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大召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时间:2022-08-13 04:44:58

呼和浩特大召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位于城市中心区日益衰退的历史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双重任务。呼和浩特大召寺历史街区是以大召寺为中心的多功能混合区域,区域内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商业街和少数民居。2005年起,市政府对大召寺历史片区进行保护与更新。但是在改造后的大召寺历史片区却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针对当前公共空间设计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 ;公共空间;地域性 ;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and reform of human history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conten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located in the city centre declining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the face of the dual task. Hohhot big called the historical block is called the temple of the great temple as the center area multi-function mix, keep good jurisdiction areas and a few hous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ince 2005,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called temple of history for protection and updated. But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in big called temple for history has introduced a some problems, especially in public space design. This article from that starting poin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ublic space design of the problems and defects in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historical block; Public space; Regional; Humaniz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与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紧密结合的,好的历史片区公共空间可以增强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可达性和认知性。他们共同作用可以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空间体系,在塑造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环境,创造丰富的公共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二、项目更新背景

呼和浩特旧城区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其中国家级文物单位大召寺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召寺,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帝庙”等多种称谓,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也是呼和浩特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大召寺历史片区改造项目工程于3月份正式启动,以大召寺旅游景点为中心,在周围辟建绿地广场,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商业景观街。现在,大召寺历史片区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成为呼市的一处旅游文化景点。

三、公共空间更新分析

大召寺历史片区的改造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首先推动了首府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的有机融合,也使旧城区的价值得到了强势回升;其次改造工程不仅消除了旧城发展的障碍,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改善了旧城环境,再次增加了公共设施,在突出传统的历史文化,挖掘旧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发展了呼和浩特旅游经济,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最后大召寺历史片区改造后,不仅承担起了带动蒙元文化,草原文化以及佛教文化发展的重任,而且还有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品味的重要作用。但是,改造后通过观察与调研,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1 空间设计缺乏整体规划,空间缺乏整体性。

2 缺乏对传统文化、旧有生活、民俗特色等内容的保护思考。

3商业空间和文化空间缺乏复杂和多样性。

4缺乏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场所精神的缺失。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得出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没有明确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出现是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

一种措施,是城市发展“新陈代谢”的一种重要手段。城市公共空间既是承载城市活动的物质空间也是人们体验城市的主要领域,它对周边城市空间所能起到的整合作用和催化作用,对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衰退和功能性衰退,以及缓解城市发展对市民造成的精神层面的问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能否发挥公共空间的这些积极作用对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和达到预期的目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公共空间缺乏人性化。

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留出足够的休息场所,并配以适当的街道和广场小品以及配套设施,供人在此休憩、交谈或观赏往来的街景,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增加行道树、灯具、雕塑、小品、花坛、休息座椅等小品,并划分空间层次。行道树是最亲近人的生态元素,而且树冠标示出步行空间的合适尺度,不同尺度、形态的树种组合还可以划分出层次丰富的围和界面。尺度宜人的雕塑、小品同样可以对公共空间进行过渡,别具特色的雕塑和小品设置会成为环境场所的标志,增添环境的趣味性。灯具划分空间的效果在夜晚更加显著。座椅标示出停留空间,鼓励行人与建筑及环境发生更深入的交流.

2对空间使用的限定。在大召寺公共空间中,并没有很好的对人车进行分流,而且,由于涉及的缺失,使得车辆随意停放在广场上,严重影响了广场的美观和使用。所以,应当对空间进行限定和划分,划分方法可以通过铺装或者高差这两种方法。铺装是一种纯视觉的划分方式,通过地面铺装材质的种类、色彩、肌理、图案等可以划分出公与私,动与静的空间领域。高差相对于铺装,可以比较明显地划分出公共空间层次,使公共空间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多样性。而且在呼和浩特这样的北方城市,利用高差可以创造出更加适合当地气候的公共空间。

最后,空间设计缺乏地域性。

地域性是在城市长期发展变化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对城市公共空间尺度,审美,舒适性,便捷性等一系问题的判断,因此好的公共空间汇聚着城市的地域特质,包容着多样性的公共生活,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面貌。

抽象地域文化要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融入空间组合之中,就可以通过深化公共空间的主题,来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在延续地方“文脉”,突出城市特色,及营造可识别性强的城市意象系统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呼和浩特大召寺改造中,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足,笔者建议在后期改造中,应当增加一些民族和宗教的象征性雕塑以及小品等。尤其是在前广场上,应当增加些可以烘托佛教的小品,使人们在逐渐靠近大召寺的过程中,由世俗的浮躁心情逐渐向佛门的清净转变。而在周边的绿化带中,应当增加些关于民族的雕塑及小品,是得整个广场能体现出民族特色,也更有趣味性。

结语

通过对大召寺历史片区改造前后的分析,对现有改造成果进行评价,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改造确实非常必要,并且这次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设计之初就从整体上考虑,将整个历史片区一同规划,在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的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第二,将改造预期和改造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公共空间设计不足并且改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希望在进一步改造中,可以增加公共空间方面的改造,营造出更加人性化,充满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 郝益东. 草原城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 赵国栋.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M] 2009(13)

[3] 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规划学刊, 2006(0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下一篇:渭河滨水区对于古今咸阳城市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