,其具有润燥清热作用,中医用它治疗肺燥或肺热咳嗽等常能奏效;百合入心经,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梦、心情抑郁、喜悲伤欲哭等;百合鲜品富含黏液质及维生素,对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有益,可以美容养颜;百合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对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预防作用,对化疗及放射性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治疗作用;百合中的硒、铜等微量元素能抗氧化、促进维生素c吸收,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素的致突变作用,临床上常用于白血病、肺癌、鼻咽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有助于增强体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缓解放疗反应。

百合是老少皆宜的食物,食疗上建议选择新鲜百合。但百合性偏凉,凡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虚便溏者不宜选用。

百合代表菜肴有:

百合莲子汤:千百合100克,千莲子75克,冰糖75克。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本品有安神养心、健脾和胃的功效。

百合脯: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匙。将百合清水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出锅,或烘干或风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本品有清肺、润燥、生津的功效。

梨小偏方

治咳嗽音哑、咽喉于痛:大梨1个,洗净后连皮切碎,加水、冰糖适量,炖煮后服食。

气管炎咳嗽:雪梨1个,去核切片,加川贝、桔梗、白各3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饮服。

治发热病人口渴烦躁或牙龈出血:梨500克,鲜藕、荸荠、鲜芦根、甘蔗各250克,洗净切碎,捣烂绞取汁,兑匀饮用。

治恶心反胃:去核梨一个,纳入丁香15枚,用湿纸五六层包裹,煨熟去丁香食梨。

醒酒解毒、生津止渴:梨5~10个放米醋中浸渍一周后,酒醉时食用,每次1~2个。

酒后心包烦热、胃热反呕:雪梨3个,生姜汁5克,白糖75克,山楂15克,共煮7分钟后食用。

百合小偏方

慢性支气管炎:百合20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或百合9克,梨1个,白糖15克,混合蒸2小时,饭后服。

慢性胃炎:百合30克,乌药、木香各10克,每日2次煎服,用于胃阴损伤者。

心动过速:百合、莲子各30克,大枣15克,制成甜羹食用。

淋巴结核:鲜百合适量,捣烂后敷患处。

咽喉炎:百合9克,绿豆15克,同煮加糖食用。

更年期综合征:百合30克,红枣15个,作汤食用;百合60克,鸡蛋2个(去除蛋白),百合煮烂后,倒人蛋黄拌匀,再煮沸加糖饮服,每日分2次服。

神经衰弱:百合15克,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水煎取汁,每日服2次。

上一篇:七夕情人节 浪漫好去处 下一篇:养生点拨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