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

时间:2022-08-13 11:00:45

探讨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

摘要:在电力工程中,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关系着整个电力工程的实旋和运行,在配电线路设计阶段,就要对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配置。对配电线路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衡量电力工程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准。配电线路的设计是否合理,造价是否均衡等因素,都影响着供电企业的健康运行,因此,本文将针对在配电线路设计中,10kV配电线路设计的技术要点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配电线路设计要点电力工程10kv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线路设计的一般流程

配电线路的设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确切地落实到位。

①在接受任务之后,对线路起点、终点和导面截面进行明确。②掌握沿途地形,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路径方案,并进行现场的勘测计算,绘制出路径图。③根据实际情况,气象、导线截面、转角、档距和现场地质地形等,选择杆塔的型式。④根据设计列出所需设备材料的清单,套用现行的定额、计费程序编制工程预算。⑤对各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对比,确定最佳的方案。并对其进行整理完善,形成全套设计资料。

二、配电线路设计要点分析

2.1配电装置的选择

2.1.1 在选择裸导体和电器的时候,环境温度要符合要求,即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为最热月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要取多年的平均值。在选择屋内裸导体和其他电器的时候,如果该处没有通风设计温度的资料,最高温的设定要在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的基础上加5℃当温度低于仪表电器的最低允许温度时,要加强保稳措施,防止冰雪事故的发生。另外隔离开关设置的破冰厚度要大于最大的覆冰厚度。

2.1.2 在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相对湿度时,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类型。在湿热地区要采用湿热带型电器产品,在亚湿热带地区可采用普通电器产品,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当地运行经验采取防护措施。

2.1.3 配电装置的抗震设计要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即《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2.1.4 在设计配电装置的最大风速时,采用离地10m高,30年一遇1Omin的平均最大风速。在这个最大风速超过35m/s的地区进行配置的时候,屋外的配置要采取降低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加强设备与基础之间的固定等措施。

2.1.5 在配电装置设置在居民区和工业区内的情况,其噪声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范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2.1.6 在海拔高度超过1千米的地区,配电装置要选择适合高海拔地区的电器和电磁产品,外部绝缘的冲击和工频实验电压要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2.2导体和电器的设计选用

2.2.1 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要符合合

2.2.2 所选用的电器承受的最高工作电压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设计需用的导体电器长期允许的电流不能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另外的导体电器应考虑日照对其载流量的影响。

2.2.3 在对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热稳定及电器开断电流多用短路电流的验算时,要按照设计规划进行计算,并考虑到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计算时可按三相短路进行验算。在验算导体短路热效应时采取主保护时间加相应断路器全分闸时间。

2.2.4 当用熔断器保护电压互感器回路时,可不验算动稳定和热稳定。用高压限流熔断器保护的导体和电器,可根据限流熔断器的特性验算其动稳定和热稳定。

2.2.5 裸导体的正常最高工作温度不应大于+70。C,在计及日照影响时,钢芯铝线及管形导体不宜大于+800|C。当裸导体接触面处有镀(搪)锡的可靠覆盖层时,其最高工作温度可提高到+85℃。

2.2.6 在正常运行或者短路时,电器引线的最大作用力应小于电器端子允许的荷载。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等,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力学计算。

2.3 路径的选择

送电线路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路径选择。它反映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同时对以后运行维护、抢修是否方便有重要意义。因此,选择一条线路路径,必须到当地调查研究及现场勘察,现场人员必须有设计人员、测量人员、技经人员、当地政府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不过大多时候技经人员工作量多都设办法到现场,而是由设计人员在现场收资提供参数进行编制预算),以便碰到问题及时在图纸上修改。尽量做到线路路径比较合理,减少在施工以后,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与当地村民的摩擦,有利于线路可行施工。线路进行定位的原则如下:①应少占农田,方便施工、方便运行维护、交通条件方便地段,路径短,曲折系数小,做到经济、安全、合理。②选择路径要避开不良地质、地形及石场、油库、机场,军用仓库,风水(坟)等。③出线段采用十二、十六、二十四线电缆沟。减少重复施工操作。④光缆随10kV架空线路走,光缆配备一般1—2km为宣,太长不便于施工和维修,太短的话接头就多,信号的衰减大,信号不好。⑤原则是,路径经过的地形高差尽量要小,档距适当在50~60米左右。在选择杆塔尽量使导、地线弧垂均匀平滑,使它的受力均匀,才不会受到不平衡张力而发生铁塔扭转。⑥在有大跨越的线路时,其方案要结合大跨越的情况,结合技术指标比较,并考虑30年洪水位影响。⑦应考虑直线转角(50℃以下)设计成直线转角杆塔。

2.4 路径的初步设计

2.4.1 总的路线

总的线路编制由设计依据、线路走径和工程概况三部分组成。线路的设计依据从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设计的路线严格执行,列出工程设计各方面包括任务书,签订的设计合同,审批文件和审批编号等。路径的设计方案要从路径的长度上进行选择,从交通条件,地形地势、水文地质等条件,气象条件,矿物森林资源等各个方面说明该路径方案的优势,通过分析计算比较,找出最佳的线路走径方案。工程概况包括了设计线路的方方面面。通过工程概况可以了解整个工程的运行状况。

2.4.2 线路机电的路线

线路机电部分包括了气象、导线架设技术、绝缘子串、金具组装和导线防震等内容。将线路调整在所有可能发生的恶劣气象环境下,也可以安全正常的运行。架设线路导线的最大使用应力,材质结构等要达到电力输送的要求,提高防震措施。

2.4.3 塔杆和基础

10kv线路杆塔型式有:直线杆塔、耐张杆塔、转角杆塔、终端杆塔四种杆塔型式。选择塔型和杆塔高度,应经济、运行维护方便。耐张塔尽可能使用较低的杆塔,受力好。除跨越,尽量使用悬挂点高度适中为宜,保持排杆定位导、地线平滑,受力均匀合理。

三、 配电装置选择

①周围环境温度低于电气设备、仪表和继电器的最低允许温度时,装设加热装置或采取保温措施。在积雪、覆冰严重地区,应采取防止冰雪引起事故的措施。隔离开关的破冰厚度,不应小于没计最大覆冰厚度。

②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相对湿度,应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在湿热带地区应采用湿热带型电器产品。在亚湿热带地区可采用普通电器产品,但应根据当地运行经验采取防护措施。

③配电装置的抗震没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没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④设汁配电装置及选择导体和电器时的最大风述,可采用离地lO m高,3O 年一遇10min 平均最大风速。设计最大风速超35m/s 的地区,在屋外配电装置的布置中,宜采取降低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加强设备与基础的固定等措施。

⑤对布置在居民区和工业区内的配电装置,其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没汁规范》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⑥海拔超过1000m 的地区,配电装置b选择适用于该海拔高度的电器和电瓷产品,其外部绝缘的冲击和工频试验电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四、导体和电器的设计选用

①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应符合现行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汁规范》的规定。

②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允许最高工作电压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设计所选用的导体和电器,其长期允许电流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对屋外导体和电器尚应及日照对载流量的影响。

③验算导体和电器用的短路电流,应按下列情况进行计算:除计算短路电流的衰减时间常数外,元件的电阻可略去不计。在电气连接的网络中应计及具有反馈作用的异步电动机的影响和电容补偿装置放电电流的影响。

④验算导体和电器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开断电流所用的短路电流,应按设计规划容量计算,并应考虑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确定短路电流时,应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汁算。

⑤验算导体短路热效应的计算时间,宜采用主保护动作时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当主保护有死区时,应采用对该死区起作用的后备保护动作时间,并需采用相应的短路电流值。验算电器时宜采用后备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

⑥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的短路开断电流,可按三相短路验算,当单相、两相接地短路较三相短路严重时,应按严重情况验算。

⑦用熔断器保护的电压互感器回路,可不验算动稳定和热稳定。用高压限流熔断器保护的导体和电器,可根据限流熔断器的特陡验算其动稳定和热稳定。

⑧校核断路器的断流能力,宜取断路器实际开断时间的短路电流作为校验条件。装有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断路器,应计及重合闸对额定开断电流的影响。

⑨裸导体的正常最高工作温度不应大于+70~C,在计及日照影响时,钢芯铝线及管形导体不宜大于+80℃。当裸导体接触面处有镀f 搪)锡的町靠覆盖层时,其最高工作温度可提高到+85℃。3 1OkV 配电线路初步设计10kV 线路初步设计的线路部分一般分为总的编制说明部分、机电部分、杆塔和基础部分。

3结语

近年来,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原有的电力架空路线逐渐被电缆替代,这就使得城市无杆化将成为城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配送路线从空中转入地下,这将使得10kv的电路配送施工量越来越大,工程难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供电体系和提高电力配送技术。

上一篇:论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市政桥梁施工中的贝雷支架的设计与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