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资源植物播娘蒿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13 09:33:11

野生资源植物播娘蒿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初步研究了在全国广泛分布的、多用途的野生资源植物播娘蒿的植物学和农业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食品、食用油、营养保健、化工、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各种用途,并对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一野生资源植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播娘蒿;野生资源植物;特征特性;开发利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 Q949.7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79-02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播娘蒿属(Descurainia L.)一年生或越年生野生植物。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将其作为杂草来研究防除对策,导致播娘蒿的应用价值未受到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播娘蒿具有多种经济用途,从而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很多学者已经在不同地区对播娘蒿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 播娘蒿的植物学特征

早在明代朱橚(1360—1425年)在《救荒本草》一书中对播娘蒿的名称、产地、形态特征、性味等都进行了描述,把播娘蒿称为救荒野生植物[1]。播娘蒿的拉丁名为Descura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由Webb和Prantl命名,许多植物学方面的书籍及《中国植物志》[2]《江苏沿海地区原色种子植物志——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离瓣花类》[3]等书也都采用了此学名。

1.1 植物分类及形态

十字花科(Cruciferae)播娘蒿属(Descurainia L.)共有40多个种。据记载[2],我国有2种,即播娘蒿[D.sophia(L.)Webb.ex Prantl.]和腺毛播娘蒿(D.sophioides O.E.Schulz)。腺毛播娘蒿仅分布于,而播娘蒿在我国分布广泛,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播娘蒿[3]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高20~120 cm。茎直立,圆柱形,基部常呈暗紫色。茎下部有灰白色叉状分枝毛,向上渐光滑。上部分枝或不分枝,单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或具短柄。叶为三回羽状全裂或深裂,最终裂片条形,叶背多毛,灰绿色,叶长2~10 cm。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小而密,萼片4,直立,早落,花瓣4,长圆状倒卵形,雄蕊6枚。长角果线状,斜展或稍向内弯,长2.4~3.0 cm,种子每室1行,形小,多数,长圆形,稍扁,淡红褐色,表面有细网纹。花果期3—5月。

1.2 生态与分布

播娘蒿适应性极强,分布广泛,亚洲、欧洲、北美洲均有分布。在我国除华南外,各地均有分布[2]。主要分布于农田、田埂、荒地、沟旁、山坡,多以群落形式分布,是麦田、油菜田中的常见杂草。播娘蒿耐寒性强,据高宏波等在四川西部草原的观察,在川西草原分布较广,在许多地区生长茂盛,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地区仍生长良好,能忍受-40 ℃的低温,在春天低于0 ℃的条件下抽薹开花。它的高产植株可产8万粒种子,把播娘蒿从海拔3 500 m的川西草原引种到500 m的成都草原,也能生长、发育和结实。

2 播娘蒿的生物学特性

2.1 物候期及农艺性状

根据笔者2013年上半年对盐城地区野生播娘蒿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结果,其物候期为3月10日抽薹,3月21日现蕾,3月27日初花,4月20日盛花,5月9日终花,5月29日成熟;其农艺性状为植株高85 cm,最低有效分枝离地高度22.7 cm,一次分枝数6.5条,二次分枝数15.6条,单株角果数1 038.6个,单果粒数28粒,千粒重0.135 g,单株产量3.924 g。

2.2 栽培习性

根据周颂东等[5]研究表明,栽培播娘蒿无冻害发生,虫害较轻,主要在苗期有蛴螬和沟叩头虫等地下害虫危害。在薹蕾期少量植株有病毒病的发生,表现为心叶卷曲、萎缩、生长缓慢或停滞,有局部死亡现象。在成熟前,个别植株有菌核病发生,表现为主茎下部有病斑。而且播种时期同播娘蒿的发病率有相关性,即早播的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程度较重,而适当晚播则病虫害发生较轻。且播娘蒿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对植株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单果籽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有较大影响,呈下降趋势,且病虫害发生也显著增加,致使播娘蒿的产量明显下降。当密度为18万株/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1 278.0 kg/hm2。适宜的播期是10月上中旬,合适的栽培密度是18万株/hm2左右。

3 播娘蒿的多种用途

3.1 工业用油

播娘蒿种子含油量达44.2%~44.9%,其籽油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碘值高(176.3),干性强,可作为制造涂料、油漆、油墨、塑料、肥皂、剂、食品、高档化妆品的原料。由于播娘蒿的适应性极强,分布较广,产量较大,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用植物油源,开发利用价值很大[5]。

3.2 营养保健

播娘蒿种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罗 鹏等[6]、李孟良等[7]均报道播娘蒿种子油中亚麻酸的含量为38.13%~40.92%,其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37.62%~38.13%。亚麻酸属于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最新油脂营养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8],亚麻酸对人体具有特异性生理活性,可维持大脑和神经功能,具抗血栓、降血脂、补脑功用。研究表明[8-9],播娘蒿种籽油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刘 刚等[10]通过试验证明葶苈子油具有延缓衰老的活性。从开发利用ω-3脂肪酸植物油脂资源方面考虑,播娘蒿籽油有供作特种保健油的开发价值。

3.3 药用

播娘蒿全草及种子可入药,其种子称“葶苈子”,入药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等症[11-12];其种子中有较高含量的强心甙[12],葶苈子水提取物具有显著强心和增加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且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对心率、动静脉氧分压差及动静脉氧溶解度无明显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据陶桓晟等[11-12]研究,葶苈子油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葶苈子入药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与其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肾小球滤过量有关。对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肺源性心脏病均有较好疗效[12]。葶苈子中的苄基芥子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酵母菌等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他菌株菌有抗菌作用[12]。在医药上,葶苈子具有抗癌作用,对人鼻咽癌细胞和子宫颈癌细胞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葶苈子对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几乎无毒副作用[12]。

3.4 优质食用油

播娘蒿籽油营养丰富,亚麻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高,α-亚麻酸的含量也较高,芥酸的含量较低,且具特殊香味、口感好,是品质优良的食用油。特别是近年来发现,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人与动物都不能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摄取。播娘蒿将成为获取α-亚麻酸的新型植物资源[9]。

3.5 风味独特的野生蔬菜

冬春幼嫩播娘蒿茎叶营养价值较高,且风味独特。冬春幼嫩的播娘蒿可作为野生蔬菜食用。可以作包子、饺子、饼、馄饨等的馅,也可凉拌、炒鸡蛋、炒豆干、炒卜页、炒虾仁、做羹汤、拌豆腐等,还可以用作蛋汤、豆腐汤、粉丝汤等各种汤的原料。一般在食用之前可用开水焯一下,马上捞出,过凉水;再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淋干水分,去除其辛辣味。然后用其做成所需要的食品原料或食品、菜肴。

3.6 食品调料

播娘蒿种子营养丰富,其中脂肪含量为44.2%~44.9%,蛋白质含量为24%~34%,糖类含量为17%~20%,粗纤维含量为5%~7%,灰分含量为3%~5%。将播娘蒿种子炒熟后,用碾槽等研末,可作调料用[14],且具有特殊的香味,使菜肴风味独特。

3.7 牲畜饲料

播娘蒿植株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营养价值显著高于玉米秸,而与苜蓿干草相近。在春季缺少青饲料时,也可以作为牧草或加工成饲料[7,13](表1)。而且播娘蒿与苜蓿相比,株型高大,春季发育快,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不同时期的鲜草产量分别为:幼苗期2 331.45 kg/hm2,抽薹期2 553.75 kg/hm2,开花期2 680.05 kg/hm2,成熟期2 105.70 kg/hm2。

3.8 插花素材

播娘蒿的总状花序上花朵稠密,密密的、小小的黄色花朵,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趣,可用作插花的配材。由于播娘蒿植株体内含水分较多,易失水萎蔫,所以只能作为水插花的素材。

3.9 生物农药

将播娘蒿枝叶与水打浆过滤出的汁液,是杀灭蔬菜上蚜虫、青菜虫的良好生物农药[14],既不污染蔬菜,也不污染环境。

3.10 洗刷用具

播娘蒿植株成熟后的茎枝细弱,且有一定的韧性,可制成扫帚或一些供洗刷的用具。

4 播娘蒿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综上所述,播娘蒿适应性极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且对环境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细嫩植株可作蔬菜食用。种子丰产潜力大,含油量丰富,油脂的α-亚麻酸的含量高。种油可作为多种化工原料,也是优良的食用油和高级美容、营养保健品用油。种子(葶苈子)入药具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和延缓衰老的功效,特别是对一些癌症的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对播娘蒿的开发和利用,已日益受到油料工作者、食品工业界、轻工业以及医药方面的重视。从而,目前对于播娘蒿的各方面研究也迅速增多。

鉴于播娘蒿的特性、特点和诸多经济用途,其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在地广人稀的川西和青藏高原地区,以及有许多荒地和低洼地的边远贫困地区,开发播娘蒿资源,对发展这些地区的民族经济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在内陆地区,也可利用一些富余劳力,在野生播娘蒿种子成熟时,把山坡、地头、林下、沟河边、道路旁和一些荒地上生长的播娘蒿种子采收和收集起来,以增加其经济收入。一些从事作物育种的科研院所,可对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的播娘蒿进行引种和人工驯化、品种筛选和高产栽培试验等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培育出一些产量更高、出油率更高、油脂品质更好以及药用价值更高的播娘蒿品种,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及油脂工业、医疗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使我国在野生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方面再向前迈出一大步。

5 参考文献

[1] 朱橚(明).救荒本草[M].上海:中华书局,1959.

[2] 周太炎,郭荣麟,蓝永珍.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三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48-49.

[3] 于延球.江苏沿海地区原色种子植物志—裸子植物和双子植物离瓣花类科学出版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4-135.

[4] 高宏波,高福利,罗鹏,等.播娘蒿的初步研究[J].四川草原,1998(1):7-8.

[5] 周颂东,高宏波,高福利,等.播娘蒿引种栽培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8(4)560-562.

[6] 罗鹏,高福利,高宏波,等.特用油料植物播娘蒿[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1):28-32.

[7] 李孟良,祝利海.野生油料植物播娘蒿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3(4):24-26.

[8] 刘忠良.南葶苈子提取物调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0,18(1):15-17.

[9] 杨天奎.α-亚麻酸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中国油脂,1990,20(3):45-49.

[10] 刘刚,刘东,张晓喻.播娘蒿油对果蝇和小鼠衰老影响的初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295-297.

[11] 陶桓晟,罗霞,杨志荣,等.南葶苈子油抗抑郁作用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5(1):185-187.

[12] 王妍,贡济宇.葶苈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39-40.

[13] 李孟良,高志炜.播娘蒿不同生育期鲜草产量与营养价值[J].草业学报,2004,13(5):66-69.

[14] 张晋民,余星,张晓峰.简介野生新油源播娘篙[J].粮食与油脂,1995(6):49-51.

上一篇: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下一篇:宣化县洋河堤防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