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飞的坦克”

时间:2022-08-13 11:09:33

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于1967年部分装备军队、兼具轻装和重装两种模式的坦克系列,到目前为止包括轻型坦克、侦察车等多种变型车。主要供装甲兵侦察部队和空降师使用,同时也在联合兵种作战时为主战坦克不能展开的地区提供火力支援。当时设计的主要目是对抗冷战中的苏联,但随后却在越南战争中正式投入作战。虽然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设计初衷不一致,但在随后多次的区域冲突中“谢里登”坦克成功地证明了其出色的性能,包括它所具备清晰的显示系统,骄人的火控系统和出色的空中投送能力。尽管后来发现发动机传动、悬挂装置及可燃药筒均存在问题,但它在冷战及随后几十年来的美国军队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产生背景

M551“谢里登”坦克的设计思想其实在二战结束后就产生了。在此之前,坦克都是按照重量被划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个等级。各自的主要代表:轻型的M5“斯图亚特”坦克、中型的M4“谢尔曼”坦克、重型的M26“潘兴”坦克(M26“潘兴”坦克后来被划分为中型坦克)。到1945年底,美国战争部装备委员会提出许多议案,力求能够增强美国军队的装备性能,以适应更加严酷的战争环境,其中就包括构想重新划分“轻型坦克”的议案。因为在二战期间,坦克部队中的轻型坦克主要就是以M24“霞飞”坦克为主。而现在的分类标准已经无法囊括其在侦察和快速机动中的作用,更改分类标准是坦克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打赢未来现代战争做好准备的必然趋势。于是提出这种新的轻型坦克首先应有足够的装甲防护,尤其是正面装甲;同时重量不能超过25吨;并且此类坦克也应装备精良的主炮,和足以配合“轻型”行动的武器装备。

逐步演进

在坦克演变过程中不得不提及M24“霞飞”坦克和M41“沃克犬”坦克。M24本身就是一个成功,尽管它从来没有真正配备过一个足够强大的装备和最良好装甲,尤其在二战德国投降后。N4t“沃克犬”从1945年的设计修订到1949年正式生产只经历了短短4年,这种具备空中投送能力的新型轻型坦克替换原有的M24式“霞飞”坦克就开始正式服役。M41配备更强大的76毫米M32主炮和最厚处达1.5英寸的新型装甲,同时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坦克装甲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改进。到1953年美军所有的M24都替换为M41。M41“沃克犬”在很多方面都证明是成功的,该系列也确实证明了其空投能力和名声响亮的“大陆”汽油发动机的作用。但是M41“沃克犬”也被认为是服役期微长于M24,这或许是过渡时期最好的选择同时也是装备更迭的必然。总之,M41“沃克犬”是较之前的M24是更好的选择,但这并不是美国军方一直在努力寻找的轻型坦克。1950年11月9日,美国军方取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重量为基础的分类方式,改为基于主炮口径的大小进行分类。

1952年,美国军方提交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以计划取代M41。M24“霞飞”重18吨,而M41“沃克犬”重23.5吨。这种新的设计再次将重量限制在18吨以下,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设计意见,最终AAI(航空武器联合公司)设计的76毫米口径小巧的“T92”入选。但由于其过于灵便小巧的外形不具备浮渡能力,成为日后导致该型坦克未能被美国军方及各国认可的主要原因。美军装甲部队更加急需一种轻型坦克。

短暂插曲

由于当时冷战的情况,苏联采取了一项新的轻型坦克研发项目。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苏联设计的首要日的是要求这种轻型坦克具备完善的两栖作战能力。虽然AAI设计的新型坦克机动性和防御性都合乎要求,但由于坦克体积太小,无法产生有效的浮力,因此两栖作战中无法发挥作用。这使得设计方案不得不重新修改。1958年6月T92项目被彻底取消。反观苏联的PT-76,却有着与T92截然不同命运,在获得多个国家的认可后大规模出口,使苏联获得巨大的利益。后来美国陆军不得不重新审定新型坦克的研制要求:重量不能超过25吨,火力和机动性不能低于以前的轻型坦克,具备较强的装甲防护。另外特别强调了其必须具备水上浮渡能力和空投能力。这也证明了冷战的竞争是多种途径比拼,不仅可以凭借军事实力和政治压力,还可以是先了解对手的意图,然后力求在其准备发展的方面领先一步。

原型诞生

随着AAI设计计划的破产,美国新型轻型坦克的梦想也破灭了。直到1959年7月才又重新计划设计建造具有空投作战和两栖作战能力的轻型坦克以满足军队的需要。有不少于12家公司为争夺这份合同参与竞争,1960年,凯迪拉克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分公司)击败众多对手,正式获得了这份回报高昂的合同。新的坦克系统是以凯迪拉克的设计蓝本为基础,而之所以命名为“XM551”是为了表示它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的正式名称(M551)的区别。在许多方面,XM551的研发设计是沿袭并吸取了苏联PT-76的一些设计理念。苏联PT-76是具备两栖作战能力的轻型坦克,在国际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声誉。它不仅能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还能摆渡过河向前线运送兵员。相比之下,美国军队的地面装备中还没有能够与苏联PT-76匹敌的坦克。

“谢里登”这个名字被正式命名是在该计划实施一年后。由于早期美国通过《租借法案》被间接的地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英国对美国产的坦克有一个命名习惯,就是以南北战争中著名的将军(斯图尔特、李、格兰特、谢尔曼等)命名。因此美国军队沿袭这样命名坦克的习惯(甚至到今天的巴顿、艾布拉姆斯和布雷德利)。而XM551“谢里登坦克将军”,就是以南北战争中利普・谢里登将军来命名的。

美军最初要求各投标公司生产6辆样车,后来增加到12辆。所以原始型的XM551是12辆。早期的“谢尔登”装备了喷水式推进器和底特律牌6V53系列柴油发动机。1961年12月12日,克里夫兰工厂完成了试验车体的制造,1962年6月推出了第一款实验模型车,7月装有152毫米主炮的炮塔也研制成功,但是炮塔和车体并没有立刻进行组装试验。经过了几年的试车和修改,1965年4月12日,美国陆军选定通用汽车公司阿里逊分公司为主承包商,在克里夫兰军工厂开始生产这种新型坦克。1966年5月,XM551正式定型为M551轻型坦克,此后按照这个模型进行大量生产。该型坦克生产的各个环节一直一路绿灯。到1966年底,“谢里登”的轻型坦克型终于装备军队开始服役。

与众不同

“谢里登”坦克的设计有别于以往美军装备的任何类型的坦克。该系列坦克外观简单,每边有5个车轮,炮塔被设置在车体的中央部位。车体前侧设计为缓慢倾斜的钢板,而车体两侧是直面的钢板。实际上M551的正面和两侧的车体装甲均呈一定的倾角,以提高抗弹能力,我们所看到的垂直结构则是一层重量很轻的强化塑料,在它和车体之间是聚苯乙炔泡沫。使用这种结构有

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增加浮力,另一方面外层的蒙皮可以作为间隔装甲,提前引爆来袭的破甲弹。为了整个车身重量的考虑,车身的车体框架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铝合金车体,但同时出于保护的目的炮塔则采用轧制钢装甲板。该炮塔系统可通过工程起重机将炮塔吊起,这样就可以方便人员进行保养维修。“谢里登”坦克内部狭窄的空间供驾驶员、指挥员、炮手和装弹员4人操作。这在现在看来是很正常的配置,但由于当时它减少了头炮手的位置,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坦克是巨大的改变。

驾驶员的位置位于车体中央的前部,前面有由驾驶员控制开启或关闭的舱门。舱门上有3具M47潜望镜,其中中间一具可换为M48红外夜视镜,方便驾驶员在夜间不开大灯即可安全行驶。在驾驶舱底板上开有一个安全门,驾驶员在车辆遭遇危险时可从这里逃脱。其他3名成员全部在车体中部的位置。“谢里登”坦克如同大多数坦克(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例外)一样,发动机和变速器置于车体后方。履带的从动轮被设计在前部,主动轮在后部。负重轮直径较大,且为中空结构,以增加浮力。第一、五负重轮处安装了液压减振器。悬挂装置为扭杆式,采用T-138型的铸钢履带板,每条履带由102块履带板组成,履带的宽度大,车辆的单位压力仅48.1千帕,车底距地高482毫米,且履带前端超出车首,这使坦克具有较好的越野能力。

两栖能力

“谢里登”坦克设计最值得注意的部分是在炮塔内部圆型边缘的位置上装有观察屏幕,所有坦克外的情况都能反映到隐藏的折叠屏幕上。成员们可以打开观察屏幕,在坦克里面利用坦克的履带轻轻地涉水划行。视窗的范围是通过上、下两块装在坦克前部的监视器获得的矩形区域。水流喷射装置是使坦克在水里行进的最初设想,但这种想法在多次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并不实用,最终还是使用坦克自己的履带来完成水中行进。

由于在设计之初就强调了其水上浮渡能力,所以设计人员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大型中空的负重轮、额外的泡沫塑料都是为了增大浮力,但是这些措施仍然不能使它安全地浮在水中,为此M551设置了专门的浮渡围帐和可折叠的挡水板(类似一些装甲车的防浪板),浮渡围帐为尼龙制成,由橡胶外套包装。在浮渡前需将挡水板和围帐展开,整个工作过程只需要2分钟,浮渡后将围帐收回到车两侧和前边的容器内,这个过程需要大约4分钟。浮渡时水面距离围帐上沿约60公分。车体前部和动力舱内设置了水泵,可以及时排出漏入坦克内部的水。

动力装置是使用通用公司的6V53T系列6缸柴油增压发动机和阿里逊公司的XTG-250变速箱。发动机输出功率为22.4千瓦,最大行程达到了563公里。陆地最高时速69公里每小时,水中最高时速5.8公里每小时。M551功率与重量的比例非常出色,但空投作战时就不得不牺牲它的装备了,因为空投要求坦克的质量不能超过18吨。所以二战后的空投坦克,大部分的装备都是后来人为安装的。

空投能力

作为一个可以空投的轻型坦克,“谢里登”坦克的设计目的就是能迅速空投作战。它能被c-130或c-141等大型运输机运送到各个战场。坦克会被在顶部装上经过特殊改良的降落伞。但仍需要飞机低空飞行,并且“谢里登”坦克成员需在投放地点等待。一旦空投成功,“谢里登”坦克成员将立即去除所连接的降落伞,马上进入战斗状态。

“谢里登”坦克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空中投送。第一种是低速空投(又称重型空投),首先坦克要被固定到一个特制的减振钢板上,然后在顶部系上降落伞,利用空军运输机在约1500英尺的地方投送。在那个高度,“谢里登”坦克要用到至少7个G-11型货用降落伞才能安全到达地面。这种方法要求所有的G-11型货用降落伞要正常工作,否则“谢里登”坦克都可能有损毁的风险。所以美国空军的人员为确保整体措施的安全,必须对每次行动进行安全评估和专门认证。这种空投方式是美国空军在长期空投作战中首选或比较常用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低空降落伞系统和c-130运输机合力完成空投。这种方法仍旧需要将“谢里登”坦克固定到一个特制的钢板上,而且还需要一个滑道。同时c-130型飞机飞得非常低,高度不会超过15英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投放效率高,投放准确。事实上,最好在有平坦的地形和符合要求速度的条件下,对这种方式的空投所需的距离要达几百米。正如人们所预料的,这种投送方式对运输机和坦克来说都是有危险的,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同样这种投送方式也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执行任务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和专门认证。

这两种方式都必须拆掉炮塔上的12.7毫米机枪和车长指挥塔,炮塔内的装备、弹药需要分离投放。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空投方式对于“谢里登”来说都是具有危险的,但是比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投的M24"霞飞”坦克来说,当重达17吨的坦克从运输机中倾泻而出时,那种场面的确很壮观。

武器装备

“谢里登”坦克的装备围绕其强大的M81E1型152毫米主炮配置,而其中装填的“福特”式MGM-51“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又将它的火力提高了一倍。事实上,主炮最初设计的第一个作用就是用来发射炮射导弹,而大炮则是它作为辅助使用的方面。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是一种红外指令制导、直接瞄准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弹径152毫米,发射重量27公斤,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飞行速度200米/秒,最大射程为3000米,最小射程200米。它的最大缺点是发射制导装置的故障较多,导弹的可靠性差,也从此使美国放弃了炮射反坦克导弹。

在实际行动中可以发现,大炮发挥的作用是最主要的。主炮的长度较短,而且也缺少炮口制动。这些主炮只能承受连续发射20发炮弹,这归结于它容易升温的外壳。事实证明,这些外壳更容易被环境的温度影响,这会使坦克中的人员比遭遇他们瞄准镜中的敌人更加危险。当其发射带可燃药筒的普通炮弹时,大量燃烧后的气体和残渣留在炮管内,导致无法装填下一发炮弹,甚至会引爆已装入的炮弹,这个问题在研制期间就已经暴露,但是直到生产时也没有完全解决。同时该坦克还配备了M409高爆弹、反坦克导弹、M411训练弹和N625霰弹(弹内装1万根7公斤的钢针),还装有1挺M73式7.62毫米并列机枪,指挥塔上安装1挺M2HB12.7毫米高射机枪。“谢里登”坦克共备弹30发,其中普通炮弹20发,导弹10发。驾驶员左侧设有两个弹药箱,可存放13发普通炮弹,右边的弹药箱可存放7枚导弹。另外在主炮的两侧也设有弹药箱,左侧可存放5发普通炮弹,右侧可存放3发导弹或者炮弹,炮塔吊篮后部的还可存放2发炮弹或者导弹,装填时装填手将首先使用此处的炮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弹药存放方式不利于防护,在此后的实战中这个缺点也暴露无遗。

永恒经典

总的来说M551“谢里登”坦克曾拥有太多的光环:第一种扛大炮的轻型坦克,第一种使用炮射导弹的轻型坦克,第一次使用全可燃药桶……它曾经给美国陆军很大的希望,但是在使用中却屡出故障,频频“露怯”。尽管进行了不少改进,也参与了几次大规模战争,但最后M551只是被下放到训练场,落得一个终身陪练的尴尬角色。尽管如此,M551“谢里登”坦克于1966年开始生产,到1970年共生产1562辆;从1969年开始服役直到1996年退役,历经近30年的历史舞台;从欧洲到亚洲广大国家的认可,无数的订单使美国获得巨大利益。以上这些对于任何一种型号坦克来说都是巨大的成功。

上一篇:文武兼备一代英才 下一篇:彼矛攻彼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