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绿博园旅游生态景观工程园林艺术分析

时间:2022-08-14 01:17:54

郑州.绿博园旅游生态景观工程园林艺术分析

摘要:

旅游景点的造景应多注重园林景观艺术的表现与提升,园林艺术作为造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旅游景点造景中更应广泛地应用。从中国造园艺术原理中的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比拟与联想、造景与借景等艺术角度出发,结合郑州市绿博园所有展园景观工程设计建设实际情况,针对旅游景点造景中常运用的园林艺术原理进行实地分析,并探讨园林艺术手法在旅游景点中的应用。

关键词:旅游景点造景;园林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景点的景观欣赏与园林艺术需求也日益增加。优美而又休闲的旅游景观特色是衡量一个地区精神文化与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依据。旅游景点的景观效果不仅仅要兼备都市与乡村、古代与现代文明的特色园林艺术景观,而且还传达着游客对休闲娱乐的追求。旅游景点景观造景在地方的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景区整体形象,还能蕴含景区特色文化气息,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二、郑州绿博园旅游景观工程概括

郑州绿博园是中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展览地,该展园占地总面积2939亩地,园内具有国内各省、市及相关行业的86个和8个国际友好城市修建的永久性展园。全园绿化景观结构分为“一湖、二轴、三环、八区、十六景”。全园景色特异,荟萃了近百个以植物景观为主,点缀特色小品,风格迥异园林景观的精品展园。因此,在各个展园造景中充分利用个地方园林特色,展示世界各地风情风貌。

三、郑州绿博园生态旅游景观工程遵循的园林艺术原则

1、均衡与稳定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均衡与稳定是园林植物配景时一种常用的布局方法。园林景观是由植物、山水、建筑等组成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则为稳定。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置,园林景观就表现得稳定与均衡。(1)在绿博园北大门广场内等距离种植大规格桂花、银杏以及对节白蜡造型古桩树等植物来追求对称式均衡感;(2)在江苏省展园中依据高低起伏地形地貌,自然栽植乔木银杏小叶女贞球以及木芙蓉等灌木类植物,以追求自然式均衡感;(3)在杭州市展园中,园内道路一侧近距离栽植大规格朴树而另一侧远距离栽植形体较小的同种树,从而构筑稳定感;(4)在展园内小湖边、景观石旁或山坡处等地方,有意识摆放树桩造型或栽植斜伸的黑松、山桃、柳树等植物,在保持整体景观稳定感的同时,又展示给游客独特的意境;(5)园区内所有展园依据设计方案,在植物配景时除了讲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和谐协调外,还充分考虑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使植物四季景观与周边环境搭配等均产生均衡与稳定的美感。

2、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原则,它是运用布局中的一种因素(如体量、色彩、质感等)程度不同的差异所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1)在园区整体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为体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理念,围墙周围各绿化标段以选用常绿树种(如雪松、桂花、大叶女贞、石楠)等为主,选择以绿色为基调做背景林,以浓绿、暗绿、淡绿色的叶色来近似变化,总体展示给游客协调而又舒服的感觉。所栽植的植物花和果都彼此之间存在着近似的色调,几种不同品种的植物相搭配,也要充分考虑相似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在各展园规划设计中,即注重所栽植园林植物本身的色调、色度,还综合考虑了展园中的建筑小品、雕塑、景观石、景观灯等园林小品在尺度、比例、形状、色彩等方面达到完美结合,充分展示给游客园林艺术之美感;(2)在植物配景时,考虑植物一年四季中颜色的变化,按照叶色、花色等进行归类,运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植物本身的艺术美,渲染出植物不同的四季景观变化,展示出世界各地不同的园林景观新成就。

3、统一与变化

园林艺术在统一与变化的应用方面是将园林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相似或一致的统一感。比如在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高低及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才能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在绿博园绿化景观布局设计中,(1)针对各地不同的风情风貌,在各个展园主入口处布置了不同风格的园区设计简介牌、仿石式音响等,并在部分展园中配置形态不一的景观石等,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旅游景观,在展园中不但起到了点景的作用,又起到了渲染旅游景区园林景观艺术之美;(2)在展园种植设计中,为了克服旅游景观上的单调,栽植了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进行复层空间的配置,用不同植物的花色、花期进行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达到良好的效果;(3)在整个园区内环道路两侧,栽植大规格的朴树、榔榆、椤木石楠、女贞树等,在园区整体景观效果上达到了体量上的统一同时,在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上又起到了变化;(4)在顺应地势,分割空间方面,利用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顺应地形的起伏变化、水面的曲直变化以及空间的大小等立地的现实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5)在原有地形地理上,尊重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进行山水改造尽可能与周围地形地貌相融合,形成不同地方园林之特色,做到处处彰显园林艺术之精华。

4、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指艺术表现中对某一要素做有规律的重复和有组织的变化。(1)在绿博园管理中心入口处等距离栽植对节白蜡造型树,从而表现出简单的韵律;(2)在枫湖下沉式广场树池中交替栽植构骨球和石楠球,形成不同质感的韵律感;(3)在南宁市展园中片植黄金间碧玉、碧玉间黄金竹林,栽植密度有稀到密,再有密渐稀表现出交替中的韵律;

5、造景与借景

园林艺术中造景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绿博园绿化工程造景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1)尽量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挖湖塑造周边地形地貌,布置江河湖沼和生态湿地区,造山理水,形成全国各地山水园林发展特色之缩影;(2)构筑楼、台、亭、阁、轩、榭、廊、桥、照壁、墙垣、景门、石雕等园林建筑设施,造山筑景。绿博园中山西诗礼园“福字照壁”;(3)运用不同材质的景石(太湖石、红锈石)堆叠假山、洞壑,造假山景;(4)布置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 ;(5)堆砌巨石洞穴,饮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6)依照园区枫湖湖边地形地貌,栽植荷莲、芦苇、再力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营造枫湖周边的湿地景观。(7)用不同植物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或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整形树木,使之具有各种不同形态,造花木景。(8)在河南园中运用“焦裕禄”雕塑、好想你枣园中运用“打枣”的雕塑等为主体,来塑造展园主体景观。

借景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绿博园的借景:(1)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等手法。各展园之间借邻园山水树木来丰富展园内景观,起到了组织各展园整体布局又分隔了展园之间的空间,做到了绿博园全园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展园景区互相呼应衬托在内环展园中远借湖中音乐喷泉之美景同时,又起到了应时借之效果。在河南展园望塔上尽享全园之胜景,在起到俯借赏景之同时又互借观光塔之美景,使游客赏心悦目丰富了旅游景区之景观;(2)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和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堆山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赏全园之美景。(3)提升视景点的高度,在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在园中堆山,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里,一穷千里目。(4)借虚景,如山西诗礼园中的庭院墙上的漏窗,透漏出枫湖浩荡之水景。

6、比拟与联想

园林艺术在旅游景观中运用不仅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也是有生命的艺术。因此在简单塑造自然环境的同时,还要做到独特的意境设计。通过园林艺术中的比拟与联想原则,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此原则中常运用的手法有:(1)摹拟手法的运用,绿博园部分展园本身就是对当地特色文化的缩影,创造出以小见大,身在地方文化气韵之中,使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但这种摹拟不简单是模仿,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运用;(2)对植物的拟人化,即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而产生比拟的联想。在中国人民展园中栽植的“八一香樟树”,展现出中国人民英勇善战、精诚团结 、保家卫国的高尚品质;(3)运用景墙等园林建筑、浮雕等形式,如在河南省安阳市展园利用“岳母刺字”、“乐不思蜀”、“寻根问祖”等园林景点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使游客产生联想;(4)利用题名题咏手法,如杭州市展园中布置园林景石并雕刻“缘”字来题名,演绎出白蛇传的传奇故事,使游客追忆过去、穿越历史时空感杭州市地方历史文化之特色;

四、结语

各参展单位均遵循规划设计立足生态性、注重示范性、拓展休闲性、彰显文化性和科技性的理念,巧妙的运用园林艺术造景手法,将该全国绿化博览盛地建设成具有生态美自然美,同时又具有园林艺术美之特色,使之真正成为弘扬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普及国土绿化知识的教育基地,成为老百姓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共享生态建设成果的主题生态公园。

上一篇:厂拌热再生在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中的运用 下一篇:“掏心”爆破在取水口结构基础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