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

时间:2022-08-14 01:40:11

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

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成功的教学在于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说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挥与发展。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以兴趣激发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66-01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是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同时还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下面针对小学语文兴趣我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仅作参考。

1.把握时机,渲染课堂气氛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轻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2.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3.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单纯地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情感之外,文章就显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了。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教《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这篇课文时,我从"情"入手、抓住文章的感情线索来组织教学。一方面用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来激情,一方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人情。x完后,学生还沉浸在课文的情境里。教师和学生相视了片刻后,我才让他们说说他们心理的感受,他们毫不掩饰地说他们的心里一直很激动。我接着问,是什么使你们如此感动和激动。学生回答,是祖国人民对国旗那种深深的依恋和强烈的热爱感动着他们。我再来问,我在感情的表达上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回味了一下,分析我对三次"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处理不同,一次比一次表达得更强烈。我又追问:为什么这样读,由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主要采用朗读与品词句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由动情――入情――激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4.正确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心理趋向,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心理环境的建设。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比较单纯,在他们的心中几乎只有开心与难过两种心情,但是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不要给学生的小小心理造成阴影,以免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育。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学会猜测学生的心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5.重点引发,反复品味

课文中一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词语,独具匠心的教材布局,以及耐人寻味的细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来,启发他们去体会,去品味,去感悟。某些表面看来已经懂得的词语,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琢磨,会比老师讲解得到的认识更深刻,效果更好。如《海滩上》一文中有这么两句:"金色的海滩上,藏着无数彩色的小贝壳,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多像彩色的小花朵!我捡哪捡哪,捡起了大海美丽的景色"。还有"金色的海滩上留下我的小脚窝,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也像美丽的小花朵,我走哇走哇,走进了童年的欢乐"。先提出问题:"彩色的小花朵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明白这句话描写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美丽的景色,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有些粗看平淡而咀嚼有味的细节描写,教师应设法引导品味。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教师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武智华. 如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J]. 才智. 2010(18).

上一篇:让“小练笔”精彩纷呈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