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来,静听心灵的声音

时间:2022-08-14 11:59:12

摘 要:作为老师,我们要能俯身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这是爱心的体现,也是责任的需要。它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提升了我们自身,又能成就我们的孩子。

关键词:俯身; 倾听; 沟通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35-001

倾听,感受心灵之音,首先是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让孩子把心窗打开,敢于说真话。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从学习上去关心学生,严格要求,更要从生活中关心和教育学生。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要学会俯身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和他们做面对面的交流,做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可是,在教育现实中,我们难免犯这样的错误。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高兴的来到办公室,正要坐下看作业,发现桌子上有一个小纸条。我拿起来仔细一看是课代表留的,上边写着:吴老师,小伟已经连续三天没有交作业了,您快想想办法吧!看到这里我的眉头皱了起来,愉快的心情一扫而光。想起昨天和前天我刚刚和他谈话,还嘱咐他一定要写作业。怎么会这样呢?对我说的话当耳旁风,连着三天不写作业,这还了得!我的怒火一下子燃烧了起来,直接来到了班里,把小伟从班里带到了办公室。一顿咆哮之后,我扔给了他一句话:“把你家长叫来吧!” 听说要叫家长,小伟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然后请求我能不能不叫,我一口回绝了。接着,小伟哭了,就是不肯叫家长。我也来了倔脾气,不叫不行。僵持了很久,最后,小伟含着泪打了电话。

“吴老师,有人找你。”我抬头一看,不禁惊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个拐杖,颤颤巍巍的来到办公室。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老人是小伟的爷爷。原来小伟的父母离异了,小伟跟着爸爸。但是由于爸爸常年在外,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小伟。最近奶奶住院了,爷爷一个人照顾奶奶,还要照顾小伟。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我十分的懊悔,为自己的不了解情况就贸然请家长感到惭愧。因为小伟的爷爷来到学校之后,奶奶就无人照顾了。小伟最近不写作业也和奶奶生病有一定的关系。孩子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的生病住院使得小伟十分焦虑,加上爷爷无暇顾及,小伟最近无心学习。了解完这个情况,我心中又多了个疑问,这两天我找小伟交谈时他为何不说明情况?小伟小声地说:“老师,您知道吗,我特别怕您,不敢说。而且,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我家的情况。”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想起了自己平时对孩子们毫无条件的严格,尤其是写作业方面。

这件事过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反思了很多。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的“严”就一定能出“高徒”吗?联想这几次考试小伟的表现,我不禁产生了怀疑。

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而沟通是交流的桥梁。这件事如果不是自己一意孤行,坚持让小伟叫家长,也不会出现上面的一幕,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顾不上照顾生病的老伴,而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如果我退一步,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解释不叫家长的理由,事情也许不会这样。如果我平时对小伟除了学习上的关心,在生活中也能做到关怀体贴,怎么会对孩子的家庭情况不了解?对学生严格要求无可厚非,但是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刀切,无疑挫伤了孩子的感情,最后导致孩子不敢和老师进行真正心灵的沟通,即使是交谈也只是停留于表面,孩子不敢说实话,说真话。只有蹲下身来和孩子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困难,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孩子就要做到让孩子敢说真话,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孩子觉得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而不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

作为老师,教育学生一定要讲究方式,不能凭自己的意愿和心情。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激化矛盾,使双方陷入僵局。虽然,小伟把家长叫来了,可是孩子看到白发苍苍的爷爷,内心会怎么想?孩子的作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吗?如果我改变方法,以亲切的态度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和爱护他,查问他在家的生活情况,了解他在学习上的困难,慢慢的,他会开始接近老师,把心扉打开,不写作业的坏习惯也许会逐渐改变。要冷静的思考和处理问题,不能急于求成,更应关注的是教育效果。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都要让他有讲话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不应堵他的嘴,还要多给学生一些解释的时间。应做到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坚持不堵嘴,不塞言,尽量做到开启言路,引发学生讲出内心的话。教师应认真倾听,并适当提点看法。由于师生双方都能开诚布公,情感比较融洽,学生的解释使教师对情况更了解,教师的意见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实践告诉我,多给些时间,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教师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更强些,而随意性、盲目性更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效果也较好些。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只要我们多付出一点点耐心,有时甚至只需要听他把话说完。教育不仅需要宽容、理解,有时更需要耐心。

由此我又想到:在我们周围,大多数老师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但由于没有走进或者没有完全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劳动、我们的教育并不总是奏效的。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教师的话如果不能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又怎么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呢?只有了解学生的心,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才能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解开学生的心里疙瘩。教师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弯下腰和同学说说话,与学生交心谈心,平等相处,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握教育的时机。

俯下身与孩子说话,是心与心之间近距离的沟通;是对孩子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关爱和呵护;是成人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俯下身来听孩子说话,让我们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倾听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上一篇:思维——初中数学教学的灵魂 下一篇:“美在中国节” 校本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