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时间:2022-08-13 01:55:48

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使得微课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校本微课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设计和制作方式多样,而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研究为校本微课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实践的尝试提供了基础条件。

关键词:校本微课;移动学习;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71-02

Abstract: Internet + era makes micro class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research of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School-based cours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design and production way is diversiform, and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micro school-based course design and research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micro class and provides the basic conditions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school-based micro class; mobile learning; learning platform

“互联网+”背景下,快速的移动4G技术、逐渐下调的移动资费和日益普及的无线网络使得越来越多小巧便携的移动终端大放异彩,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习惯,移动学习越来越成为常态。以微博、微信等代表的微时代使人们在网络数字化阅读和学习越来越倾向于片段化的短小的呈现方式,优酷等视频APP以及美拍等视频小工具的蓬勃发展使得视频走入移动生活的重心。在这种背景下,微课移动学习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1],而根据本校的具体需要而开发的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则是微课移动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1 概述

微课,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微型课程的音视频资源。它是一种课程资源类型,一种学习形式,具有明确教学目的。它内容微小,主题突出,主题单一,往往只围绕一两个知识点讲授,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内,有的甚至不超过10分钟。微课适合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展现,支持利用碎片时间开展移动学习,是实现翻转学习和混合学习的重要手段,是传统课堂的有力补充,已成为当前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之一。

微课最早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在2008 年首创,他提出通过“知识脉冲”的缩小的音视频来展现单一的主题[2]。我国最早开展微课系统研究是广州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在其主导下,佛山首先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征集“微课”并大获成功[3]。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微课在我国的发展越发迅速。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江苏省高校教师公共艺术课程微课大赛等多类大赛都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微课建设的热情,吸引了众多教师的参与。

2 校本微课的优势和特点

“校本”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校本微课主要是指由本校师生设计制作,且服务于本校师生的微课。

校本微课有一般微课的优势。随时随地的校本微课学习有利于合理利用大学生众多的碎片时间。有针对性的校本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针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校本微课也便于根据知识点对多种资源重组,进行二次利用。 校本微课还是开展翻转课堂的基础。

此外,校本微课还有着自身的特点。

1)解决了版权问题。微课共享中较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版权,而校本微课则基本避开了版权。校本微课的主要来源是各类项目资助、各种竞赛需求、学校统一规划等,服务于本校师生是其目的之一。

2)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存档和再利用。优质名师特色课程是学校重要宝藏,以此为基础建设的校本微课资源可以把这些宝藏长期存储,也可以作为其他教师尝试翻转教学的支撑。

3)有利于优质慕课的建设。有些课程需要以建设慕课为目标,向更多学习者开放,那么作为校本微课在本校试运行,从学生反馈中获得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慕课,从而有利于建设成优质慕课。

4)有利于客观公正的教学评比。学校每年都要进行教学竞赛,或筛选优质微课参加校外评选。教师的校本微课展示了教师教学能力,可以接受更公正的评比和选拔。

5)有利于超级学霸的形成。学习者在学习中有着深刻的学习体验,存在学习差异。优秀学习者有着极高的学习热情和与人分享得到满足感的需求。校本微课可以给学霸机会分享个人知识,也丰富了校本微课的内容和形式。

3 校本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式

校本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个微课资源需要系统性、完整性,一组微课资源所表达的知识更需要全面性。校本微课不是黑板搬家,不同于一对多的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它更类似于一对一辅导的注重学生学的活动。因此校本微课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校本微课设计的主体。一个微课一般由教师确定主题,选择一两个知识点,设计授课形式,精心讲授。一组微课则需要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切分,确保知识点的完整性和授课时间的合理性。采用的教学形式多样: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表演法等。教师设计的校本微课更具系统性、专业性。

学习者也是不可忽略的微课设计者。优秀学习者愿意也乐意将自己的学习体验设计成微课,从身边同伴的阅览和评价中获得极大满足感。在校本微课中应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专题法、问答法等。学生设计的校本微课更贴近学生需求,具有趣味性、实用性。

微课的制作方式多样,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1)专业制作法。专业摄像机跟踪拍摄,采用后期编辑,选用虚拟演播室、特效、配音、字幕等方式制作完成。这种方式制作出的微课成品形式新颖,品质精良,但是工作量大,制作周期长。

2)专业录播教室自动化录制。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款专业录播软件系统。系统应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模拟人为拍摄的自动跟踪技术,协同控制录制机、摄像机、吊麦、调音台等现代试听设备,通过触摸屏或电子白板,营造出一个高精度屏幕显示,高保真音效的现代化多媒体试听环境[4]。这种拍摄方式有固定模式,环境好,噪音少,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跟踪拍摄的工作强度。

3)摄像头拍摄。授课者准备好摄像头、话筒、电脑、录屏软件等,在家或办公室等熟悉场所,针对一个话题或者知识点进行讲授,自动拍摄,简单编辑,容易营造一种一对一的轻松的讲课氛围。

4)手机拍摄。这种方法最简单,在任何场所,直接利用手机自带的摄像头拍摄功能,或者用快拍、美拍等APP拍摄编辑。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环境噪音较大。

4 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是个多终端、多平台、多功能的微课移动学习系统。用户可用智能手机和计算机 Web 平台登录校本微课移动学习平台。根据权限不同,用户可分为管理员、认证教师、学生和匿名用户,如图1。管理员拥有最高的管理权限,可以上传、下载和管理视频资源,专业录播教室的资源生成后直接以管理员的权限上传至服务器,管理员具有对其他用户的审核权限,包括除管理员外其他用户的注册审核和学生用户上传资源的审核。认证教师用户在注册时通过审核后,可上传、下载资源,上传资源无需审核,可评论资源。学生用户注册之后,可订阅课程,下载观看视频资源,也可上传经审核通过的资源,可以评论观看的资源。匿名用户无需注册,只拥有观看部分视频的权限,无上传及评论权限[5]。系统具有资源存储功能:用户上传的资源保存在存储服务器上,视频资源以一定分类原则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并且使用生成的资源ID重新命名以便于检索和区分。系统具有资源使用的功能:客户端使用一个播放组件,以流媒体形式在线播放所选择视频资源,或者播放本地缓存资源,并具有可选的分享及评论功能。

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客户端程序采用当今最流行的android系统,实现界面功能[6]。服务器端采用成熟的structs2.0架构和JSP页面。通讯报文采用xml报文格式。

1)统一身份认证。注册和登陆模块可以和学校的信息门户系统单点登录认证接口集成,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数据集成后,共享库通过数据集成平台下发师生基本信息、部门信息、班级信息等相关权威数据至微课平台,以这些信息作为权威数据,同步相关信息。下发周期采用定时下发,连接方式为jdbc。

2)资源上传和管理。管理员、教师及学生用户均拥有上传资源的权限,上传的资源需选择分类,以便程序自动归档,也可进行资源批量管理、信息维护。当删除某一资源时,与之关联的信息均被删除,如评论。

3)资源播放和评论。用户可通过手机终端或 Web 平台在资源页浏览推荐资源,或查找选择资源进行观看,同时可查看对正在观看资源的评论。用户登录后可对观看资源进行评论,也可查看自己收到的最新评论,可进入某个资源的管理页查看对本资源的历史评论,回复功能可选实现。

4)后期体验。登录用户的观看记录将被记录并维护与该用户关联,采用日志跟踪文件的形式保存记录,用作后期推荐算法的引用,推荐功能将根据当前登录用户最近观看记录计算出用户的喜好,并推荐类似资源显示在主页部分。同时将视频标注和微课视频关联在一起[7],让微课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总之,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是微课发展的必然需求,可以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途径、为传统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方向,为满足本校师生教学改革和自主学习服务。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也为发展多个院校合作共建微课学习准备了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吴萍.微时代背景下我国微课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路径[J].教育评论,2016(1): 43-45.

[2] Shieh, Davi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26):1-13.

[3] 朱锋颖,吴宪忠,崔景梅.高校英语微课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情报科学,2015(12):106-110.

[4] 张君阳.高校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设计方案[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8):121.

[5] 蒋寅泉.基于Android的微课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22-28.

[6] 麦小霞.基于 Android 的微课程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21-25.

[7] 温川雪,周洪建. 面向智能手机与Web平台的微课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 [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 60-66.

上一篇: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商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加密算法在空调群控系统中的研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