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堂讨论作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时间:2022-08-14 01:25:26

发挥课堂讨论作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摘 要:新课程倡导在合作中学习,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本文详细论述了讨论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里有哪些问题和误区需要超越等。

关键词:课堂讨论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从很多课改名校的经验分析,只有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会主动而深入地建构知识,实现三维目标。为了创造良好的课堂自主学习氛围,还需要学生间的合作和讨论,发挥兵教兵的作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讨论的作用有哪些,它在哪些方面促进了自主学习,有何误区和困难呢?

一、组织讨论,多元互动,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掌握

有位家长反映说,自己学会的东西终身不会忘记。在讨论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通过互相切磋甚至是争论,都可以从多方面接受信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自己内心深处的疑问,实现深度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材第一单元课题l中的第一个讨论题:“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7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这是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大部分老师都会想到白磷太少或装置漏气两个原因,而有一学生却想到了烧杯中的水不足集气瓶体积的1/5,另一学生想到了中间相连的导气管太长了。老师易受旧教材思维定式的影响,而学生通过讨论考虑的比较全面,会想到导管的长短、氧气本身的量的多少等。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只要师生共同讨论,相互补缺、相互激励,能很好地促进具体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二、讨论强化了过程与方法,有利于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创造。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课堂化学实验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课外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实践也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时,课本运用了三个讨论题: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水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前两个生活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一定观察到过,现在要用化学知识来讨论所见到的现象,并得出结论。通过这个讨论题,可以使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各种现象。还可以运用气体溶解度的这个结论。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夏天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运用化学知识的原理。对生活中现象进行讨论和解释,有利于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和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诱导学生去“发散”思维,关键在于实际“发散点”,而教材上的讨论题:“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根据灭火器的种类,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这类讨论题,放手让学生讨论,就能联系到诸多化学知识。也可得到很多的好答案。再如:“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时会通过石墨的导电性,得出石墨可以用于做石墨电极、电车上的石墨电刷等,根据金刚石的“硬”这一特点,金刚石用来刻画玻璃、大理石,用于钻探机的钻头上等,最后得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性质这一个结论”。这样的讨论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因此,合理使用这些“讨论”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讨论有利于激发学习自主性。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明确的学习目的;二是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社会的变迁,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中学生的学习毅力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学习兴趣就成了他们搞好学习的关键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参与问题讨论认真钻研去获取知识,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当他们求得知识后,这种胜利者心理得到了满足,因而增添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力。如教材中第八单元的第一个讨论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8一l所提供的信息,并查阅有关资料分析下列问题。”这些题目并不难,学生愿意讨论,讨论的结果带有规律性,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成就感”。再说,讨论过程实际上就是应用化学知识及方法去解释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直接领悟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应用。如第十二单元的一个讨论题:“装饰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利用所学的知识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要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学习兴趣就会倍增,就有了新的学习动力。

四、正确处理好教师“导”与学生“学”的关系

教师“导”与学生“学”的关系就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学生思维活跃。不受传统的定时思维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在讨论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如在溶液这一单元中的“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学生指出“用洗洁精洗碗,就是洗洁精溶解油污形成溶液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马上表态,而让他们相互补充或争论,并参与了他们的讨论。经过争论一番后,我再解释其中的原理,也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讨论的骨干力量,让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去带动学生,让学生去激励学生。但教师绝不能放手不管,要仔细聆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一些新的哪怕是错误的信息给予及时的评判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讨论过程中操控好课堂纪律

虽然走进新课程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长期以来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了平等参与中的首席,但也不能在讨论过程中放任自流,讨论的主题偏离课堂的内容。在化学课上可以帮学生分好讨论的小组,每次讨论学生就会自动组合在一起。学生在讨论时也离不开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成熟以后,在集体讨论发言时才会相互影响,更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拓宽学习内容的覆盖面,学生考虑问题会更全面、更周到。

六、对于讨论结果的处理

讨论问题时,学生对问题积极的思考、分析和辩论后,他们最关注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见解或结果做出的反映。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总结,总结时既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充分肯定他们的正确方面和科学结论,又要讲清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还要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如讨论“分析、归纳上述几个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讨论”使学生受益良多,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一改以往课堂中灌输式、接受性的被动学习为生动的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有管理者转化为引导着,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参与者,扭转了以往教师垄断课堂一切的局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呈现出了生命活力,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了新的内涵。

上一篇:略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六个“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