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业的“少数派”报告

时间:2022-08-13 10:11:16

唱片业的“少数派”报告

今年入夏以来,国家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盗版整治活动,成了唱片业众所周知的年度大事。但事实上,问题已经不再是盗版,而是“侵犯”著作权的“长尾”与“藤蔓”

对著作权的侵犯,导致音乐产业多年来的CD光盘载体全军覆没,而互联网上的MP5数字化载体却方兴未艾。就目前看来,那些绝大多数未经授权就上传到互联网中,的MP5音乐,或通过P2P、emule、kuro这类资源共享软件传递的被数字化了的音乐,都算是侵权行为。但音乐产业的众巨头们,面对多如蝗虫过境的免费下载,还能做些什么?用一句戏谑的话说:“笨蛋!问题不在侵权,而是在脑袋。”

当然,要产业大佬们换个脑袋自动重设认定标准,无疑是在颠覆他们数十年以来的专业训练、经验与认知。然而,他们脑子里的那一套,毕竟是几十年前的老规矩与旧衣架了,在天翻地覆变化着的新世纪头十年里,确实显得非常落伍,与正在建构成型的时代新秩序格格不入。

我们必须头脑清楚地面对互联网无远弗界的威力:数字时代的资讯爆炸,衍生出无穷可能性,互联网已经创造了一个真正属于“少数派”的时代。连“分众”与“区隔”市场经济都被崩解的今天,一个超级巨星固然能够依旧光芒不减、到处制造旋风,但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学生同样可能异军突起、鹤立群雄,成为明日之星。更甚者,有人依靠极少数的铁杆,就能威震一方,号令天下。这就是少数派用脑子要个性发挥能量的时代,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他们靠着文化差异与露骨个性展示,贩卖着高利润商品,他们创造密度集中的影响力,也书写深刻的历史定位,他们从少数中崛起,但光芒却能掩盖一个世代,甚至超越传统中艳俗的巨星们。唱片巨头们显然不愿理睬那些小丑般的“少数派”,所以他们永远都不会理解产业为何凋零。

一向追求大型化与大量化的音乐产业,早在“分众”与“区隔”市场时代就应付得有些笨拙与吃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投入更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来保有市场的占有率。而如今“分众”与“区隔”进一步分裂成“长尾”与“藤蔓”市场结构时,产业巨头们只能回头吃老本,关门疗伤,很难再起龙头作用。

什么是“长尾”与“藤蔓”市场经济呢?那就是在主体产品中像细胞分裂般,无限延伸出多向位、多样化的附属产品,这些附产品的产值与产能却是远远超过了产品主体本身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这样说来,每张音乐专辑的投资本身看似血本无归,但从其延伸出的长长尾巴所创造出的利润却能成倍数增加。这是数字时代产品细琐化、枝节化的营销特性,个性化与具有少数派文化特殊涵意的审美价值,成了“长尾”与“藤蔓”的蔓延轴心,于是著作权的概念在此完全失焦并显得淡薄无效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严格定义的著作权概念势必有解禁的需要:免费提供的mp3下裁有必要从侵权转换成推广的角色,制作费应列在宣传费的分项中,音乐贩卖与光盘销售不再是唯一的物流主体,音乐本身的完整性亦将被数字内容使用特性中的片段式、拼贴式或复合化所切割。权利将一而再、再而三被分化,但它同时也为音乐的再使用提供了无限可能的机会。当音乐从权利的角色转变成服务的角色、从纯粹商品转换成推广的核心媒介时,我们才有可能看出它的尾巴能长多长,它蔓延的触角能有多广。但这一切都必须从肢解传统权利开始。

我们在这个时代里所关心的,不是简单的只为保障著作权这样单一的财富,而是社会整体的富裕。唯有在富裕的社会中,人们才会去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才会去讲究自我个性化品位的呈现,也才有可能迷恋上数字世界中的“少数派”风格,进而成为“长尾”与“藤蔓”的增生剂。这时的著作权仅仅是个“母体”,当我们无法单纯地从其身上计算财富时,著作权似乎更像是个看不见的财富支配者。

在国内,从“少数派”到“长尾”与“藤蔓”市场经济,都有十分良好的成长土壤,数字信息的取得,有着由来已久的深厚基础以及高密度的人口条件,天成般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全新市场做好了准备。就看产业巨头们如何甩开长期以来被惯性所养成的惰性以及对知识产权理解的单一思维,迎向另一个音乐新文明世代的到来。

上一篇:又是香港制造 下一篇:鼠标:热门电视剧的新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