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4 07:51:48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98-0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与骨折相关的疼痛及伴随的脊柱畸形改变。近来,我们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9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骨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组69例82个椎节,其中男28例,女41例;平均年龄68.5(51-83)岁。车祸伤19例,摔伤40例,无明显诱因10例;单椎节压缩性骨折56例,双椎节压缩性骨折13例。椎节节段:T6 2个、T7 4个、T9 4个、T10 6个、T11 13个、T12 15个、Ll l8个、L2 12个、L3 6个、L4 2个。

1 . 2 诊断标准

参照《骨密度的测定方法》[1]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即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密度均值相比双能X 线吸收测定法(DXA) 测定胸腰椎的骨密度(BMD)值≤标准值2.5 s 为骨质疏松。全部病例均具备以下临床特点:①年龄在60岁以上,经骨密度仪诊断为骨质疏松症;②有外伤或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史,经拍X 线片、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者;③骨折部位疼痛剧烈,翻身侧卧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但无明显的脊髓神经损伤症状者。

1. 3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于c形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令患者正位显示患椎上下终板呈一线影,并且双侧椎弓根影与棘突等足巨离,同时在体表穿刺点进行标记,正位位于椎弓根影外上缘。术前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进行深度达骨膜的局部麻醉。以进针点为中心作3—5mm切口,穿刺过程中随时观察c臂正侧位像上的位置并作出调整,当侧位进针经椎弓根达椎体后缘而正位则应当位于椎弓根影内缘;侧位处观察到针尖超出椎体后缘3mm,拔出骨钻沿工作通道进入椎体内并抵达约距椎体前壁5mm处,拔出骨钻同时用导针探查椎体内状况,检查完毕后连接压力装置,置入球囊,动态透视下注入显影剂同时缓慢扩张球囊,当椎体高度得到改善或球囊抵达椎体上下终板时,停止加压,抽出造影剂以及撤出球囊。调配PMMA骨水泥,动态透视下将其在面团期低压下注入椎体内,如果出现骨水泥渗漏,则应立即停止注射。注射完毕,直到骨水泥凝固,旋转拔除套管,进行切口缝合,观察生命体征l0min,平稳即可结束手术[3]。

1.4疗效判定标准

CR: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疼痛症状已经完全消失,生活完全能够自理;PR: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疼痛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偶尔会出现疼痛症状,但不需要口服止痛剂,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MR: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时有疼痛症状出现,使用口服止痛剂后可以达到止痛的效果,生活部分可以自理;NR: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疼痛没有任何缓解表现,口服止痛剂后仍然不能止痛,需采用强止痛剂进行治疗[4]。

1.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定量数据均以(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之间治疗前、治疗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LSD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随访7~12个月,平均7.14个月。单椎体手术时间30一60 min,平均47 min,每个椎体平均填充骨水泥(3.2±0.3)ml,l例少量渗入椎管内,但患者无明显神经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8.5±1.2)分,术后3 d评分(3.1±1.0)分,术后评分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为(2.8±1.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3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l一2 d下床活动,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受伤前的生活。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龄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e vertebral compressivefracture,OVCF)也因此逐上增加。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在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后,可以达到迅速恢复椎体力学强度,稳定脊柱,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缓解疼痛的目的,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活动。但椎体成形术不能有效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矫正伤椎后凸畸形,以及骨水泥椎体泄漏等缺点[5]。

为了探讨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性,Stcinman等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标本上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强度、刚度、高度的恢复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且经单侧入路没有增加侧方楔形压缩骨折的风险。由此认为单侧经椎弓根入路能减少手术时间,放射线暴露和手术费用,故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可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Tohmeh等对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单轴加压试验,发现两者在力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

术者熟练掌握椎弓根穿刺术,了解椎体周围的重要结构,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CT及MRI扫描非常重要。术中最好采用局麻,随时注意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及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的变化,骨水泥注入量一般为2—4 ml,超过上述剂量会明显增加发生渗漏的可能,注射过程要持续透视,一旦发现有渗漏迹象应立即停止注射。

本研究显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9例患者,结果显示,单椎体手术时间30一60 min,平均47 min,每个椎体平均填充骨水泥(3.2±0.3)ml,术前VAS评分(8.5±1.2)分,术后3 d评分(3.1±1.0)分,术后评分明显改善。所有患者l一2 d下床活动,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因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故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温孝恒.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11):69~72.

[2] 程佑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5.

[3] 王勇.林格生.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评估[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1:29.

[4] 唐耀华.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对照.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38.

[5] 叶高力,马斌,叶试南. 腰桥复位法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4:427.

[6] 赵华磊.查建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1.

上一篇:当代乡镇医院财政问题浅析 下一篇:浅谈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