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千年,朝鲜怎么看中国

时间:2022-08-14 01:16:01

过去一千年,朝鲜怎么看中国

清道光十二年(1832),44岁的朝鲜大臣金景善奉命出使中国。这一年在朝鲜是纯宗三十二年。作为朝鲜的使臣,金景善一面沿途饱览中国的河山,一面生出复杂的感慨。

对朝鲜人来说,如何面对中国大陆这个庞大的近邻,一直是他们历史中的头等问题。 铁血化为玉帛

中国的史书曾经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将商纣的叔父箕子封在朝鲜,令他自治。箕子于是带领商朝的遗民东迁,教授土著居民礼义和耕作、养蚕,颁布法律,建立了朝鲜箕氏王朝。到西汉初年,这个国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之后汉武帝派兵灭卫满朝鲜,设立四个郡,使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成为西汉领土。这是公元前108年的事。

汉朝的占领在当地人中引起反抗,在后来五个世纪中,随着中原王朝的衰败、分裂,中国的势力逐渐退出朝鲜半岛。后来隋朝和唐朝的军队都试图征服朝鲜,但都损失惨重,最终无功而返。

但中原的文化在继续滋润朝鲜。公元675年,新罗统一半岛之后,便采用了唐朝的历法,学习政治、医学、天文。新罗的留学生长途跋涉到长安,学习中原文明,甚至参加科举考试,在唐朝做官。有人推算,当时新罗在华留学生超过两千人。 1896年,朝鲜将汉城西大门用来迎接中国“天使”的迎恩门拆除,在原址上建立了象征独立的“独立门”。

新罗的商人们则开辟了遍布中国的商路,他们运来朝鲜半岛的牛黄、人参、木棉布,贩回丝绸、茶叶、瓷器和书籍。

唐玄宗赐诗给新罗国王,写道:“衣冠知奉礼,忠义识尊儒。”这意味着中国最高统治者对学生的认可。中原文化和儒家学说,已经浸润到朝鲜半岛的贵族和读书人。

到宋代,汉族政权未能统一南北,朝鲜的边疆不得不与北方草原民族的国家相连接。但在朝鲜人眼中,南方的宋虽然不如全盛时的唐朝强大,但依然是朝鲜的宗主国。此时朝鲜已建立了高丽王朝,他们相信自己是儒家文明的传人之一,对野蛮的游牧民族政权嗤之以鼻,高丽的皇帝就曾说:“契丹是禽兽之国”。

迫于辽、金的武力,高丽也不得不臣服于这些强国。但文化的同源,让高丽和宋朝有天然的亲近。高丽曾多次遣使进贡,也经常有人呼吁,舍弃辽,追随宋,“尊中国而保东土”。而无论北宋南宋,也都屡次有大臣建议联合高丽对抗辽、金。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高丽文宗三十年,高丽遣使入贡。宋朝给予高丽使节极高的待遇,不仅派出大臣迎接,而且专门为他们修建了馆舍,命名为“小中华之馆”。

高丽使臣非常自豪,他们郑重其事地将此事记录下来,并在后来称颂高丽文宗的诗文中写道,文宗让高丽的文化兴盛,可以与中国相比,并得到上国的盛赞,称之为“小中华”,这是祖宗的功德,让国家都感到荣光。

元丰年间,宋神宗也派遣使臣到高丽。高丽为此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将使者下榻的馆舍命名为“顺天馆”,意思是顺从中国如同顺应上天。高丽大臣对宋朝使臣说:“我们的国王对你们非常尊敬,诚心诚意,不像侍奉契丹人,只是为了免于边境的战争。”

靖康之变之后,南宋建立,高丽王朝又迅速遣使觐见,引用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的故事说,高丽愿意像他们尊奉周王一样尊奉南宋,希望南宋朝廷接受他们的进贡。 朝鲜梦:反清复明

虽然高丽一直尊敬和向往中国的文化,但是在利益的争夺上,也毫不手软。

元朝末年,高丽一边袭击元军,一面拓展高丽国的边界。他们向新建立的明王朝宣称,铁岭以北的土地,自古都是朝鲜的领土。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高丽王朝的第32世国王王禑决定向明朝宣战,派兵进攻辽东。

但是此举遭到了大臣的反对。高丽军队的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反对出兵,在率兵渡过鸭绿江之后,上书请求班师,但国王置之不理。于是李成桂回师,迫使王禑退位,立其子王昌为高丽王。不久,李成桂自己即位称王,建立朝鲜李氏王朝。

李成桂称王之后,认为小国侍奉大国,是“保国之道”,于是立即宣布接受明朝册封,向明朝进贡。他派遣使臣请示朱元璋,国号应该是叫“和宁”还是叫“朝鲜”,朱元璋答复道:“东夷的名号,只有朝鲜的名声美好,而且传统久远,可以承袭这个本名。”

于是,朝鲜尊明朝为正朔,通行明朝历法,国王、王后和世子都要经过明王朝的册封,而每逢节日,朝鲜要向明国朝贺。

这种和谐的关系随着明王朝的灭亡而终结。虽然朝鲜一度努力帮助明朝军队,但满族人还是取得胜利,并占据中国,成为统治者。 朝鲜“迎恩门”,于1896年拆除,改为“独立门”。

1636年,也就是崇祯九年,皇太极率领清国军队攻打朝鲜,迫使朝鲜臣服,朝鲜人称之为“丙子胡乱”。朝鲜君臣都以此为耻辱,说朝鲜三百年来受大明恩义,如同父子,朝鲜应该以光复大明为己任,北伐中原。

于是,朝鲜一面准备联络郑成功和南明,一面扩军备战。然而朝鲜的动向很快被清朝发现,朝鲜的人力物力也未能组织起足够的军队,随后,南明的灭亡使得这一切成为泡影。 以臣服于华为耻

北伐复明的声音,此后断断续续。朝鲜人虽然实际上奉清朝为宗主,但心里一直不能认同。被派遣到北京进贡的使臣,如开头所说的金景善,也因此百感交集。

朝鲜的使臣越来越感觉到,他们曾经崇奉的中国已经不存在了。这些来到中国的朝鲜读书人发现,清国的读书人浅陋而没有见识,只知道八股文章,连名门之后都变成了文盲。

乾隆年间来朝觐的朝鲜学者朴趾源说,清朝之所以推崇朱熹,无非是为了骑在天下士大夫的脖子上,掐着他们的喉咙,抚摸他们的脊背。天下的士大夫被愚弄威胁,便沉溺在繁文缛节中不能自拔。

当时,朝鲜的使臣来到清国,往往向清国读书人展示其身上的衣冠还是明代传统,而没有剃发易服。当他们看到清国的读书人为此既羡慕又羞愧时,便忍不住叹息感慨,这更加让中原士子尴尬不已。金景善在他的书中记载说,有一天朝鲜的使臣经过新进士读书的翰林院庶常馆,想推门进去,却被阻止。有人告诉他说,朝鲜人每次来,总要问这些读书人何以忍心剃头发,穿胡人服装而服从本朝,让听者厌烦苦恼,于是告诉看门人不让朝鲜人进出。

到19世纪,越来越多的朝鲜人开始怀疑以清朝为宗主国的必要性。朝鲜高宗李熙甚至说,他时常“以三千里江山臣服于华为耻”。

1894年,清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朝鲜结束了与中国延续千年的宗藩关系,却沦为日本的保护国。1896年,朝鲜将汉城西大门用来迎接中国“天使”的迎恩门拆除,在原址上建立了象征独立的“独立门”。朝鲜的民族意识越发觉醒,并日益将曾经的宗主国视为对立面。一些朝鲜人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像日本一样,通过改革而富强,击败老朽的中国,占据辽东和东北。

中国以文化为纽带,成为朝鲜依附的宗主国的历史,彻底走到了尽头。现代政治格局之后,宗藩、华夷的秩序,不仅不能维持,反倒催生了民族主义的反噬。

参考资料:《高丽使臣的“小中华馆”和朝鲜小中华意识的起源》,黄修志,《古代文明》2012年10月《试论朝鲜近代对华观的嬗变》李岩,《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09年

上一篇:张蔷:迪斯科女王的不老传奇 下一篇:越做越差的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