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家族六百年传奇

时间:2022-08-13 07:06:38

金庸出生在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今年公历9月15日)是海宁观潮的最佳时节,很多游客前来饱览“一线横江”的绝景。

“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

“恕毙绽丛从诖呵锸逼凇9元前676年,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子爵,“食采于艘亍保便姓了“恕保在山东一带繁衍生息。五代十国时期,耸铣鱿至说谝晃幻人,南唐军事将领查文徽。其弟查文徵一家迁徙到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定居,直到元末天下大乱,后人髓ご着妻儿老小,沿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坐船躲到嘉兴。经朋友介绍,髓さ胶D袁花镇一户人家当家庭教师。他欣喜地发现,袁花镇依山面水,土地肥沃,民风淳厚,跟婺源很像。更巧的是,婺源有个凤山岗,海宁有座龙山,合起来便是“龙凤呈祥”,正是吉兆。于是,髓ぞ偌叶居这片“福地”,一边“勤恳耕作,敦睦乡里”,一边“以儒为业,诗礼传家”。

从迁海宁的第二代开始,思冶愠晌有名的“文宦之家”。第一位显达之人是查瑜之子查恕。他一心一意钻研医术,外号“艘惶”,只要一帖药就可治好病,且医德很高,为穷人免费治病,闻名江南。他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赞赏,被任命为太医院国医,获赏一品冠服。

大约过了100年,弘治三年(1490年),第五代查焕考中进士,成为查家登科甲的第一人。明朝一代,查家中进士6人,其中查秉彝、查志立、查允元祖孙三代连中进士,在当地传为盛事。

到清朝康熙年间,耸霞易迦硕〕过300人,进入全盛时期。十余人考取进士,5人进入翰林院,其中查慎行(原名怂苗觯、查嗣、查嗣庭更是亲兄弟三人同为翰林院编修。思乙虼擞辛恕耙幻攀进士,兄弟五翰林”之誉。查舁(音同“鱼”)陪皇帝在南书房念书,成为康熙近侍,康熙亲笔题写了“澹远堂”的匾额赐予他,并赐予一副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寥寥十余字,勾勒出康熙对思业氖⒃蕖4送猓康熙还陆续为思姨庑戳恕熬匆堤谩薄“嘉瑞堂”的匾额,恩宠冠绝一时。可惜的是,康熙御笔的匾额和楹联,已经毁于战乱。如今悬挂于旧居的是复制件。

两场文字狱的折磨

“黄宗羲神色惨淡,摇了摇头。顾炎武却自斟自饮,一口气连干了六七杯。吕留良道:‘二位此来,可是和《明史》一案有关吗?’……黄宗羲道:‘我二人来此,乃是为了伊璜先生。小弟和顾兄前日得到信息,原来这场《明史》大案,竟将伊璜先生也牵连在内。我二人前日晚上匆匆赶到海宁袁花镇,伊璜先生并不在家,说是出外访友去了。炎武兄眼见事势紧急,忙嘱伊璜先生家人连夜躲避。’……顾炎武道:‘这次《明史》一案如此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当是鳌拜意欲挫折我江南士人之气。’”

这是金庸《鹿鼎记》开头一段文字。其中提到的伊璜先生,正是金庸先祖思套簟I朴诳瓶嫉思易拥芸堪斯晌恼伦呦蛄思易逍耸,然而同样是文字,却给他们带来了不祥之兆:“明史案”牵连到了他们家族。

明末清初,浙江一户姓庄的大户人家编了本《明史辑略》,请了16位名士帮忙修订。思套粢彩盏搅搜请,但他生性谨慎,并未答应。书成之后,为了扩大名气,庄家自作主张,将思套舻拿字列在修订者之中。此书大量刊印,流传甚广。清初权臣鳌拜以书中有“讽刺朝廷”的内容为由,下令彻查,杀戮上百人,思套粢浴按竽孀铩北慌醒斩。幸好之前思套粼缭绲鼐蜕鲜檎憬官员,声明自己并不知情,再加上与康熙关系密切,几经周折,他才被放出来,海宁思医男颐庾铩

几十年后,康熙去世,雍正即位,思以僖裁挥姓庋的好运气了。1726年,“科场案”爆发。礼部侍郎怂猛ピ诮西主持乡试,出的考题中有一个“止”字,“止”,正是去掉了“雍正”之首,犯了“砍皇头”的大忌。怂猛ト胗,思300余名男丁被杀、被流放,女人全部罚为奴仆。

比扼杀生命更狠辣的,是扼杀思业目瓶蓟会。雍正以“出了怂猛フ庋的士林败类”为由,下令浙江6年之内不许进行会试。诗文尽毁,书生无路,这才是思艺嬲的灭顶之灾。

这场文字狱的背后,还有更深的政治恩怨。怂猛サ牟呕,深受雍正舅舅隆科多的赏识。隆科多因为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一直居功自傲。雍正坐稳皇位后,对这个跋扈的舅舅不能忍受,开始清算隆科多一党,受到隆科多赏识的怂猛プ匀辉诮倌烟印

“科场案”夺走了思沂人的生命,据说最后活着回到海宁的,只有怂猛サ母绺绮樯餍幸患4口,但它没有摧毁查氏的文气。松餍写哟瞬辉偃氤为官,一是醉心写诗,培育出一个新的耸霞易迨人群体,这批人出了100多部著作,到乾隆年间,其中一部分被收入《四库全书》。二是醉心藏书,松餍薪ㄆ鸬摹暗檬髀ァ保加上思依代传下来的“澹远堂”“双遂堂”“查浦书屋”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图书馆。

这也算因祸得福,思也辉侔阎匦姆旁诳凭偕希而是专注于文学,终于泽被后人。金庸就说过:“家中藏书很多,幼时虽然看不懂,但找书很方便,不仅有古书,还有新书。家人间的活动也很文雅,闲来多是下棋、看书。”

如今有文人,也有实业家

到了近现代,思胰面复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既有诗人查良铮(穆旦),也有教育家查良钊、查良鉴,还有“纺织大王”查济民。

第19代的查济民出生于1914年,少年时就对纺织工业有浓厚兴趣。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泱泱大国,纺织工业是大有出路的。

他从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染织科毕业,历任常州、重庆、上海等地纺织染厂的工程师、厂长、经理。1947年查济民不仅是一名实业家,也是知名的“政治智囊”。1992年,他担任首届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在《基本法》草案出台、香港回归等众多历史性事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荣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更难能可贵的是,耸系募易迩浊樵诓榧妹裥闹欣酉铝松钌畹挠〖恰8母锟放以后,查济民不顾古稀高龄,满腔热血,奔走于祖国各地,开始投资办厂。

他在海宁筹建纺织企业,建起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准的工厂。记者在海宁采访时,随便问一位乡亲,都能说出查济民名下的几家公司。查济民90岁高龄时,还主持重修耸霞移祝连接起了断裂百年的家族史。2007年3月,查济民辞世,家谱主编者之一吴德建对记者说:“他对家乡的感情可谓至诚至深。”

比查济民小4岁的晚辈查良铮(穆旦)是一位著名诗人,在大陆名气很大。他属于从海宁分衍出去的“北恕薄C鞒中期,海宁耸系谌代中有一支迁往北京、天津一带,经营盐业发家致富,成为有名的商人,被称为“北恕薄

这一支多以经商为主,很少涉足官场,因此在海宁耸系牧匠∥淖钟案中得以幸免。查良铮正是“北恕钡暮蟠。他中学时开始写诗,翻译了普希金、雪莱、拜伦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因为南北两地,查良铮和查良镛一辈子都没见过面,但两人的生命中有着惊人的巧合。查良铮是把姓“恕辈鹂成“木”、“旦”,然后用“穆旦”做了笔名;而查良镛则是将名“镛”成“金”和“庸”,用“金庸”做了笔名。

在近代文坛,金庸还有一位近亲徐志摩。海宁徐家也是望族,和思医嵛姻亲,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唤徐志摩表哥。小时候,金庸跟母亲回徐家,见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表哥。当时徐志摩已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剑桥大学写的《再别康桥》一诗已脍炙人口。

七十多年后,金庸以81岁的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续写了家族文人的名校缘分。

上一篇: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 下一篇:在爱尔兰追逐叶芝的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