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时间:2022-08-14 12:15:18

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建筑市场上的财务风险现状, 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提出了完善抵御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以及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应把握的关键点。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财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内容分析

(一)盲目投标的财务风险。目前建筑市场基本实行低价中标法,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能揽到工程,各大公司之间展开了残酷的竞争,相互压低标价。一些企业为中标更是不顾自身实力、不惜血本,甚至带资施工。这种非理性做法,导致工程利润率低或亏损,进而引发一系列风险。

(二)合同风险。首先,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企业向高利润行业发展,可能造成国民经济相关产业重复投资,进而受到经济政策的降温。其次,过度竞争促使项目开发的暗箱操作。一方面给了项目诈骗一定的施展空间;另一方面暗箱工程本身的非法性就是巨大的合同风险。再次,施工企业的实力,限制了企业对合同风险承受能力。合同履行方面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①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有些工程项目,甲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订不平等的施工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严密,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即所谓霸王条款;②发包人的资信情况。工程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及工程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等;③分包方面。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④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的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三)资金风险。①政府方面监管不力,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投资监管不力,使得建设项目巨大的资金缺口和工程款无法支付。②建设单位本身的支付能力及商业风险,建设开发单位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通常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和在建房地产项目的预售所得的房款。如果建设单位将上述款项挪作他用,或者房产开发商面临无法顺利预售和销售的商业风险时,施工单位在建项目的工程款便无从落实。③施工合同条款存在不利于施工方的缺陷,为了能承揽到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普遍采用附加垫资施工的条款,而且没有要求发包方提供工程款履约担保,这些约定都大大增加了承包方资金成本和坏账的风险。

(四)工程竣工结算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施工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但是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有的单项工程的变更或调整预算不能及时批复,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另外在施工的后期阶段,业主资金往往不足,加大了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防范体系。从上面的风险分析可以看出,施工项目风险,不是独立风险体系,而是施工企业风险的一个子系统,项目的风险控制受制于整个企业对风险的认知、态度、承受能力以及管理手段,所以企业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防范体系:(1)建立风险评价组织或相关办事机构; (2)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管理思想融入内部控制制度; (3)信用评价系统;(4)建立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预案。

(二)建立投标风险控制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在项目投标过程中,要坚持“三不揽”原则,即业主资金不到位的工程不能揽,大量垫资的工程不能揽,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不能揽。经过初步筛选后,企业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招标文件,考虑当地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本企业劳动力状况和施工机械设备水平以及机械设备不足时的市场租赁价格,竞争对手的情况,再决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然后,组织专业人员精心编制标书,严格测算工程造价。

(三)合同风险的控制。合同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容。控制合同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工程项目应符合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建筑企业的经营战略、生产能力及经济实力,决定了合同风险的承受限度。施工企业应从技术上、组织施工的能力上、人财物的支持上、项目所有地的市场环境、税务成本、法律风险以及项目利润点的把握和成本控制上分析合同存在的风险等方面,权衡企业对合同风险的承受能力。

第二,项目的可执行性。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导向;项目是否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项目对建设单位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项目资金是否有保障;建筑企业利用内部资源(如:人、财、物) 以及外部资源(如:采购市场、租赁市场、劳务市场等) 进行资源配置是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等等进行评价。

第三,建设单位的信用程度。建设单位的行业特性与国家的政策支持有很紧密的关系。而建设单位的实力和诚信,又直接影响到项目资金的落实、合同条款的公平性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工程变更及工作量计量等问题的解决效率。对建设单位信用的评价,应采用“五C”系统,即从品质(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 、能力(短期偿债能力) 、资本(建设单位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 、抵押(无力支付进用作抵押的资产) 和条件(影响偿债的经济环境) 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四,加强合同评审工作。合同签订后,事实上项目的大部份风险都已经明确下来。而建设单位往往利用对标准合同条款的修改,以降低投资成本和减小自身的违约责任。所以认真的分析评价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有选择的对招标文件响应,对保证合同的公平及维护承包商合法的利益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日常财务工作控制

第一,做好项目资金预算。项目资金预算一定要在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的基础上做出,以保证项目资金流和工程的实际进度相协调。两者不协调,将直接造成项目的支付风险,带来项目成本的增加、工程施工的停滞、甚至引发劳资纠纷等弊端。

第二,合同的垫资执行所带来的财务成本的增加只能从项目本身的报价和成本控制来解决。投标保证金、合同履约金及垫资款的支付所带来的项目运营过程中的支付风险,也只能通过公司内部资金调剂和项目运营过程中开形成的短期债务等商业筹资方式解决。

第三,对合同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通过谈判,避免采现金支付,尽可能采用银行保函或其他非现金支付方式,以降低财务成本和减小应收款的坏账的可能性。同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对等的资产抵押担保。第四,对合同垫资款。应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对等的资产抵押担保,并明确垫资款退还的时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法律规定优先受偿权没有保障的部份进行管理,当垫资款得不到保障时,应及进提示建设单位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上一篇:影响套管居中度因素及提高居中度措施 下一篇:如何编好工程标底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