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兴区争十强 奋力实现新跨越

时间:2022-08-13 09:39:58

近年来,襄阳坚定争进全省十强的目标,心无旁骛谋发展,在应对危机中实现了弯道超越。200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1亿元,增长62.04%;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8亿元,增长78.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亿元,增长33.4%,在襄樊纳入全省考核的七个县市区中增幅均居第一位。

一、围绕“争进十强”目标,形成争先进位共识

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于2007年初明确提出了“实干兴区、争进十强”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争先进位的“路线图”,力争“三年进二十,五年进十强”。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我们大造发展氛围,坚持每天在《襄阳新闻》播出前,在电视荧屏上打出“实干兴区,争进十强”的字幕,并在全区上下广泛深入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照先进找差距,对区情进行再认识,从而在全区形成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共识。为了保证把这个目标落到实处,我们把奋斗目标具体化,将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度,落实到各个单位,具体到每个人头,一步一步往前推,在全区形成一种自我加压、倒逼发展的目标任务导向。近两年,襄阳在全省县域经济的排位每年都有较大进步,正稳步向着目标迈进。2008年在全省排位上升到26位,比2007年前进6位;2009年在全省排在19位,比2008年又前进了7位,顺利实现了三年进二十强的阶段目标。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县域经济要发展就必须高目标定位,只要按照既定目标发展下去,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保持连续进位的态势,今年进十五强,明年进十强。

二、围绕“争进十强”目标,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就襄阳而言,争进全省十强,关键是要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核心是加快工业化进程。近年来,我们坚持产业第一,首先是工业产业第一的理念,立足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以加速产业扩张为根本,以招商引资、企业成长工程为手段,着力壮大机电汽配、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培植壮大支柱企业。2009年,全区新增工业企业200家,达到1025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1家,总数达到159家。

1、依托东风公司襄樊基地抓配套,着力打造百亿级机电汽配产业。我们充分发挥毗邻东风汽车襄樊基地的优势,借“东风”,兴产业,着力做大机电汽配产业。目前,机电汽配企业已发展到近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家,形成了以长源东谷公司、邦乐车桥、博亚机械等企业为骨干的机电汽配产业群,拥有发动机缸盖、汽车连杆等10多个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汽配主导产品。长源东谷公司研发的13升以上柴油发动机缸盖,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东风康明斯进口替代产品,改写了我国不能生产13升以上柴油发动机缸盖的历史。博亚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拉弯矫直机占到全国85%以上的市场份额。2009年,机电汽配产业实现产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68%。

2、围绕农业资源优势抓龙头,着力打造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业。我们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目前,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81家。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家,形成了以鲁花、正大、希望、万宝等企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粮食年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油料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我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并被评为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去年,襄阳鲁花产值突破20亿元,万宝粮油产值突破15亿元,分别增长了99.8%和51.2% 。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前不久在襄樊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后,还专门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我区的邓城农资大市场和农业发展现场。

3、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抓商贸,着力打造百亿级物流产业。我们充分发挥襄阳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现已形成光彩、天润、国邦、邓城、新世纪、东风合运物流等各具特色的物流市场。汽车4S店异军突起,形成了一条包括盛世通别克、雪佛兰、东风雪铁龙、北京现代、广州本田、福特等2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汽车销售服务走廊,奔驰、奥迪等也即将落户襄阳。目前,全区物流企业发展到60余家。去年,物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过1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倍。

三、围绕“争进十强”目标,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近年来,襄樊的城市发展格局、发展空间、产业布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作为撤县设区的新城区,我们适应这种变化,根据襄樊市城市发展“北拓、东进”的战略布局,明确提出了依托主城区、融入主城区、发展新产业、超越主城区的城区发展思路,对城区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谋划和调整。

一方面,以发展新产业、建设特色城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区多园”的产业聚集发展平台,使襄阳成为襄樊最具生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工业新城。目前,全区已形成以深圳工业园为龙头,以襄阳经济开发区、伙牌工业园、光彩工业园、荣华工业园、创新工业园、机械加工工业园、乾昌工业园、食品工业园等工业园区为支撑的“一区多园”园区格局,建成区总面积近1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00多家。其中,市区共建的湖北深圳工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4亿元,建成面积6.2平方公里,入驻项目43个,总投资71亿元,在建项目26个,总投资40亿元。区镇合建的伙牌工业园,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聚集了襄阳鲁花、时瑞达机械、九天纺织等6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企业自建的光彩工业园,规划面积1120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8亿元,建成面积170亩,已引进光彩建材、东力机电等17家企业。融资兴建的创新工业园,规划面积4500亩,建成面积2160亩,已入驻长源东谷、博亚机械、嘉禾光电、盈乐卫生用品等各类企业51家。

另一方面,以融入主城区为重点,着力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形象,努力把襄阳建设成为超越主城区的现代化新城。为此,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路网、管网建设力度,先后投资4亿多元,改造了航空路、荣华路、交通路、华强路等城区主干道,开工建设了城市截污干管工程、城市排水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二是以提升城区商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结合城中村改造,开始规划建设八年七大板块的城市功能区。目前,已启动了云湾国际新城商住区、滨江滨河景观带、襄樊客运东站商务区等三大板块的开发。云湾国际新城以现代物流和高档商住为重点,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2008年10月开工以来,已完成投资10亿多元。滨江滨河景观带开发,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投资规模100亿元,目前已完成拆迁面积5万多平方米。襄樊客运东站片区的开发,于去年底启动,已完成92万平方米、2000多户村民的还建房和商务区规划设计,完成拆迁面积3万多平方米。为深圳工业园和汽车产业基地服务的占地近1.5平方公里,总投资40亿元以上的连山湖城市综合体工程,也已同深圳量科集团签订协议,即将启动。

四、围绕“争进十强”目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我们始终把优化环境、营造氛围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员全社会力量,把注意力、兴奋点都集中到“争进十强”上来。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引领发展。继续实行区“四大家”成员包保责任制,包招商引资任务,包重大项目建设,包重点企业发展。坚持每月召开两次督办会,专题研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引进的重点项目,实行一名区“四大家”领导牵头,一个专班负责,一名局长联系,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服务随着项目走。对分管的工作没如期完成的区“四大家”领导,在全区大会上说明情况;对完不成任务的局长实行问责;对没完成下达重要经济指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去年全区有4个单位因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而被一票否决。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合力发展。对经济发展有功人员,我们在经济上重奖,政治上重用。全区推行了分赛区竞赛活动,年初将各项经济目标细化分解,对完成情况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年终总评比。去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全区用于各项奖励的资金达760多万元。今年,又拿出了1000多万元重奖先进单位和发展功臣。与此同时,坚持在经济一线使用干部、考察干部、发现干部、选拔干部,优先提拔重用了20多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发展上成绩突出的干部,并向市委推荐了三名经济发展功臣为县级干部。奖励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热情。去年,全区共引进项目227个,协议投资193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46个,实际到位资金47.1亿元,有10个单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过亿元,完成任务最好的单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4亿元。

三是推行阳光政务促进发展。在全区深入开展“企业评机关”和“群众评科长”活动,切实解决“上热下冷、上急下缓、中间梗阻”问题。通过开展减环节、减时限、减事项、提效率的“三减一提”的服务环境建设,建立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了“低门槛、零障碍、高效率”服务。坚持“墙内的事情企业办,墙外的事情政府办”,及时查处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案件,依法严厉打击扰乱经济秩序、市场秩序的犯罪分子。

襄阳取得的成绩,只是加快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在2010年里,要按照襄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襄阳区GDP三年翻番的目标要求,以保增长为重点,以调结构为主线,大力实施促进经济提速转型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力争今年进入全省十五强。明年也就是在襄阳撤县设区十周年之际,实现争进十强的目标。

上一篇:外商投资是导致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下一篇:金融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