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人生路,清新易安词

时间:2022-08-14 06:03:47

摘 要: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词人,由于坎坷的生活经历,她的词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际遇的深沉伤感,把个人的愁思愁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融为一体,写出了婉约词的忧伤绝唱,具有女性独有的细腻,这使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同时,她的词于委婉细腻中蕴含激昂豪迈之气,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发的意境。仔细品读李清照的词作不难看出,其词风是随着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而变化的。

关键词: 李清照 生活经历 词风影响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不仅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艺术创造力难以被模取,她的词作魅力难以超越。李清照的词之所以给予人强烈的真实感,是因为词作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但是其词风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的。李清照的生活经历以南渡为界,可以分成鲜明的两个阶段,南渡前后的词风也有明显变化。前期的词多是抒发少女情怀,描写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词作流丽婉秀,清雅缠绵,风韵优美;后期的词则融入国破家亡的感情,词作哀婉悲郁,凄苦深沉。我以李清照的主要生活经历对照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结合其当时的生活背景探讨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词风。

一、李清照南渡前的主要生活经历及其词风

(一)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及其词风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济南章丘明水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学识渊博,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母亲王氏,身出名门,知书善文。这样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对她具有良好的影响,使她从小就具有不平凡的创作才能。另外,她的家庭气氛比较宽松开明,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奠定了她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此时其词风受生活的影响就表现为明丽、开朗、清新。李清照少女时代的词欢快无忧,充满乐趣,这正是她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夏季午后,炎热消退之时,词人与伙伴泛舟湖中,一边游戏一边喝酒,嬉戏玩耍,好不痛快。又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一幅多么生动有趣的秋千图,那位荡秋千的天真活泼而又聪慧顽皮的少女,不就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吗?再看她另外几首早期词中的作者形象,例如:《浣溪沙》中那个“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多情少女;“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中那个借助鸟儿表现自己心思的钟灵娟慧的少女。透过这些词,我们仿佛看到李清照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二)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的生活及词风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两人志同道合,婚后生活非常美满。婚后的李清照,生活舒心适意,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理想。此时,李清照的词风在明快中又多了艳丽的一面。如: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这首词上片写买花,但只截取买花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画面:女主人公手执鲜花,作满怀深情状地欣赏。下片写戴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生动传神地写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妒的心理。最后通过比花,从人物的思想写到行动,整个词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词人新婚后轻松浪漫的生活。但赵明诚在太学读书,每月初一、十五才回一次家,这对于新婚不久的夫妻来说要受相思之苦,于是“愁”字和“酒”字便悄悄地走进李清照的词中,词风有了灰暗的色彩。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在这两首词中,已看不到往日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此时两人虽然短暂分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更何况尚有传情锦书的慰藉,在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这时李清照的词是传统婉约词的悲秋伤春,离愁别恨,但感情真挚,意境深厚,非同时代男词人模取女声之作可比。这样欢乐与甜蜜的新婚生活没过多久,崇宁元年(1102)七月,李格非因“新旧党争”被罢官,李清照写诗给公公,希望他帮助自己的父亲摆脱困境,却遭到拒绝,李清照因此而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后二年,出仕宦……”①赵明诚出仕带来的是更为长久的分离,这让这对恩爱夫妻更是苦上加苦。受生活的影响,李清照的词风较以前变得沉郁、凄婉、哀怨忧伤,如: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这首词在预写别后之情,上片突出一个“慵”字,写词人听到丈夫将要离别的消息便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下片部分突出一个“念”字,烘托出词人因思念丈夫而产生的“愁”。并且说明这一次的“新愁”和“新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而是“生怕别怀离苦”,况且,“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较之以前的短暂分离的“愁”,“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新愁”既有丈夫的远离,又有自己父亲的落难,内涵十分丰富,所以才“多少事,欲说还休”。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之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身边。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小重山》)

这是一首当春怀人、盼望远人归来之作,既没有写个人独居之苦闷,又没有写良人不归之怨恨,而是热情地呼唤远行在外的丈夫早日归来,共度今春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词人盼望夫妻团聚的欢愉心情,词风较此前明显清新、明快了许多。

然而,好景不长,大观元年(1107)三月,赵挺之去世,蔡京趁机诬陷死者,赵明诚也被罢官入狱,一直到七月,赵明诚才被释放。遭受这一连串无端的打击后,夫妻俩已心灰意冷,决意脱离官场,他们回到了青州老家,在乡里开始长达十年之久的屏居生活。在这时期内,他们摆脱了官场上的钩心斗角,离开了城市的喧嚣纷扰,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尽情享受着隐退生活带来的蓬勃生机和无穷乐趣。对于这段幸福的生活,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面有记载:“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每获一书,既共同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②这时的词风恬淡自然,表明作者追求隐居生活的心境,如: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多丽・咏白菊》)

这首词作者赞美了的清雅高洁,由联想到了归隐田园的陶渊明,表明了作者追求般的清雅高洁,十分向往陶渊明一样隐居绝俗的生活。

然而,当李清照准备与丈夫隐居绝俗,永远过“泽畔东篱”式的生活时,赵明诚于宣和三年(1121)被任命为莱州太守。官场的险恶早已使李清照夫妇深受其害,如今赵明诚又复入宦海,而李清照又无法阻止丈夫再入仕途,所以,刚刚离开李清照的“愁”又回到了她的词中,而且“从今更添,一段新愁”,词风又回到了从前的沉郁、凄婉。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在婚后至南渡前这段生活经历比较曲折,影响到其词风,显得比较多变。

二、李清照在南渡后的生活及词风

(一)李清照南渡后至赵明诚病逝前的生活及词风

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南侵,同年十一月,金兵攻陷汴京,次年二月,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先后南渡,但他们花了毕生精力所收集到的古籍、古器物却大多毁于战火。国家遭受巨大的灾难,也使李清照的生活发生急剧变化。从此,李清照的离愁别恨加重了分量,作品内容也在从前的抒写悲秋伤春、离愁别绪中增加了对国家灭亡、人民丧乱流离的痛苦感受,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出现在她的词中,词风为之一变,从此李清照的词中具有了一种阳刚的丈夫气。即词风变得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豪迈之气。一首《渔家傲》最能代表此时的词风: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在封建社会,李清照纵然才华横溢又有何用呢?一个“谩”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的现实社会的指控。尤其是“九万里风鹏正举”,其豪放处已近乎苏、辛。另一首《鹧鸪天》也颇有豪放气:“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自是花中第一流”同样表明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的豪气。李清照豪放词风的出现,既是其博采众家所长的一个表现,又是受生活的影响。词人不满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醉生梦死的生活态度,渴望北上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情绪不时在词人心中流露,但自己又无力回天,只有把爱国热情化作满腔悲愤不时在词中流露。这种爱国情绪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在词人同时期的诗作《夏日绝句》里也有明显的表达。

(二)李清照在丈夫病逝后的生活及词风

李清照在愤懑不乐中过了两年。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病逝。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加上金兵渡江南下,使她害了一场大病,气息奄奄,孤苦伶仃的李清照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人间的苦难。词人先后奔波于明州、奉化、温州、越州一带,日夜不得安宁。她丧失了完整的、统一的国土和美好的幸福家园,丧失了志同道合的丈夫,丧失了自己费尽心血收集的珍贵文物,丧失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生活的巨变引起了她词风的变化,变得更低回、宛转,凄苦深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际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而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飘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与早期作品的伤春悲秋、伤离怨别不同,它不是生离之短暂,而是死别之永恒,不是暂时的空虚,而是长久的寂寞,不是可望团圆,而是已成永诀,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凝聚交织,沉痛无比。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失词如今变成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风由明亮轻快变得灰冷凝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时所作。已经五十一岁的她,几经波折,流离失所,心情极其沉痛悲苦。首句写盛开的繁花受到狂风的袭击已委身于尘土,这正是词人自己身世的象征。次句写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语意相同,但那是生离,这是死别,区别明显。这一切悲苦,都是由于“物是人非”,并非无聊的伤春悲秋,而是家国之变,身世之痛,故而“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尤其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短短三句,将内心的犹豫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既曲折生动又巧妙自然。

我们再看李清照南渡后其他几首词作所表现出的词风:“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所表现的低回宛转。“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所表现的苍凉沉郁,“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所表现的凄苦深沉无不是李清照晚年词风的代表。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风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它由少女时代的明丽、开朗、清新到时代的明快、艳丽,再到沉郁、凄婉,又到隐居时代的恬淡自然,一直到南渡后的低回宛转、凄苦深沉。虽然主流是朴素自然,妩媚秀逸的婉约之风,但其词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与词人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南渡后,生活的巨变使李清照的词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爱国情绪不时在她词中流露,词风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注释:

①程千帆,吴新雷著.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50.

②程千帆,吴新雷著.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50.

参考文献:

[1]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周汝昌,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4]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清]穆东居士.宋词三百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6]郭预衡.古代文学探讨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上一篇:论德里罗《坠落的人》中的身份建构 下一篇:以创新思维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