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老王》语言的朴素美

时间:2022-08-14 01:21:37

简析《老王》语言的朴素美

一味地追求语言的华丽,是有些同学在写作时常出现的问题。优美的文章是不是一定要靠华丽的语言堆砌出来?不是的。真正优美动人的文章,其语言往往是朴素自然的。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艺术往往是十分朴素的、明白如话的,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的。”著名作家杨绛的作品《老王》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值得我们认真地读一读,品一品。

《老王》这篇文章并没有用什么华丽的形容词和优美的修饰语,作者只是把老王不幸的遭遇、艰难的人生、金子般宝贵的品质和真挚的情感,寓于平淡如水、质朴无华的叙述之中。作者娓娓道来,无论叙述事件还是表现人物,都是淡淡的几笔,言虽浅而意深情浓,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品味这篇文章语言的朴素美:

一是朴素之中现真情。这篇文章的语言虽朴实无华,但因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相当的感人。如作者在推测老王的一只眼睛为什么会瞎时,写道:“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我”作出了两种推测,两次提到“不幸”,在平淡的叙述中寄寓了对老王深切的同情。又如在文章的结尾,当“我”得知老王在送鸡蛋和香油后的第二天就去世了,写到“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是一位学者对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发自肺腑的感叹,流露出对弱者的悲悯之情。它贵在“我”毫无掩饰,敞开心扉,反省自己:“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了他”,“我”在人格上真正尊重老王了吗?它深刻在用最朴实的语言引导我们去关注并帮助社会上的弱者,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尊重他们,因为平凡的他们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他们的人格是高尚的,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推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曲高和寡,就会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寻常的人和事、实实在在的感情,用本色无华的语言讲述出来,欣赏者难以不被感动。

二是朴素之中显匠心。这篇文章朴素而平淡的语言风格,并不是作者随意而为的,而是处处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重点回忆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四个生活片段。在记叙的过程中,作者略写了前三个片段,而详写了老王在去世的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一事,人物刻画极其细腻,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从语言描写看,诸如“嗯”“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等,虽简简单单,却意味无穷。老王是一个老实巴交、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不善言辞的人力车夫,因此他的语言非常简短是符合情理的。仔细推敲,“我不吃”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话;“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同样,最后一句话也没有从正面回答“我”。如果要直接明确地回答,可以说:“杨先生,您平时对我很照顾,我也没有什么送给您的,这点鸡蛋和这瓶香油您一定得收下,算让我表示点谢意,可千万别跟我提钱呀。”但这像一个垂死的、忠厚老实的人力车夫所说的话吗?矫情失真,远不如朴实简约的好。

这里,我们所说的匠心与刻意是不同的,刻意会留下人为的痕迹,匠心则是精心地自然而为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优秀的语言和思维是浑然天成的。

三是朴素之中见理趣。这篇文章的语言虽朴素,但并不是平淡如白开水,而是处处显示出一种理趣之美、情趣之美,让人读来爱不释手。如文章在写老王给“我”家送冰块时写道:“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前任”一词一般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比如“美国前任总统布什”,而此处用“前任”,给人以诙谐幽默之感。同时,文章仿佛又在说老王虽然是在做送冰这样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但是做得很努力、很认真,他老实本分,不欺骗消费者,这又使文章的语言在诙谐的外表下多了一种厚重感。又如在写他在去世的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一事时对他作了肖像描写:“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白骨”。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老王临死前消瘦无力的样子,非常逼真,还有点滑稽,但读者读到这里却是笑不出来的,只会觉得内心深处在隐隐地作痛,只会为他知恩图报、至死不忘别人的好而感动。

上一篇:二十美元 第9期 下一篇:看精彩“世博” 话“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