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业主 大服务

时间:2022-08-13 02:26:16

小业主 大服务

内容提要 经济全球化的当下,特许经营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商业经营模式,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工程承包类企业而言,特许经营项目(BOT、PFI和PPP)已经成为适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自然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项目的越来越流行的重要操作模式。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工程承包企业项目主要管理模式特点的同时,进行优劣比较,提出了BOT项目“小业主,大服务”的创新管理模式,并结合国内工程承包行业某知名企业实例,进行详细分析,系统介绍特许经营BOT项目“小业主,大服务”创新管理模式的含义特征、组织结构、项目管理、职能划分等,不但具有理论的系统性和前沿性,同时具有实务运作的指导性。

关键词 小业主 大服务 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工程市场的不断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越来越青睐海外投资模式,传统的业主筹资和设计、工程师监理、承包商施工的合同模式逐渐减少。在过去三十年中,特许经营模式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国际承包市场上取得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重要形式。目前,世界著名国际承包商40―50%的营业额来源于特许经营项目。

特许经营的主要形式就是BOT (Build-Operate-Transfer),即: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赋予签约方的外商投资企业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的权利;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届满,项目公司将设施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BOT项目经营模式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一、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创新特许经营项目管理模式必要性

BOT项目是项目投资者基于提高项目抵御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的能力,提高项目的投资收益的考虑而进行的经营创新。因此,其运作必然需要相匹配的新型管理模式支持。

(一)国内普遍采用的业主自行管理模式

从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国内工程投资项目普遍采取业主自行管理方式,即“指挥部”模式。业主处于管理模式的中心,在项目建设期与设计、施工直接签订合同并进行全面管理,在项目运营期组成相应机构直接经营。在业主自行管理模式下,业主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工程设计等各个方面均进行较严格的限制。工程施工往往根据内容被划分为若干个标段以加强控制,同时,监理方也只是单纯的进行工程施工的监理,在项目管理和项目运营方面不发生作用。这种国内普遍采用的业主自行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国际激烈竞争的大环境,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提升和创新。

(二)国际通行的BOT项目管理模式

国际上典型的BOT项目参与方包括:政府、项目公司、投资人、银行或财团以及承担设计、建设和经营的有关公司。其中:政府是BOT项目的发起人,政府有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必要的环节进行监督。在项目特许到期时,具有收回该项目的权利;投资人(股东)是项目收益的享有者,同时以投入的资本承担有限责任;银行或财团通常是BOT项目的贷款人。由于BOT项目负债率一般在70-90%,贷款是项目的最大资金来源;项目公司是BOT项目的直接承办者。项目公司是由投资人为管理BOT项目而专门组建的公司,既是项目的直接投资者,也是项目融资模式的主体。分析国际通行的BOT项目管理模型,项目公司是整个项目运作的中心:一方面与项目所在国政府签订相关的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另一方面负责组织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经营,并提供项目开发所必需的股本资金和技术,承担项目风险,从项目投资和经营中获得利润。在国际上这种普遍的BOT项目管理模式下,出资人和项目公司的关注点往往聚焦于项目投资的风险和回报,而将项目建设的具体管理权力,下放给专业的EPC总承包商、监理方。

(三)创新BOT项目管理模式必要性

虽然国际上先进的BOT管理有诸多优势,可以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节约成本,促进利润最大化,但是在项目公司向外部寻找专业队伍和资源构建项目管理框架式时,则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成本消耗:一方面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谈判与运作,另一方面还可能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合同纠纷或者索赔的问题。哪一种情况出现,都将会带来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

国内、国外对于项目的不同管理模式各有优劣,但是归根结底,模式的选择与项目投资人的自身属性及诉求有密切联系。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特点和进入海外特许经营市场的动因,决定了其对于海外特许经营项目的诉求点与一般的国内业主和国际BOT项目投资人存在区别。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可以凭借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面的雄厚实力,不仅关注项目本身资本运作的可行性,同时更偏好选择可发挥自身优势的项目。在项目运行中通过整合自身优质资源,减少成本消耗,降低风险,为资本回收提供保障,同时进一步增强整体实力积累宝贵的项目管理经验。

对海外特许经营的诉求点决定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实施项目管理时,投资人和工程建设方的身份将出现重合。这意味着,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海外特许经营管理模式必须在吸收先进经验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小业主、大服务”的项目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二、“小业主、大服务”管理模式具体内容

(一)“小业主、大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点

1 充分发挥内部资源优势,节约成本

这一点主要是基于海外特许经营项目选择而言――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是“小业主、大服务”模式实现运行的根本前提。由于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国内外的项目开发、大型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建设等领域均拥有着雄厚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品牌优势明显。因此,企业在海外业务拓展时,首先将能源及基础设施建设锁定为海外特许经营业务的重点开发领域,从而充分从整合内部资源出发,利用自己的队伍为项目提供设计、施工等配套服务,抵消掉在寻求外部资源进行项目建设时可能流失的时间和成本,甚至是可能增加的风险。

2 进一步提高效率

这一点主要是基于项目管理结构的界定而言――要整合利用投资人资源在具有优势的工程市场领域开展海外特许经营业务,需理清其既是项目投资方,又是项目建设方的双重身份问题,这是“小业主、大服务”管理模式运行顺畅的重要保障。“小业主、大服务”的内涵从字面上看,“小业主、大服务”是说人数的“少和多”,机构的“小和大”;实质上它是一种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重要

性的划分,具有两层次含义:一是“大施工、大监理”对“小业主”的大服务。结合国际通行的特许经营项目管理模式,企业通过组建项目公司对项目运行进行宏观管理,在充分授权EPC总承包商及监理方的同时,将自身变“小”,管理职能后移,实现“大施工”、“大监理”为项目提供“大服务”,大施工:即EPC总承包商自行组织项目建设(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大监理:监理公司对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及项目运营进行全方位监理,运营商自主进行项目运营和维护。使监理管理职能向前延伸,放大EPC总承包商的效力,将传统工程承包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二是“小业主”为项目调配“大服务”。为了在整合企业资源,达到企业优质资源共享整体战略,推动和提高企业整体的国际化水平,企业与项目公司签订EPC总承包协议,成为项目的EPC总承包商,凭借自身优势,为项目实现“大服务”提供“大施工”、“大监理”资源,变生产要素“短板”为施工强项,将项目实施的核心力量加倍放大。

3 “小业主、大服务”的具体运作模式

企业通过注资成立项目公司,成为项目公司股东。同时,企业国际业务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与项目公司签订EPC总承包合同,通过自身在企业系统内所具有的内部协调职能,整合内部各种优质资源,进行项目建设。同时,项目公司通过长期合作的专业第三方,独立于企业参与方和运营方,进行项目管理、建设和运营方面的监理工作(见下图)。

项目公司作为管理中心,坚持四个基本管理思路。一是合同履约与行政干预适当搭配,双轮驱动。以合同履约管理为主,必要的行政管理为辅,以企业集团的统一国际战略和党政组织、文化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柔性管理推进合同履约切实可行。二是坚持一切工作以项目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项目服务意识。设计方和管理方为业主投资及收益服务,为施工建设服务;施工方为业主产品服务,为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服务;业主方为施工融资服务,为整个项目外部环境服务。在日常操作中,项目健全管理制度,理顺和规范办事程序,兼顾必要的适度原则。根据项目实际,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审批程序以防范管理风险,同时也充分考虑项目进度安排,必要时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简化程序,特事特办。三是充分发挥管理部对现场进度控制、质量安全、统筹协调的管理职能,调动激发项目参建各方合力,不断促进设计和资源配置工作深度优化,让“小业主、大服务”的管理目标落到实处。四是放大施工力量(“大施工”),将传统承包优势发挥极致,继承发扬施工承包企业优秀的施工经验,成熟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小业主、大服务”管理模式的优势及可推广性

1 优势分析

中国工程承包类企业“小业主、大服务”的管理模式有两点明显的优势:一是在项目的谈判及建设阶段具有较明显的成本优势和风险控制优势,为项目顺利的实现资本回收和盈利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在发挥企业资源优势的同时,进一步积累了可贵的国际经营及管理的经验与水平,为企业可持续的在国际工程市场上稳步前进,提高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可借鉴性

“小业主、大服务”的管理模式是在国际先进的BOT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自身情况而提出的适用于处在海外特许经营初期发展阶段的,探索性的项目管理模式。而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具备相类似的属性和特点,以及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基本诉求。因此,这使得“小业主、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中具有很好的可借鉴性。同时,随着中国政府逐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逐步加大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海外业务的资金支持,中国企业海外特许经营的融资问题更得到了很好的政策支持。在这样的情势下,中国企业更可以积极抓住机遇,在运用“小业主、大服务”的管理模式控制项目成本和风险的同时,利用来自中国的融资项目资金,获得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和合同条件,取得更多保障。实现向国际工程市场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延伸。

三、实施效果

以国内工程承包类行业某知名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集团为例对中国企业海外BOT项目“小业主、大服务”进行案例分析。

(一)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能定位

该企业以BOT形式投资了东南亚某工程项目(以下简称:B项目)。B项目主要组织构架由业主方(B项目公司)、管理方(工程管理部)、EPC总承包方(A企业)、设计方(国内某设计院)和委托施工方(A企业下属全资子公司)组成。EPC供货商由A企业委托实施。项目参建各方以合同关系为纽带,以投资保值增值为职责。职能分工如下:

B项目公司作为业主方,是整个项目实施全面全过程管理、重大决策和对外沟通协调、重大事项披露的核心机构,主要负责项目融资及保险、投资管理和财务税务处理、工程征地、合同风险管理、参建各方的协调管理等工作。项目公司于2006年4月注册成立并相继完成了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员。公司设有综合事务部、商务合同部、财务部、工程部和国内保障部五个部门。公司决策机构主要有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项目常设组织(安全和防汛领导小组、工程质量管理小组和工程验收小组),公司管理层设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等职务。

管理方(工程管理部)经业主方授权,担当项目工程管理,技术咨询和施工监理任务,具体管控进度计划、质量安全监督以及设计单位同施工单位的日常沟通协调工作,对业主方负责。管理方配有专家咨询组和信息管理、合同管理、测量、试验、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二十余名专业工程师。

EPC总承包方(A企业)是集设计承包、供货承包和委托施工承包统筹管理的综合机构,对管理方和业主方负责。鉴于实际商业需求和企业利益需要,B项目EPC总承包方同业主方项目公司执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体制,双方经济关系以EPC合同得以明确界定。

设计方国内某设计院具体负责设计供图、设计变更的处理等设计服务工作。

委托施工方(A企业下属全资子公司组建项目部)是负责项目施工的主体,是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源优化、成本控制等项目保证履约的中心机构,与EPC承包商完成合同周期结算。项目部设有综合办公室、商务部、施工部、技术部、机电安装部等部门,内部管理模式为直线职能式。

(二)“小业主、大服务”管理模式的运作情况

1,角色分工

小业主:精干高效管宏观。为更好发挥项目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作用,避免机构膨胀导致管理成本水涨船高的影响,本着精

干高效原则,B项目公司与EPC承包商(A企业)实施资源整合、合署办公。B项目公司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一手抓重要节点工期控制、合同履约、投资和风险管控,一手抓商务攻关和组织协调服务,从总体上把握项目工作方向。

大监理:充分授权抓现场。根据B项目公司对管理方的授权文件,管理部在授权的14项工作范围内行使现场管理指令权。具体地讲,就是“四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四控制即全面参与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的控制;二管理即参与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一协调,即协调工程业主与各承包商之间的关系。要求管理方不局限于国内监理管理模式,不仅代表业主行使现场监督职权,还应该时时处处为业主利益着想,真诚为业主提供超前服务和超值服务,使业主对项目工程管理由“现场事务型”转化为“宏观控制型”,把主要精力用于项目大局管控和服务协调。

大施工:成本控制增效益。项目部作为EPC施工委托方,是B项目建设人力物力中心、施工管理中心、成本管理中心。要求施工项目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健全完善承包机制,推进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要合理调整和盘活工程资金,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在市场细分上精确制导,对市场价格水平和本土生产要素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力创节约型项目部。在施工生产上大力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材料、实施新工艺,降低生产消耗,增加利润含量。

2 “小业主”宏观管理意识

虽然,在“小业主、大服务”的管理模式下,业主应尽可能地发挥项目责任主体及实施主体的作用;但是,为项目提供最大化的服务,是业主必须树立的意识,也是整个项目能够顺畅运作的根本保证。

首先,为保证生产经营工作顺利开展,B项目公司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为生产经营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施工征地工作中,通过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商,项目公司成功解决了私有制国家施工用地征地难的问题;在财务审计工作中,通过改善资金调控能力,规范账务管理,聘用当地会计事务部门直接参与或解答税务交纳和财务审计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三是在重大技术方案决策上,建立专家咨询会议制度,依靠专家智慧为项目技术服务提供支持;四是在工作沟通上,贯彻经营工作月例会、周例会和现场例会制度,让业主、设计、管理方、施工方面对面将问题解决;五是在暂定项招标管理中,对当地分包商坚持“有序、受控、规范”的要求。建立合格方资源库和长期合作关系,提高队伍素质,降低工程风险。

其次,在财务工作上,B项目公司兼顾总部化和属地化要求,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规避各项财务风险。

在对外财务管理工作中,项目公司进一步与放款行和委托代管行增强相互信任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保证融资渠道畅通;全力做好当地审计报告,满足当地财务监管部门工作要求;合理策划和规避税务开支,保证投资人利益。

在对内财务管理工作中,B项目公司强化监督项目资金预算和资金管理工作,保证资金安全;规范正常结算程序,保证合同履约。

B项目公司内部,还出台了多项固定资产登记领用办法,在车辆和其它工作生活物资保管使用上进一步明确程序、落实责任,保证公司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第三,管理模式推陈出新,现场运作日趋完善。

合同履约与行政干预适量匹配,有效实施“小业主、大服务”管理模式,将施工建设力量加倍放大,将项目建设管理优势发挥极致,是B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3 “小业主、大服务”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从目前B项目的建设情况看,“小业主、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在施工进度、合同履约、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效果,凝聚了参建各方力量,合同履约管理得到强化,生产经营全面受控,带动了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为项目节约了成本,提高效益。如:项目调压井开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竖井开口高程以及优化原施工方案,从而减少工程投资约2123万元;又如:反调一期施工,通过优化围堰和导流明渠设计方案,为项目节约投资281万元。

上一篇:国际商务人才流动规律探析 下一篇: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