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体育主题单元设计的策略

时间:2022-08-13 06:52:52

浅议小学体育主题单元设计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体育课堂应该是流淌着情感,能动的课堂,激励评价的课堂,更应该是紧密地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的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探索等自主学练活动,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提高主动性。体育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体育与生活的关系,体会体育就在身边,感受体育的趣味和作用。怎么让学生带着所学的体育知识走进生活,在应用中体验、验证与发现,在教学中,不同的层次水平的同学怎样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笔者一直是在实践中追寻着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体育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在当今这个弘扬以人为本的时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这就是新课程下、新时代下我们所要极力倡导的体育教学“生活化”。

一、小学体育主题单元设计策略

(一)主体性策略

1.自主选择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在对学生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基础状态与学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强调充分挖掘学生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每一节课留15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学生可以自创,也可以参照教师提供的教材内容(跳绳、踢毽、玩纸牌片)练习。

2.互帮互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确认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老师。随着多元信息渠道的畅通,学生探究知识的渠道很多,我们理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操作方法:

(1)课前布置学生挑选感兴趣的活动(跳皮筋、纸牌片、跳方格的玩法),自由组合成4人一组,其中一人是小组长。

(2)分工合作寻找玩法,也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寻求玩法。

(3)教学展示。请几组上来同时表演,教师进行组织工作。

(4)每堂课教师上20分钟主教材,剩下的15分钟由学生2人一组合作活动,还有5分钟教师讲评。

“互帮互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

(二)生活化策略

体育生活化是体育积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所需的体现。要实现小学体育生活化有效发展,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教材毕竟是相对静止和有一定局限的,学生的生活则是丰富多彩和动态的,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1.模拟生活情境,增强生存能力

体育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体育素材,创设某种特定情境,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发现生活素材或情景,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体育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例如:水平一一年级《爬行》的教材,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爬行教材的设计重点放在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上。老师利用体操长凳,让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爬行,在宽松环境下,学生欢快自主地进行练习,教师对所模仿的动作不作具体规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模仿、比较和讨论,琢磨“爬行”的主题。为今后学习队列体操中的高姿与低姿爬行打下基础,也为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需要打下基础。

2.模拟生活情境,解决环保问题

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十分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少年儿童是环保建设的生力军,怎样将环保这个社会化问题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呢?在设计“快乐的小足球”主题单元时,我根据水平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废报纸”作教具,自己设计障碍物,用有趣的练习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运球过障碍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开拓思维能力。用完的报纸请同学放进垃圾桶,让学生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也体验到环保工作的快乐。

3.模拟生活情境,探究合作学习

生活即教育,体育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时下的独生子女体会不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陶行知先生的著名诗歌《手脑相长歌》形象地指明了教育的宗旨是既要让学生学会用脑,又要让学生学会用手。而体育教学的生活化设计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感悟生活,又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自主学习。《大丰收》这节课,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废报纸自制“丰收的果实”,通过自然而然的活动层层铺开(运动:播种——动手:浇灌——劳动:收割——搬运)。学生通过想象和模仿,学会了播种、浇灌、收割等基本技能,发展了学生的负重和奔跑能力,老师设置一个学生熟悉的丰收情境,不仅让学生学会丰收,在劳动中体会快乐,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模仿、合作交流等方面有快乐的体验。

(三)趣味性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运用游戏、品德行为模拟再现等手段创设情境,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刺激,使之进入特定的氛围之中,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

1.游戏竞赛

心理学家根据游戏过程中游戏者的互动程度和性质把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互动型游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设计互动型游戏竞赛,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游戏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成长的萌芽,有兴趣的人,就会感到生活丰富多彩,人生充满欢乐,从而视野开阔,胸怀豁达,保持乐观情绪和蓬勃朝气。有了兴趣,就能体验到愉快和满足,即使付出很大的体力或精力也不感到疲倦,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喜欢表现,是培养兴趣、锻炼意志的关键期。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其实是一种移情训练。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色位置,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感知社会情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这样的换位思考,使学生能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言行,重新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四)体能化策略

1.素质练习

每一节课留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身体的素质练习,作为体能储备。身体素质练习以补充性为主,比如:投掷课以上肢的练习为主,在素质练习阶段就以下肢练习为主。球类的练习中以下一节课的球感练习为主。素质练习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练习方法学生自主选择练习。

2.体能作业

学校的练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适当的体育体能家庭作业就是对体能贮备的补充,体能作业以适合学生练习的手段为主,应该简单易行。比如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柔韧性的练习等等。学生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和家长一起练习。

二、小学体育主题单元设计的注意要点

体育生活化是以实践为主要方式,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外在表征,是学生的主体建构和创新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学习过程的总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生活化设计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让学生在与各种生活环境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此过程中,他们的道德情感会不断加深,各种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知识不断积累,从而会加深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意识,形成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和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2.要课外活动,更重课内实践

生活化体育主要是学生的课内实践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必要的时候向课外多延伸,因此,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极为突出。然而教师往往认为实践活动之类的教学行为是属于课堂教学以外的事情,所以大多课堂教学内容,一旦延伸到课外去进行,便感到无所适从,发挥不出必要功能。所以我们在安排学生课外活动的时候,课堂之内的实践更重要,我们要利用课堂的人际资源,设计一定的实践模式,让学生在集体互助下完成对生活体育的实践,更能增加学习的有效性和实践效果的理想性。

3.热热闹闹不等于活动有效

在教学实践中,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追求表面热闹的现象还非常普遍。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通过对学习活动结构的分析,便能有效避免活动设计简单化倾向,使生活化设计真正具有创新价值和实效性。

体育主题单元生活化设计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我们更要深入课堂,研究生活体育,努力把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使体育教学发挥更大的育人效果,使体育教学为学生的成长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

(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212003)

(江苏省金坛常胜中学213241)

上一篇:见习不是逃避 下一篇:北京市举行第六届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