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识字量汉语水平的重要参考论文

时间:2022-08-14 05:10:12

大学生识字量汉语水平的重要参考论文

关键词:留学生识字量抽样测试对外汉字教学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摘要]本文报告对某大学部分中高级留学生识字量抽样测试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文章认为,识字量是反映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重要参考数据,应该成为教材编写、班级划分、教材选择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测试结果显示:中高级留学生综合识字量偏低;对汉字字音掌握较好,对字形掌握最差;对甲、乙两级汉字掌握不扎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识字量方面有明显优势,但高级阶段优势大幅度下降;华裔学生识字量远低于非华裔学生。作者根据测试结果,对如何提高学生识字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01测试缘起一般来说,学习掌握汉字的过程是识字,具有识读、书写、理解使用汉字的能力也是识字,本文的识字指的是后一种意义的识字。这后一种识字又有狭义、广义之分。汉字有形、有音、有义,学习汉字就要学习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狭义的识字,指能读出某些汉字的读音;广义的识字,指掌握某些汉字的形、音、义,即会读、会写、会用。本文的识字指的是广义的识字。一个人的识字水平具体表现在会读、会写、会用汉字的数量,即识字量。一般人对汉字形、音、义的掌握是不平衡的,会读、会写、会用的字数多寡不同,可以为分音、形、义3类单独计算识字量,也可以取音、形、义各类识字量平均计算出综合识字量。识字量是反映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重要参数,是教材编写、学生分班、教材选择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从整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到水平测试,都没有对学生识字量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没有对不同阶段留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识字量提出明确的要求。1992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应该达到的识字量有了一个笼统的规定:“对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基础及基础后阶段要掌握常用字2000-2200,高级阶段应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700-900,这样共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2900”。[1]2002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开始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目标做出具体规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初级阶段汉字共1414个,中等阶段汉字共700个,高等阶段汉字共491个。”[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规定:一年级学习汉字1491个,其中一级字795个,二级字696个;二年级学习汉字545个;三年级学习汉字467个。[3]虽然这几个大纲在总识字量和各阶段识字量的规定方面还很不统一,但毕竟有了可供各取所需的依据。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忽视识字量现象仍普遍存在,教材编写、学生分班、课堂教学都不太考虑学生识字量。

即使想考虑也无从考虑起,因为一般来说,教师不知道学生大概识多少字,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大概识多少字。为了能对学生识字量心中有数,2001年3月下旬,我们在某大学5个中高级班42位长期进修留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识字量测试,并取得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现总结报告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1测试目的本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以下几方面情况:(1)中高级留学生综合识字量(即读、用、写三会的综合识字量)。(2)中高级留学生对汉字形、音、义三者掌握情况。(3)中高级留学生对甲、乙、丙、丁4个级别汉字掌握情况。(4)不同文化背景留学生识字量情况。21测试内容和方法211测试题目设计21111题型测试题型共3种:A.为汉字注音。本题测试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考虑到“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4]声母、韵母、声调三者在决定字音时作用不同,声母和韵母是区别一个音节与其它音节最本质的因素,不能错,而声调错误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宽容。故对声母、韵母错误从严,无论声母错误还是韵母错误,均视为整字错误;对声调错误从宽,4个声调错误算一个错字。B.用指定汉字组复音词语。本题测试学生对汉字字义(用法)的掌握。如果其它用来组词语的字不会写,可以使用汉语拼音代替或写同音字,以半对计算得分。C.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本题测试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考虑到汉字同音字多,也考虑到留学生基本是以词带字或字词连带记忆的习惯,为确保不因同音字引起答案歧义,也为给学生提供记忆的线索,题目给出一定语言环境———与测试字搭配构成复音词语的另外一个汉字。21112题目难度所谓难度,第一是从常用度方面考虑,常用度越低就视为越难。《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依常用度分为甲、乙、丙、丁4个级别,难度递加。本测试每一种题型题目的难度亦分为甲、乙、丙、丁4个级别。分别测试学生对甲、乙、丙、丁各级汉字形、音、义的掌握情况。第二是从各题型具体情况考虑,尽量使难易度符合汉字实际情况。在测试字音(读)的题目中,主要考虑3点:(1)在测试字中没有表音偏旁的字不能超过20%;(2)作为测试字的形声字,其表音偏旁整体表音率处于正常状态①;(3)避开多音字。在测试字义(用法)的题目中,重点考虑测试字参与构成词语的能力,一般尽量选择构成常用词语较多的字,同时考虑使测试字表义偏旁表义率处于正常状态②。

在测试字形(写)的题目中,主要考虑两点:(1)结构繁简程度符合汉字结构的实际情况;③(2)避开同音异形词。21113选字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丙、丁4个级别的字表中随机选字。为题目更加合理(如合理控制测试难度),略作调整(具体做法是将原来随机选定的某字更换为同列的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21114分数分配每一题型40分,3种题型总计120分。每一题型中有4个小题目,每个小题10分,每个字2分。21115题量为简便易行,3种题型共考60个字,每一题型20字。21116考试时间限15~20分钟完成。212测试对象选择测试对象是北京某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长期进修生。中级班选一个最低班(7班),一个最高班(15班),一个中等水平班(12班),高级班选一个最低班(17班),一个最高班(20班)。①在确定测试班时,除考虑学生整体水平外,还注意学生国别的多样性。213识字量计算方法卷面总分120分,根据得分折合识字量,满分识字量为2905字。由于甲、乙、丙、丁各级汉字数量不同(分别为800、804、601、700),平均每1分折合的识字量也不同。测试字音、字义、字形的三类题目各40分,分类计算识字量时,甲级字每1分折合80字,乙级字80140字,丙级字60110字,丁级字70字。测试甲、乙、丙、丁4级字的题目各30分,分级计算识字量时,甲级字每1分折合26167字,乙级字26180字,丙级字20103字,丁级字23133字。具体计算公式为:21311分类识字量计算公式:掌握读音字量(字)=80×甲级字读音得分+80140×乙级字读音得分+60110×丙级字读音得分+70×丁级字读音得分掌握字义字量(字)=80×甲级字字义得分+80140×乙级字字义得分+60110×丙级字字义得分+70×丁级字字义得分掌握字形字量(字)=80×甲级字字形得分+80140×乙级字字形得分+60110×丙级字字形得分+70×丁级字字形得分综合识字量(字)=(掌握字音字量+掌握字义字量+掌握字形字量)÷321312分级识字量计算公式:甲级字识字量(字)=26167×(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乙级字识字量(字)=26180×(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丙级字识字量(字)=20103×(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丁级字识字量(字)=23133×(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综合识字量(字)=甲级字识字量+乙级字识字量+丙级字识字量+丁级字识字量214测试结果统计分类分级输入成绩,列出中高级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总表、各班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中级班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高级班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中级班华裔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高级班华裔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为使数据尽可能准确,除各表最后结果数据取整数外,其它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据计算误差在1个字以内。

31各项测试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311人均综合识字量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1)由低班到高班,学生识字量呈层级上升趋势。说明从识字量角度说,现在班级划分相对合理。(2)中级班人均综合识字量仅1000字,最低班7班识字量仅656字;高级班综合识字量为1616字。按一般标准,中级班学生的识字量至少应达到《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初级阶段1414字,高级班学生的识字量至少应达到《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2114字,或达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所规定的2000-2200字。看来无论中级班还是高级班,其识字量均与大纲的规定有较大距离。312对汉字音、义、形掌握情况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1)无论是中级班学生还是高级班学生,掌握最好的是字音(读),其次是字义(用),最差的是字形(写)。(2)与中级班学生相比,高级班学生掌握字义的字数接近掌握字音的字数。313对甲、乙、丙、丁4个级别汉字掌握情况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中级班音、义、形三会的甲级字只占甲级字的65%(高级班也只有83%),乙级字只有35%,而丙级字、丁级字分别为23%和9%。314汉字文化圈学生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③值得注意的情况:(1)中级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约为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的2/3;高级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约为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的4/5。(2)在对汉字音、义、形的掌握方面,中级班学生,都是掌握字音的字数最多,其次字义,再次字形;高级班汉字文化圈学生掌握字义的字数最多,其次字音,再次字形;高级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仍是掌握字音的字数最多,其次字义,再次字形。(3)在对甲、乙、丙、丁4级掌握方面,汉字文化圈学生在识字量方面的优势,主要在高级别字(特别是中级班)。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级非汉字文化圈13名学生中,属于7班、12班、15班学生人数分别是4人、5人、4人;高级非汉字文化圈11名学生中,属于17班、20班学生人数分别是5人、6人,均比较均衡。而在中级班汉字文化圈11名学生中,属于7班、12班、15班学生人数分别是6人、2人、3人,最低的7班中6人,占汉字文化圈学生的55%;在高级班汉字文化圈7名学生中,属于17班、20班学生人数分别是5人、2人,最低的17班占5人,占汉字文化圈学生的71%。因此,统计表中显示的汉字文化圈学生平均识字量,显然低于其实际识字量。如果各班参加测试人数相等的话,中级班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优势还会增大。315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1)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水平在中级阶段高于华裔学生,在高级阶段远高于华裔学生。(2)在对字音、字义、字形掌握方面,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识字量优势,以字形掌握最为突出。(3)非华裔学生对甲、乙、丙、丁四级汉字掌握的优势,随字级升高而加大。

此外,需要特别说明两点:第一、中级班两位华裔学生1人在12班,1人在15班,高级班六位华裔学生4人在17班,2人在20班,分布不均匀,且中级班华裔学生比例太小测试成绩和比较结果的可信度偏低。第二、中级班华裔学生人均乙级字识字量为308字,非华裔学生人均乙级字识字量为277字,与华裔学生识字量普遍低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的情况不合,似当视为例外。测试结果可以给我们以下一些启示:(1)测试结果显示,中高级学生识字量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识字量指标有较大距离(见表1)。这说明我们的初中级汉语教学未能完成好识字教学任务。其首要原因当是没有把一定的识字量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要改变学生识字量低的现状,必须将上述两个大纲规定的各教学阶段识字量作为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加强识字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识字量,学生也不了解自己识字量的状况应该改变。(2)测试结果显示,中高级学本

生对字音(读)、字义(用)、字形(写)的掌握,字形(写)一项成绩最差(见表2)。可见,在中高级阶段,虽然学生汉字书写已基本过关,汉字教学要以字音和字义为重点,但不能忽视汉字形体教学。尤其是学习生字的时候,不经过认真书写,是很难记住字形的。而且书写汉字不仅有利于掌握字形,也可以加深对字音、字义的记忆。因此,尽管中高级汉字课不能把字形教学作为重点,但也不能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3)从中级班学生对甲、乙、丙、丁4级汉字掌握的情况看(见表3),学生在基础阶段掌握甲、乙两级汉字的比例不高,而丙、丁两级不该掌握的汉字已认识不少,而且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别不大。这说明国内外基础汉语教材对丙、丁两级汉字的控制不够,而甲、乙两级汉字的教学还不够扎实。这个问题应引起注意。(4)汉字文化圈学生在汉字学习中是有较强优势的,尤其是初级阶段。但测试结果显示,到了中高级阶段,这种优势呈明显下降趋势(见表4)。因此,应该在高级阶段提醒汉字文化圈学生,不要忽视汉字的学习。否则,他们将失去这方面的优势。(5)测试结果显示,华裔学生的识字量水平远低于非华裔学生(见表5)。虽然由于参加测试的华裔学生比例小,且分布不够均匀,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要打一定折扣。但据许多汉语教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华裔学生听说能力很强而书面读写能力差得多。这一反映支持本测试结果。华裔学生读写能力普遍落后于听说能力的问题,影响着华裔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应当引起重视。为华裔学生提供针对性汉字教学,大力提高他们的识字量,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要学习汉语,特别是要获得汉语读写能力,必须学习汉字;要把汉语学好,必须尽可能系统熟练地掌握相当数量的汉字。一般来说,识字量是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一个人的读写能力,与他的识字量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汉语教学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教学生识字,越多越好。当然,这要有个前提,就是要对学生已有的识字量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汉字教学与学生的识字水平相适应,否则就难免带有盲目性。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对留学生进行识字量测试,这说明我们的对外识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盲目的。为了尽快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尽快改变对学生识字水平茫然无知的局面。为此,我们做了本次识字量测试的尝试。由于缺少经验,本次识字量测试在题目设计、评分标准等方面考虑得还不很周到,统计方法也有值得再研究之处,而且为了简便易行,测试的字数少,测试人数也不多。现在我们将这次识字量测试的情况报告给关心汉字教学的同行,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1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S]1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1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S]1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1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1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S]1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1

[4]叶蜚声,徐通锵1语言学纲要[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1

[5]施锡铨1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M]1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1

上一篇: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下一篇:素质教育方式的转变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