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技时代下的高等职业教育

时间:2022-08-14 04:50:57

浅议科技时代下的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必须适应科技的进步。简单介绍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分析了科技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对在科技时代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模式作了简单探索。

[关键词]科技;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28-02

[作者简介]刘美玲(1985―),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改变,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更高,高等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样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的高速性、应用的综合性、对社会的渗透性和对当代社会影响的深远性等。第一,根据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推断,人类科学知识的总量在19世纪时每50年增加一倍,在20世纪中期的时候,每10年增加一倍,在20世纪70年代时,每5年增加一倍,到了80年代,每3年增加一倍,根据估计,到2020年时,人类科学知识总量增加一倍只需要73天。与日俱增的发展速度带来了产业的科技化、信息化。第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方面人类研究学科知识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专业,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在应用知识上又有综合性的趋势,形成很多跨学科学习领域。第三,当代社会对新技术、新发明、新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越来越强,一项新的技术发明问世之后,很快就会被人类转化应用,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使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第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方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繁荣无一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

二、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当适应科技发展的潮流,为当代企业输送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在思想素质方面,我们培养的高职技能人才在21世纪下肩负着振兴中华、繁荣经济的历史重任,所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主动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主动学习新知识、新设备、新技能、新工艺,立志用科学知识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其次,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掌握多门技能,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最后,在专业技术素质方面,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把所学知识转变为科技生产力,并且还需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科技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科技发展使未来职业发生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出现,许多传统的老职业、老岗位被淘汰。[2]虽然很多制造业岗位减少,但是总的职业岗位却有所增加,新科技创造出更多生产力,也制造出一些新问题,比如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开发出新的职业岗位。科技发展会使职业结构发生改变,大量的体力劳动者转变为脑力劳动者,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总之,科技发展影响着经济产业结构,进而使职业结构也发生变化。

(二)科技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改造了传统企业岗位,新的工作岗位必须由

受过高等职业教育,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综合能力强的人员胜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提升办学层次,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其次,科技发展带来的是信息化时代,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3]。

四、科技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索

(一)不断更新专业课程,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

科技进步伴随着陈旧专业和岗位的淘汰,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不断增加与当今社会热点契合的新专业。在专业课程设计上,除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需要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可以开设一些基础课程,比如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可以预见最近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建立健全“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高职院校除了根据岗位需求开设实训课程之外,还需要与对口专业的生产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亲身在生产第一线体会工作流程,有问题之后可以及时反馈沟通,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模式

在科技进步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开展基础教育,重视素质教育,突出专业教育,加强实训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要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必须改善教学模式:第一,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技能中心”转变,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践活动中;第二,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由“学”到“做”转变,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变为生产力,而不是仅仅是学术性研究。总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应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国才.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7(4).

[2]张霞英.科技进步对未来职业和职业教育的影响[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89(2).

[3]任君庆,周波.科技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上一篇:利用节日主题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实... 下一篇:浅谈“双基”教学在学前教育英语听力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