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香于年轮的红玫瑰

时间:2022-08-14 10:43:11

留香于年轮的红玫瑰

摘 要:在《战争与和平》中,战争、历史、宗教、权势、生存、成长、死亡、爱情、婚姻等方面在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墨下筑造成一部卷帙浩繁的文学巨著。这部一直被人称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绘了1805年至1820年期间俄国社会的重大事件与俄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国家间人与人之间的事迹。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娜塔莎;形象

有没有这样一部作品,在其中我们可以知晓战事与历史,能够明析善恶与是非,可以体验生的快乐、爱的痛楚亦可以感悟死的虔诚?如果你曾阅读过,那么你就是幸运的;若是没有,那么不妨在匆忙的奔波中,暂且放下手机、离开网络,安静地坐下来,拿出列夫q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来给自己的灵魂一次圣洁的洗礼、让自己的心灵作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可达上千个,在每个人物身上都灌注了作家写作的心血,他并非简单机械地刻画人物,而是赋予他们鲜活复杂的人物特征。其中有一个人物我非常欣赏,那就是娜塔莎,她在经历了爱情、家庭的诸多坎坷后终于完成了自己青春的落幕。时间的沉淀,历史的年轮,世事的印记,宗教的信仰,爱情的美好,成长的失落,生命的磨难让她由一个单纯可爱的孩子蜕变成一个平静坦然的,作家用生动细腻的触笔记录了她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

天真与幻想:爱“做梦”的天使

“这个小姑娘黑眼睛,大嘴巴,不算漂亮,但很活泼,一头乌黑的鬈发向后梳。她正处于孩子不是孩子,说少女不是少女的可爱年纪。”这是小说中首次对娜塔莎的描述,这个只有十三岁的女孩,她大胆机灵,敢于不断质问俄罗斯的“蛟友”阿赫罗西莫娃;她也任性倔强,父母在她面前也只能勉强顺从她的意愿。她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和一副笑意盎然的脸庞,内心单纯而又天真的她,诚如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那么,最值一提的就是她与表哥保里斯的恋爱。说是恋爱,似乎不太恰当,因为年纪尚小似乎还不懂恋爱之情,这是一段儿时的懵懂与幻想的初恋,是一个美丽的公主“粉红色的梦”。娜塔莎对于保里斯的爱,出于一种表兄妹之间的喜欢与热爱,爱情对于她而言是一个美妙而遥远的概念。她相信宋尼雅所说的爱情是有的,但她无法理解。这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对爱情的疑惑与不解,她爱保里斯,甚至她愿意倾尽一生与他在一起,但是她自己却不真正明白自己到底是何种原因与理由爱他。

成熟与温顺:温柔善意的情人

伟大的作家创作技巧的惊人之处,便在于在一个读者都不经意的时刻呈现一出神来之笔。本以为娜塔莎与安德烈公爵的爱情在一封回绝信就全部结束了,可是托尔斯泰却设置了一个巧妙的场景:在安德烈公爵重伤后,娜塔莎与他又再次相遇。这种相遇对娜塔莎是痛苦的,因为她无法洗清自己曾经犯下过错的忏悔。她本单纯地认为自己对他的感情已经风轻云淡,可当她听到安德烈负伤时,担心的情绪就立马涌上她的心头,她甚至已经无法阻止内心想见他一面的决定。当他们四目以对、双手相握的那一刹那,当安德烈兴奋地凝视她的亮晶晶眼睛的那一刻,其实他已经原谅了娜塔莎所犯的所有过错,眷念与柔情又在他心里觉醒,深爱与悲悯情怀战胜了所有的冲动与错误,爱情的火焰又在彼此的心中燃起。

每个人都要在经历坎坷、战胜苦难后,才能走向成熟,而往往人生的挫折与困境往往会让人成熟得更快,娜塔莎也不例外。在经历了父亲的破产、哥哥的负伤、爱人的决裂、内心的忏悔、安德烈的死别、弟弟的阵亡后,这颗年轻鲁莽、倔强任性的心开始慢慢走向成熟与通达,她懂得安慰母亲,亦懂得照顾家人。她恰如由一只横冲猛撞、敢作敢为的“梅花鹿”,变成了一只乖巧体贴、细腻温顺的“小白兔”。如果说此前,我们会因为她的貌美娇态而打动,那么此后是她的心灵美让我们更觉得她可爱、更觉得她动人。

平静与坦然:娴静顾家的贤妻

婚后的娜塔莎神情娴静、温柔而开明,她的脸上再也没有青春的魅力,她是一位强壮、美丽、多子的母亲。她不修边幅,变得落拓不羁。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家庭,全家的平安就是她所有的要求。她甚至为了儿子的健康主动自己喂奶,这时的娜塔莎完全退去了青春的外衣,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贤妻良母,一位乐于奉献的伟大女性。她所有的安然与平静的感受来自于自己沉淀的智慧与信仰,来自于内心的悲悯与虔诚。如果说,爱情在开始的时候是依靠一时的热情、激情与新鲜感,那么婚姻它需要更多的是责任、担当、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宽容。毫无疑问,娜塔莎她做到了。当摒弃所有奢靡、浮华、炫耀的外衣后,生活的本质最终要回到平淡与真实,这才是作家托尔斯泰最最成功之处。

如果说年幼的娜塔莎还是一朵受万人瞩目的红玫瑰,她娇美的面容、青春逼人的性格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与羡慕,“玫瑰”茎干布满的刺犹如娜塔莎自身的弱点与缺陷,这也让周围爱她的人受到伤害。但最后这朵惊艳的红玫瑰已经退去了鲜艳的光泽,它想得更多的是则是让更多的人享受芬芳的馥香,如何让更多的人受到它的恩泽,可以在自己努力付出之后享受最甜蜜的幸福,而往往是后者更加显示了她生命的价值。

当从一段快乐、单纯的少女黄金时代,到一位多子、娴静的;当从一段欢欣、坎坷、悲痛的爱情到一段安定、平淡的婚姻,娜塔莎获得了最终的幸福。这种幸福不同于我们平常所想的那种亲情的幸福、恋爱的幸福,那是一种上帝赐予人类博爱的幸福,它甚至包括了对敌人的爱,对恨我们的人的同情,而这种幸福往往会更持久,会更让人感到可贵与敬畏。

参考文献:

[1]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上海文艺出版社[M],2007,(01).

[2] 谷玮洁.罪恶与救赎――《战争与和平》娜塔莎的原型解读,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03)

作者简介:尹乡花(1991―),女,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上一篇:从《平凡的世界》看城乡交叉地带 下一篇:论艾丽丝·门罗的女性主义叙事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