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心理压力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8-14 04:04:47

本科护生心理压力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一项对我国22个省份和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心理亚健康(又称潜病状态、灰色状态灯、病前状态)是一种处于动态变化的特殊、短暂阶段,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心理亚健康若不引起重视还可以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本研究通过调查我校本科护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亚健康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为广大心理研究者了解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现况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①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以我校护理专业2012级、2011级和2010级全日制本科生共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大一护生67人,占33.5%;大二护生人66人,占33.0%;大三护生67人,占33.5%。其中年龄在18岁至23岁,男生16名,占8.7%,女生168名,占91.3%。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1份,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为96.3%。

结果三个年级本科护生心理亚健康的总发生率16.85%,其中2010级(大三)、2011级(大二)和2012级(大一)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19.67%、12.50%、17.91%;三个年级本科护生总体平均心理压力感得分为1.80±0.54,处于较低压力水平。按压力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前五位的是:家庭压力、学业压力、恋爱压力、自卑压力、情绪压力。心理压力与心理亚健康呈正相关( P

②研究方法

A调查方法

对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严格掌握测评方法与标准后,按照统一规范的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评,并当场收回问卷。

B研究工具

a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

该量表包括两个维度:①个人自身压力,主要包括家庭压力、适应压力、健康压力、恋爱压力、自卑压力和挫折压力六个方面;②社会环境压力,主要包括人际压力、择业压力、情绪压力、学校环境压力和学业压力五个方面。采用5点计分方式,即“没有”计1分,“很轻”计2分,“一般”计3分,“较强”计4分,“很强”计5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调查者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此量表的两个维度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81、0.86,总体同质信度为0.89,稳定性系数为0.59,以心理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作- 3 -为心理压力感的预测指标,量表的预测效度为0.46,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b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

该量表包括身体和精神状况两方面的内容,可分为A眼耳、B呼吸系、C心血管、D消化系、E肌肉骨骼、F皮肤、G神经、H泌尿生殖、I疲劳度、J患疾频度、K既往症状、L习惯、M不适、N抑郁、O不安、P过敏、Q愤怒、R紧张18个方面。采用两点计分方式,凡回答“是”者,记1分,回答“否”记0分,全部项目得分相加得出CMI的总分,将MYR部分每一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出MR值 。在中国医学生、内科门诊病人和神经症病人中试测结果表明,CMI进行筛查,男性亚健康总分≥35,M-R分≥15;分女性≥40,M-R≥20分,即为心理亚健康。

③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非参数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方差分析,P

2.结果

①本科护生心理压力感总体状况

三个年级本科护生总体平均心理压力感得分为1.80±0.54。按压力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前五位的是:家庭压力、学业压力、恋爱压力、情绪压力和自卑压力。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社会环境心理压力感及各因子得分,排名前5名的压力来源有3种压力来自于个人自身方面。

②三个年级本科护生心理亚健康状况

三个年级本科护生心理亚健康总发生率为16.85%,共有31人处于亚健康状态。=0.0018,P>0.05。

③护理本科生心理压力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分析

心理压力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总评分为0.511。按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前五位的是: 家庭压力、学业压力、情绪压力、 择业压力、健康压力。心理压力与心理亚健康呈正相关( P

3.讨论

①本科护生心理压力及心理亚健康总体情况

本研究显示,本科护生总体平均心理压力得分为1.80±0.54,处于较低压力水平,心理亚健康的总发生率16.85%,大三、大二和大一的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分别为19.67%、12.50%、17.91%,低于国内许多调查结果,这可能与我校老师根据全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有关。与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平均心理压力感得分为

1.81±0.56和常海英、王惠珍等对南京医科大学460 名护理本科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7.0%相近。按压力程度大小排前5位的压力来源依次为:家庭压力、学业压力、恋爱压力、自卑压力和情绪压力,其中前5名的压力来源有3种压力来自于个人自身方面,总体而言三个年级本科护生的心理压力感较轻。这与刘敏芳(2007)在对贵州省大学生压力感调查后发现,贵州省大学生在各个压力维度上的得分按平均分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学业压力、生活压力、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社交压力存在一定差异。这也说明我校注重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学业压力高可能主要与护理学专业是医学类专业,大量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验课有关。

②本科护生心理压力与心理亚健康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压力和心理亚健康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总评分为0.511,心理压力与处于心理疾病前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家庭压力、健康压力、适应压力、恋爱压力、自卑压力、挫伤压力、人际压力、择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学业压力与心理亚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本科护生心理压力越大,越容易发生心理亚健康。说明适度的身心紧张状态对机体适应环境、应对问题是有利的;但如果紧张反应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了机体自身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就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而致病。若长期处于压力大的环境中, 且缺乏有效的减压调适方法, 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作为即将承担紧张而繁忙护理工作的本科护生而言,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一样重要。本研究结果提示各学校心理工作者,在教育和管理学生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心理情况,尤其是在学习、生活环境、人际沟通等方面,及时发现心理压力和心理亚健康变化,制定与其相关,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防止其向心理疾病方向转化,确保本科护生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社会送上一批优质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华山.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学问题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心理辅导杂志,1998,(1):33

[2]季建林等.83例大学生心理咨询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34-35

[3]解亚宁等.生活事件因素与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82

[4]车文博,张林,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 2003,9(3):3

[5]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

[6]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心理学,2004,(4):47-51

[7]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30.

[8]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 331

[9]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

[10]李玉凤,冯砚国,姚丰菊.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5,11(2):136

[11]龚勋.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2010.6(1):17

[12]常海英,王惠珍.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1C):199

[13]刘敏芳.贵州省大学生压力状况调查研究.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3:61-65.

[14]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J].心理科学,1998,21(5):441-444

[15]吴岚,李江山.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调查[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2(7):43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上一篇:刍议新时代电力企业营销方式的创新 下一篇:企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