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里的“水泡”

时间:2022-08-14 08:42:55

说起水泡,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常会碰见。比如说,长在嘴巴周围的水泡,可能由于内热上火引起。再比如,皮肤被高温液体灼烫时,也会出现水泡等。然而,脑袋是人体的精细结构及最高“指挥官”,如果水泡长在脑袋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我们常把蛛网膜囊肿比作脑袋里的“水泡”,它被透明的蛛网膜所包裹,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均不相通,内含无色或微黄色透明状液体。实际上,它属于脑或脊髓实质外的囊性占位性病变,并非肿瘤。

最常见的蛛网膜囊肿——

颞叶和外侧裂囊肿

临床中,蛛网膜囊肿有原发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蛛网膜囊肿是指先天胚胎发育畸形或组织异位发育而形成的囊肿,而继发性蛛网膜囊肿主要由于颅脑损伤或颅内感染、手术、出血、产伤、放射治疗等引起。

蛛网膜囊肿有很多分类,包括颞叶和外侧裂囊肿、鞍区蛛网膜囊肿、大脑凸面蛛网膜囊肿、纵裂蛛网膜囊肿、四叠体囊肿、小脑囊肿、桥小脑角囊肿、四脑室囊肿等,临床最常见的是颞叶和外侧裂囊肿。

颞叶和外侧裂囊肿与颞叶发育不全有关,男性多于女性。头痛和轻度的眼球突出为常见的症状,20%~25%的患者可发生局部或全身性癫痫发作。25%的患者存在颅内高压症状。50%的患者可出现颞部颅骨局限性膨出的特征性体征,在幼年患者中则表现为不对称的巨颅征。精神症状较为少见,大约为10%。

临床因体检也常发现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多无明显症状,但体积较大或发生于儿童时,可因占位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甚至是脑积水,以及高颅压引起的巨颅征(特别是在儿科患者中),眼球震颤和小脑损害症状也很常见,也可见单侧或双侧的枕骨鳞部膨胀,但较罕见。

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蛛网膜囊肿常好发于青少年,常常慢性发病,其临床表现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但可通过CT或磁共振检查与肿瘤疾病相鉴别。当外伤致蛛网膜囊肿囊内出血时,可突然起病。而当蛛网膜囊肿压迫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时,或脑脊液吸收障碍,可出现脑积水,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当囊肿压迫相应局部脑组织,可引起癫痫、轻度运动和感觉障碍。在幼儿中,还可出现头颅增大和瘫痪。

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小型无临床症状的囊肿,不主张手术治疗。而因外伤引起的囊肿,也应根据囊肿的大小、部位、临床表现,特别是有无脑电图异常来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其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囊液,切除囊壁,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建立有效的脑脊液循环并防止复发。多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恢复良好,如果病情不严重,手术后不会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微创开颅显微镜下切除囊肿壁加囊肿周围蛛网膜下腔脑池沟通术 对颅后窝、多房性或合并囊内出血的囊肿效果最好。

2.安装分流装置行囊肿分流术 技术成熟可靠,即使在婴幼儿患者的治疗中死亡率也很低,可使脑脊液缓慢减少,避免脑组织剧烈移位产生严重后果。其不足是囊肿复发率高,有报道称可达 50%,对伴有严重脑积水的蛛网膜囊肿及年龄较大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囊肿-腹腔分流术。

3.内窥镜手术 内窥镜的使用使蛛网膜囊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特别是四叠体囊肿、鞍上囊肿、脑室内囊肿,内窥镜是这些特殊部位囊肿治疗的最佳选择。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可直视、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颅内囊性病变手术。

(作者每周一上午有专家门诊)

上一篇:产后何故月经不调 下一篇:腰痛背后的可怕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