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为富翁

时间:2022-08-13 06:08:30

假如人人都能老老实实执行下面这些理财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

区分“投资”与“消费”

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而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文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第二个理财概念:

先储蓄后消费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工资的10%,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的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有超额完成,剩下的钱才会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

剩下的才是财富

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出中国人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的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

一般的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几千美金。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那么,您记住这些理财概念了吗?愿您能成为百万富翁。

宋仁摘自《新闻世界》

上一篇:风华绝代青海湖 下一篇:从历史长河中奔腾而来的藏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