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探讨

时间:2022-05-16 06:10:19

固原市原州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探讨

摘要 固原市原州区天然林保护工程自2000年启动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阐述了固原市原州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为今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做法;成效;问题;对策;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90-02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处陕甘宁3个省区交汇处、西兰银经济带中心区域,辖3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4个乡,总人口45.87万人。东与甘肃环县接壤,北与中卫市海原县为邻,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固原市的泾源县、西吉县相连,地理位置优越。区内海拔1 470~2 900 m,地势南高北低,土层相对深厚,主要有山地灰褐土、山地草甸土、黑垆土、湘黄土及黏性棕钙土壤,年平均降雨量471.2 mm,并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多,6—9月降雨较集中,为326.5 mm,占全年降雨量的69.3%。全年日照时数为2 527 h,年均气温为6.2 ℃,低于全区5~9 ℃的平均气温,年积温2 263 ℃,干燥度1.63,无霜期103~148 d。国土总面积2 756 km2,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0.52万hm2,其中,有林地0.53万hm2;疏林地0.02万hm2;灌木林2.81万hm2;未成林地4.30万hm2;无林地2.80万hm2;苗圃地0.06万hm2。森林覆盖率为12.7%。

1 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是保障

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责任的要求,成立了以主管林业副区长为组长,林业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划片分区,把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管护地块和管护人员身上,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包片领导、责任单位责任和护林员职责,使得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确保了天保工程顺利实施。

1.2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基础是关键

一是夯实组织基础。新建或翻建了11个基层林场的场部,对禅塔山林区5.4 km道路进行了硬化。给基层林场、林业站配备了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成立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专门负责工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二是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修建林区道路85 km,设置封育围栏160 km。树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标志碑15个,树立大型管护标志牌、森林防火牌、封山育林牌8块,建立林木有害生物监测点21个,有效提高了管护成效。三是加强防火装备投入。建防火物资储备库1处,了望塔3个,防火检查站1个。森林防火指挥车3辆,防火运兵车1辆,配备防火巡护摩托车5辆,风力灭火机30台,太阳能发电机10台,3号扑火工具和其他防火器械1 065件,提高了森林防火应急能力。四是扩大苗木培育规模。种苗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支撑。2000年以来,原州区共建设1个采种基地和2个中心苗圃,全区育苗面积达到2 000 hm2,采种基地600 hm2,每年出圃云杉、油松、漳河柳、新疆杨、花灌木等各类苗木2 000万株以上,生产柠条籽种1 500 t,不仅满足了本区造林绿化的需求,同时还销往陕西、甘肃、内蒙等周边省区。

1.3 严格标准要求,规范管理是措施

一是建立了原州区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该管理信息系统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对象,研究和集成遥感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专业化、流程化技术;应用相关科研成果,开发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系统、栅格数据处理工具,实现天然林工程项目作业地图、项目属性、项目进展、项目验收的各类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分析,并提供栅格处理工具辅助天然林图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专题图制作,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二是严格工程实施。原州区按照“总体规划,分年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从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抓起,强化责任落实,做到了组织、人员、资金、检查“四到位”,图、表、卡“三统一”,档案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有据可查。三是规范资金管理。按照 “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严格资金管理使用,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依据项目批复和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工程项目预决算制度,聘请审计部门定期进行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切实规范资金使用。四是严格档案管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办公室3名工作人员管理档案,有专门档案室,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并喷绘上墙,明确了工作职责。各年度工程实施方案、工程作业设计、计划与资金管理档案和账册、规章制度等纸质档案齐全整齐,办公设施齐备、有序。

1.4 创新管护模式,完善机制是手段

探索具有原州区特色的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办法,建立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责任管护模式。全区共有专兼职护林员561名,管护9.473万hm2森林资源。一是建立了国有林地专职护林员管护责任制。国有林场根据辖区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及地理位置,进行林地分区划片,每个管护片区设置2~3个专职护林员,确定管护位置与面积,落实管护责任制,明确责任区界线和管护内容,建立森林管护责任区的资源管理档案,做到“人员、标志、地块、责任、奖惩”五落实。二是实行集体林地国有林场代管制。对靠近国有林区、生态移民迁出区及距离村庄较远的集体林地,实行国有林场代管,设立管护站。三是实行集体林地双层管护责任制。各乡镇集体林地实行乡镇护林员与承包户双层管护机制,乡镇护林员按照包村包片的办法,责任到人,退耕还林地由退耕户管理。四是在人口密集区建立集中管护责任制。对交通较为方便,人口密集区聘请护林员,并建管护站,与护林员签定长期管护合同,实行定点定员管护。五是建立了家庭生态林承包管护模式。根据林权权属,以森林管护责任制为前提,由有能力的组织或个人承包造林,承包管护,开展林下经济。

1.5 构建社会共识,宣传教育是基础

原州区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范围,丰富宣传内容,积极为天然林保护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和简报信息、手机短信、专题片等形式,让党政领导、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了天保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意义和实施情况,提高党政领导的重视度和全社会的关注度;二是在天保工程区出入口、主要交通要道树立大型管护宣传牌、森林防火牌、封山育林牌等8块,刷写固定标语100条左右,散发宣传单逾4万份,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保护森林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提高了天保工程的社会影响;三是在工程实施区的显著位置和森林资源分布集中的区域树立标志碑,刷写护林防火标语,警示进入林区人员注意防火、严禁破坏森林资源,使爱绿、护绿意识深入人心,管护措施落实到每个角落。

1.6 强化工作措施,保护资源是重点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天保工程区森林管护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管护力度,切实管护好天然林资源。一是强化林政执法管理。每年积极参加“绿盾行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加强林木有害生物防治。依托项目支撑和技术力量,建立起监测预报、示范试验、综合防治体系,使林木有害生物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有害不成灾”的防治效果。三是健全管护网络。建立健全了区、乡(镇)、村(林场)3级管护网络,层层签订了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职责,落实管护措施,提高了管护效果。四是加大封育力度。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原州区共实施封山育林1.2万hm2,设置封育围栏160 km,设置对照样地15处,埋设了固定标志牌25块;五是加强森林防火和禁牧封育。通过设立检查站、限制野外用火、加强特殊人群监管、签订责任书、封育围栏、重要节点和地段24 h值守等多种方式,实行常态化巡查和定期督查等,有效防止了森林火灾,降低了人为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发生率。

2 取得的成效

原州区自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全面落实“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把“扩总量、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正确处理资源管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护网络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护机制,落实管护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管护面积由实施初期的2.22万hm2增加到9.47万hm2,森林蓄积量由5.25万m3增加到9.61万m3;森林覆盖率由 8.4% 增加到 12.7%,封山育林1.20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500 km2。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林分结构更趋合理,林草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自然修复能力显著增强,气候条件逐步改善,风沙、旱涝和冰雹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切实改善,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环境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为原州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护面积逐年增加,管护难度加大。随着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管护面积逐年增加,点多面广,管护区内草木茂盛,加之缺乏交通工具,管护难度大;二是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护人员严重不足。随着管护面积大幅增加,现有林场设置和布局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主要表现为管护人员少,管护面积大、分布广、路途远,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天保管护费主要用于护林员管护报酬,工程区内农民群众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没有充裕的资金发展林下经济等,后续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群众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四是国有林场基础薄弱,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管护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护林点少,交通不便、饮水困难、通讯不畅,缺乏防火器械,无防火巡护车辆,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对策

4.1 建立资源管护长效机制,强化管护效果

国有林场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实行专职护林员管护,专职护林员由各国有林场在职职工构成。根据辖区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及地理位置,将林地分区划片,明确责任区界线和管护内容,把任务落实到人头,建立长效管护责任制,健全资源管理档案,做到“人员、标志、地块、责任、奖惩”五落实[1]。

4.2 健全效益监测及信息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在天保工程区再设立一批监测点,对天保工程实施前后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森林植被群落、野生动物种群变化和水土流失等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天保区森林资源动态及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不断完善保护和防控网络,建立森林防火信息平台,天保工程资源管理档案库,为客观评价天保工程实施成效提供科学依据[2]。

4.3 推行承包经营管护模式,着力发展壮大后续产业

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引导有能力的组织或个人承包荒山荒沟,由承包者造林、管护,在林地权属不变的情况下,与承包者签订中、长期管护与经营协议,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扶持其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发展林下经济,最终实现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促进天保工程区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双赢[3]。

4.4 增加国有林场或管护站建制,完善集体林地国有林场代管制度

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推进,原州区集体宜林地面积大幅增加,遍布全区11个乡镇,管护难度也随之增加。下一步,原州区将加大力度,采取封育、人工造林的方式,恢复移民迁出区的植被。并申请增加国有林场或管护站建制,在面积较大生态移民迁出区成立国有林场或林木管护站,实行国有林场代管,确保管护效果。

4.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管护质量

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对偏远国有林场道路进行修缮,配备防火交通工具,增加扑火装备,解决饮水、移动信号覆盖不到等实际问题,改善林场工作、生活条件[4]。同时,提高造林补偿标准,增加日常管护经费,从而确保造林质量和管护效果。

5 参考文献

[1] 景佩玉.规范管理 开拓创新 宁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显著[J].宁夏林业通讯,2011(2):9-13.

[2] 方小宇.宁夏原州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践与效果的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3] 黄泽云.宁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发展与对策[J].宁夏林业通讯,2013(1):21-24.

[4] 黄泽云.试论宁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与发展[C]//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2012:4.

上一篇:结香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下一篇:降香黄檀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