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白瓷价值被低估

时间:2022-08-13 11:01:15

白釉瓷器在历朝历代都有精品问世,如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白瓷、元代枢密院的卵白釉、以及明永乐甜白釉、德化白瓷……随着烧瓷技术的进步,到了清代,白釉烧制达到顶峰,为珐琅彩、粉彩瓷提供了上好的白胎瓷器,反而素白瓷生产不多。在仿制前朝精品白瓷的技艺上,也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但毕竟不是原创,在当下的收藏市场中,清代白瓷的价格难与前朝精品白瓷相匹敌。

甜白釉瓷器断代靠光照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O-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白釉出现于北朝。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我国至今所见的最早的白瓷。

著名陶瓷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介绍,从颜色上分,清代白釉瓷分为三种,一为甜白,二为青白,三为象牙白。甜白釉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精品白釉瓷器。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甜白釉在清代还有烧造。康熙时仿明代甜白釉的白釉器釉质莹润,釉面平滑,透明匀净,没有开片,釉色呈乳白色,色泽或如羊脂玉,或白中泛青。由于工艺的不同。这时的釉层与明代甜白釉釉层也有所不同,不如明代肥厚,但胎釉结合紧密,具有康熙本朝特色。除素面外,装饰以刻、划花多见。

杨静荣表示。对甜白釉断代上有一个方法,在太阳光下,明代甜白釉发肉红色,清代则是清白色,这是一条重要的鉴定依据。曾经有一位大书法家的儿子找杨静荣帮忙鉴定一件甜白釉瓷器,那人认为从造型和刻花特点都符合明代特征,但是通过在阳光下检验,白中泛青,断代就十分清楚了。

清代甜白釉以清康熙、雍正时期仿品为多,也仿制最精,特别是官窑仿品尤其精湛,辨别时就得细心观察其造型的异同、图案花纹的时代特征及其釉质特征。永乐甜白釉的印花为典型的暗花,除少数比较清晰外,大多数均较为模糊;而清代仿品外印花极为清晰,其中以雍正仿明永乐的暗花卉纹碗尤为突出。永乐白釉层肥厚有滋润感,器物底部瓷胎稍厚,部分器物有开片,而橘皮纹明显。清代仿品尤其是仿永乐甜白半脱胎的盘、碗一类,因清时脱胎技术已经成熟器物底可以达到脱胎的程度,因此看上去有完全透亮的感觉,这是永乐真品所没有的。款识部分, “永乐年制”篆书真品多不规整,而清代仿品则多为极其规整的暗刻篆体款。另外,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健华主编的《单色釉收藏鉴赏百科》一书介绍,有些器形如花觚、太自尊、水盂等是清康熙官窑瓷有的。

清代仿定窑技术水平超北宋

清代青白釉瓷器中,康熙时的仿宋代定窑白釉器造型多为盘、碗等观赏瓷器,釉色白中泛黄或泛青,釉面或有细密的开片,釉下有暗刻纹饰。与宋定窑真品不同的是,没有当时特有的竹丝刷纹及釉面“泪痕”特征。釉面细腻滋润较定窑真品更为光亮。釉下多有印花纹饰。以仿定白釉花纹攒盘制作最为精致。从宋代到清代,中国陶瓷发展又经过了400多年的进化,可以说清代仿定窑白瓷造型过关,规整度和刻花水平要高于宋代定窑。

象牙白,即明代德化窑的纯白釉。因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的含量不特别高,再加上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色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欧洲人又称这种釉色为鹅绒白、中国白。德化窑在清代时也为宫廷烧制了一部分祭祀用瓷。清代德化窑为皇家定制的白瓷与其销往海外的白瓷有明显区别,首先在器型上都是皇家专用造型,多为仿青铜器造型的祭祀用品,例如花觚。另外由于是专供皇宫,那些观音、达摩等德化窑的经典造型都没有留下工匠及生产商的任何信息。

杨静荣透露,目前清代宫廷白瓷中存世量最少的就是德化窑,台北、北京故宫加起来都不超过100件。判断明清德化窑也可以使用上文提到鉴定甜白釉的那条依据,明代德化白瓷的釉色白中闪红,清代德化白瓷釉色白中泛青,也少了明代白瓷的温润感觉。

清代白瓷以仿前朝精品为主

从年代来分,清代白釉烧制达到顶峰,且为珐琅彩、粉彩瓷提供了上好的白胎瓷器,使彩瓷无论其彩还是胎都能为世人所珍爱。素白瓷则生产不多,且多为祭器。

顺治白釉器胎质较明末略为坚硬,但较康熙时略为粗松,釉面肥厚,无明代白釉的滋润感,光泽度不强,釉色白中泛青,类如卵皮,多数器物口施酱黄釉。顺治时期白釉器以盘、碗等日常生活用器居多。顺治白釉瓷除光素无纹外,另有暗刻龙纹与缠枝莲纹器物。顺治白釉器官窑有书“大清顺治年制”六字青花双圈款。

康熙初期景德镇的制瓷业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虽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官、民窑仍有生产,康熙初期为官窑生产的复苏期。到康熙中晚期制瓷水平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尤其是珐琅彩瓷的制作更是以胎体洁白,釉色滋润的白釉瓷器为基础。据王健华介绍,康熙白釉瓷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甜白釉器,即用笔蘸白泥料在坯体上堆花,或以刻花、印花装饰。其二是浆胎白釉器,又称煨瓷,指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薄体轻、胎色如米浆的白釉瓷器。这类白瓷往往釉色白中微泛黄,釉面有开片。清康熙、雍正时盛行,器型多瓶、罐一类。其三是康熙仿定器,虽能仿成釉色白中泛黄,极像定窑白瓷的釉色。康熙白釉器器型丰富,有觚、尊、梅瓶、葫芦瓶、橄榄瓶、盘口瓶、三足炉、盆、蟋蟀盆、盒、缸、钵、洗、盘、碟、碗、杯以及文房用具如笔筒、水盂、太白尊等器物。

康熙官窑白釉器的胎质较为纯净细腻,有如糯米粉一样细白,釉料配制纯净,胎釉结合紧密,无明显的气孔,这是与明代不同之处,另外,康熙时期白釉釉层不像明代那样肥厚,而是釉层较薄,透过釉层可以看到胎体上的旋削痕,迎光透视胎色为青白色。康熙白釉器除光素无纹饰外,另有刻花、印花及镂雕器物。纹饰有牡丹、缠枝莲、缠枝菊等。官窑白釉器除落有“大清康熙年制”、 “大明宣德年制”、 “成化年制”楷款。

白釉一般认为是最容易控制的,其实不然。雍正时期的白釉并不是现代工艺上所指的白色乳浊釉,而是一种有玻璃质感的透明釉,完全依靠胎土本身的白度呈现出白色。对胎土的精纯度要求非常高,稍微有一点杂质就会影响釉面的纯净。雍正时期白釉的烧造达到极高的程度,无论是釉的透明度还是胎的白度均大大超过永乐时期的白釉瓷,为雍正及以后的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烧制提 供了更好的条件。器型有玉壶春瓶、梅瓶、观音瓶、蒜头瓶、双鱼瓶、尊、枇杷尊、觚、罐、僧帽壶、太白尊、盒、洗、笔筒、盘、菊瓣盘、碗、高足碗、斗笠碗、杯等。雍正官窑白釉与康熙官窑白釉器大致相同,胎体精细,釉白纯正如雪,釉层薄厚均匀。其底足或足墙留有积釉痕迹,微现青色。有不少仿永乐甜白的高足把杯,釉下暗刻双龙纹或缠枝花卉,杯里心有暗刻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十分典雅。这种白瓷把杯(高足杯)是祭祀用品。《清档》记载:“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白瓷作为祭器的使用主要是在“夕月坛(月坛)主白,祭器有白瓷碗三个、白瓷盘大小各二十个、白瓷酒尊各二个、白瓷壶一执、白瓷盘一面。”查阅《大清会典》不论是主青的天坛,还是主红的日坛,祭桌上祭酒的酒壶一律为白釉,式样相同的白釉酒壶,应当是各坛通用祭酒用器。雍正白釉酒壶数量最多,壶身椭圆形,细弯流,高提梁,典雅秀美,是理想的祭酒用具。

乾隆时期瓷器生产量巨大,白釉器亦不例外,无论官窑与民窑均有许多。乾隆白釉由早中期的洁白似玉、莹润光亮,到乾隆晚期由于制瓷技术的下降与御窑厂管理的不善,而致使白釉的烧造水平下降,这在白釉粉彩瓷器表现得尤为突出。乾隆时期仿定窑白瓷,釉色白中泛青或泛黄,以仿定白釉花纹攒盘制作精致。乾隆填白釉十分滋润,有甜白之感。乾隆时期白釉器器型丰富,有礼器、祭器及生活用器。多为瓶、棒槌瓶、胆瓶、莲瓣口瓶、觚、尊、罐、花盆、香炉、盆、盒、簋、登、豆、壶、笔架、水盂、渣斗,而日常生活用瓷则以盘、碗、杯数量最大。乾隆官窑白釉瓷器胎质洁白较雍正坚致。釉质极为莹润细腻,釉面明净光亮,施釉匀净,如脂似玉,仿永宣白釉釉色白中闪青。

清嘉庆早期,景德镇御窑厂的制瓷水平基本上还能保持乾隆朝遗风,造型、纹饰均承袭前朝旧制。然而到了晚期,随着制瓷水平的日趋低下,白釉器也流露出胎体粗糙、釉而不平的现象。嘉庆朝官窑白釉器以祭器多见,民窑则多为日常生活用瓷,有罐、簋、笾、镫、豆、爵杯、盘、碗等品种。总体来讲嘉庆时期白釉器的胎体与乾隆时期白釉器胎体接近,施釉稀薄,釉色因含铁量过高而泛青,并有波浪釉现象,特别是仿定窑白釉器的釉尤甚。民窑白釉器的胎体粗松,多有杂质,釉层稀薄,光泽度较差。

清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数量均不如前朝,白釉瓷器与其它瓷器一样均承袭嘉庆遗风,胎质略为粗松,釉面稀薄,造型笨拙。官窑白釉器胎质粗松,胎体薄厚不匀,施釉稀薄更甚于嘉庆,釉色白中泛灰,光泽度极差。有一些白釉暗刻纹饰器物。釉而莹白光润,但较宋代定窑白釉相差过大。民窑瓷胎厚质粗,釉色不纯,由于施釉不匀,釉而泛起如水波一样的涟漪,欲称“波浪釉”或“浪荡釉”。道光白釉器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楷体或篆体。

清咸丰时期白釉器器型见有祭祀器、陈设瓷与生活用瓷,如尊、簋、笾、镫、豆、爵杯、洗、瓶、碗等。官窑白釉器胎体较道光时的轻薄,釉层厚薄不匀,釉色青白,极少有釉而细润之器,大多数都有波浪釉。民窑白釉器胎白而坚致,但不细腻,施釉稀薄,釉色浆白,器底“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楷款。

清同治时期以日常生活用瓷为主,有罐、爵杯、盘、碗等。同治官窑白釉器胎质较接近咸丰,但比咸丰洁白,釉面不够平净,釉色青白。由于工艺的不断改进,同治时的白釉器已带有近代瓷的特征,即釉色白净,釉层较薄,此前肥腻凝厚的质感已不见有。民窑胎釉均较粗松,釉面趋于白净,釉质稀薄匀净,但波浪釉现象严重。

清光绪白釉器见有罐、缸、盘、碗等日常生活用瓷,官窑白釉器胎体厚重,但较同治时略为慎密,釉面稀薄,釉色以青白为主调,釉质较细,釉面光亮,已趋向现代瓷的纯白色。民窑白釉胎质较前朝略细,胎色较白,施釉稀薄,有飘浮感,釉面欠莹润。除光素无纹饰外,还见有白釉暗刻龙纹与莲纹的装饰,款识以“大清光绪年制”楷款多见。

清宣统一朝仅三年,为清代最后一朝,随着光绪、慈禧的先后死去,御窑厂为办丧事烧造了不少白釉器用于祭祀。宣统白釉器与其它朝代所不同的是多在器物口沿上或以青花饰边,或涂金彩装饰,为一大创新。这一时期白釉器见有罐、炉、爵杯、碗、盘等器型。官窑白釉瓷胎质洁白纯净,胎体轻薄,具有近代瓷的特点,釉面洁白匀净。民窑白釉瓷胎质粗松,胎色较白,釉色白亮。白釉器款识或为“大清宣统年制”,或为“江西瓷业公司”。

白瓷价格波澜不惊

清代追求华丽之美,这种风气发展至乾隆皇帝时更甚,所以曾经在明代最受文人、收藏家喜爱的颜色釉瓷器品种之一的白瓷,由于其太过素雅恬淡不受重视,主要为珐琅彩、粉彩瓷提供上好的白胎,属于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典范。这一点在拍卖市场上也得到印证,与出尽风头的青花和彩瓷相比,白瓷的市场一如它的颜色表现可谓波澜不惊。拍卖市场上高价的白釉瓷也以明代永、宣甜白釉精品为主,但并不是说清代的白瓷就没有价值了,2010年秋拍中,沉寂已久的清代白釉瓷市场再次悄然启动。2010年11月22日北京诚轩秋拍中,一对白釉凸花夔纹莲蓬口瓶以1366.4万元成交,该对瓶曾与1993年于美国德州HART GALLERIES拍卖会上拍卖,其胎釉特征、纹饰、款识,均与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仿定窑夔纹双耳活环四足炉和博物院藏白釉印花团龙葫芦瓶相类,为清乾隆时期胎釉仿宋代定窑、纹饰仿商周青铜器的瓷器新品种。

2010年12月6日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中,推出了一只雍正甜白釉暗刻缠枝花卉玉壶春瓶,以728万元成交,是目前市场上最贵的单件清代白釉瓷器。该瓶系仿明代永乐甜白之作,原型当来自永乐官窑同类作品或是借鉴甜白暗花执壶之装饰,釉下刻划如意云头及蕉叶纹为辅饰,主题装饰为缠枝牡丹纹,刻划娴熟流畅,线条舒展自如,底款刻“大清雍正年制”双行竖款。这只瓶子曾与1978年和1989年两次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是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

杨静荣认为,目前清代官窑白瓷,甚至整个颜色釉瓷器系列都不被藏家重视,市场处于低迷状态,这是收藏界不成熟、现代收藏家审美水平待提高的一种表现。从乾隆朝之后,彩瓷占生产和收藏的主流,审美标准也以评价画工为主,这是片面的。其实颜色釉瓷器才最能体现陶瓷之美,那千变万化的颜色令外国人惊叹,不知是怎样烧成的。而且宋代五大名窑都是颜色釉,明代藏家追捧的上品也是颜色釉,中国的收藏统绪传承到今天,当代藏家没有理由不重视颜色釉。等到传统审美回归的那一天。就是白釉瓷市场出头的日子。

上一篇:巧拙相生演绎个性 下一篇:当代玉雕拍卖:收藏时代走向资本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