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差异调查

时间:2022-08-13 06:47:47

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差异调查

摘 要: 以西华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并在问卷调查之后进行访谈以便对结果进行辅助和补充。本文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规划(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自我调控(情绪调控和行为调控)、自我评价四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不同背景变量在自我管理能力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找出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校、家庭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差异分析

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到国家,中到城市,小到企业都离不开管理这种活动。具体到每一个人,也都有对自己进行管理的问题。大学对于我们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学会为人处世的重要成长阶段,能否有效地实施自我管理,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是会产生重要影响的。21世纪是一个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来说,要在社会上立足,除了 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学会自我管理以及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培养较强的自我管理将无论是对他们自身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次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展开的,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它们存在的原因,并为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范围 。西华大学本部学生共256人,收回有效问卷245份,被试构成如下:按性别来分:男生134人,女生111人;按家庭出身来分:城市156人,农村89人;按家庭构成来分:独身子女180人,非独生子女65人。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分析是通过自制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形式展开的。该问卷共有15题,包括行为管理、包括行为管理、情绪管理、认知管理和时间管理四个大的方面。其中,行为管理包括学习行为和日常行为管理;情绪管理包括情绪稳定性和情绪调节的管理;认知管理包括自我定位和目标设置的管理;时间管理包括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管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在情绪管理上,男生优于女生可能是被试的男生来源大部分是属于工科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工科生具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表现和控制能力。

在认知管理上,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源于女生更细心、务实,更清楚自己的预期目标和现实差距,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在通往设定目标的路上给自己制订了严谨周密的计划,并懂得有意克制自己的行为表现。

在时间管理上,产生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经管类院系对学生的管理更具系统性,而未来教师的头衔对女学生有更强的约束性,抛开师范的源头,女生的自生特点,相对于男生来说更稳定,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而行为管理上,男生表现出优于女生这可能与我们中国的社会文化教育的背景(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从社会文化要求和社会生活现状来看,男生往往被要求有更高的自信心、自我肯定,所以在大的社会环境中男生被赋予了更多的重任和要求,因此男生都在不停地努力达到社会对男生的要求和标准,这也潜在地影响男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因此男大学生行为管理能力略高于女大学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

(二)不同年级在自我管理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分析

从样本收集的大一、大二和大三的样本数据在自我管理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了自我管理能力和大学生入学的先后及其年龄大小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进入大学的学生都是成人,在智力、能力和人格方面已经发育成熟了。当然,自我管理能力也已基本形成。如果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学校、教师和大学生自身没有特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应该不存在年级差异。这一结论给大学教师和学校提出了契机,同时也为本文的研究带来了更大的价值。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是势在必行。

(三)年级在自我管理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时间管理维度上差异显著。出现这一差异原因可能在于,大一刚入学时,新生对新的环境充满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对一切事物比较新鲜,加上高中和大学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很容易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上出现松懈,降低原来学习的标准,身边的榜样示范减少,娱乐性活动增加,手机电脑等的普遍使用减低了学生的专业钻研欲望,而转向对新鲜、自由生 活的享受。随着年龄的增加,周围的同学相继有了自己的目标,加上对自生责任心的考虑以及社会就业形势的严重,激励了大学生设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有效、系统的掌控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理想的实现,缩小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在四个维度中,认知管理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有能力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临近毕业,学生的现实自我开始发生转变,学会成效的安排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从而跟进社会潮流对大学生转型为真正社会建设者的要求,以备以更好的姿态、素质融入到工作和新的生活环境中。

大二大三相对于大一大四有更好的行为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大一是大学生踏入另个环境的过渡期,无论是学习方式还是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转变,宽松、自由的生活、学习氛围容易使他们产生懒散、好逸恶劳的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大二、大三在度过大一这个随性的年级后,逐渐意识到大学的学习任务和自我成长的必要性,离开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愿加重,合理的安排学习,有计划的增强社会技能,并懂得利用高年级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加强自己的含金量,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具体表现在各种各样证书的报名考试以及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大四时,毕业生对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在意较少,有针对性的投入到工作中,例如相对于专业知识的提高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增强自己职业规划中所需的技能,尤其是口才和人际交往的学习[3]。

(四)科类在自我管理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科类大学生在行为管理上差异显著。分析其原因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首先学科环境,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来说,课程的密度较大,参加实践的机会要略大于文科生。课程密度大会使理科生对学习、科研的投入要大,那么日常娱乐、休闲时间就会相对减少,而理科生的课程难度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理解和应用上。[4]文科类专业,知识密度小,对学生的理解力要相对减少,所以出现考试时,文科比理科更容易通过的状况。其次,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高于文科生,而文科生的语言和情感,天赋略胜一筹,于是在人生规划和行为活动上,理科生的实践性要高于文科生。

通过我们的调查与研究,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能力水平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他们周围身处的环境以及他们自身的约束力,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不是忽视或放弃对学生的严格教育和管理,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之上实践“以学治学”,运用更好的管理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严中华.大学生自我管理技能开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谭树华,郭永玉.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5)

[3] 黄朝晖,张平.论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4] 郭海龙.国内自我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出路探讨[J].重庆社会科学,2005(01).

[5] 贺小格.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4(08).

上一篇:重污染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试论如何建构图书馆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