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自治县:仡佬山乡从头越

时间:2022-08-13 12:57:4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务川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审时度势,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乘着多彩贵州这股民族风,实打实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实打实干 加快县域发展

“走近才看见”,这是对务川自治县县城地理位置的典型描述,四面群山环绕,对外交流非常不便,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过去,务川自治县借着独有的资源――丹砂和便利的水路交通有过几百年的辉煌,但因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其名人盛事,文物古迹,多淹没于历史长河,从前的历史已成过去,从前的辉煌也已衰落,经济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

西部大开发,为务川自治县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县委领导班子带领务川各族人民围绕“稳烟强畜重特色抓工业,修路护林搞城建兴水电”的工作思路,众志成城真抓实干,把经济建设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拟定新思路,寻找新突破,仡佬山乡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

近年来,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粮食、烤烟等产业稳步发展,林业、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他们在重点培育娄山大虫草(地牯牛)、大蒜等特色农产品、扶持大树茶经济作物加工企业,带动群众发展种养业等农特产业的同时还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稳定粮食产量和烤烟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畜牧、水产养殖、特色蔬菜、中药材种植及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加速水能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进程,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逐步建立符合县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农业生产总值预计实现7.8亿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增长30%,年均增长8.6%,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0%。

务川自治县水能资源蕴藏非常丰富,以洪渡河为首的286条支干流长1330公里,水电可开发量达30余万千瓦。县委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和特色产业。以“一河三矿”(洪渡河,重晶石、萤石、铝土矿)开发为突破口,“一河三矿一特色”的工业发展框架初步形成。2006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增加到11.2亿元,年均增长14.7%。

经济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公路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公路运输得到了明显改善。4年累计实现各类公路建设投资2.7亿元,新修和改建各类公路780公里,全县通车里程从1347公里增加到1650公里。已经没有了“早发凤冈‘文峰’下,一日难见‘东升塔’”的行路难嗟叹。

王书记强调“事业蒸蒸日上,干部也要不断成长”。县委以实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个一”工程为抓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各级基层组织严格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认真抓了工作落实。即完善一套公开制度,诚诚恳恳听民意;建好一个“四民信箱”,认认真真访民情;撰写一本《民情日记》,实实在在帮民富;推行一张《基层服务联系卡》,兢兢业业保民安;办好一件实事,真真切切暖民心。

“五个一”工程的实施,对廉政勤政的要求更高,同时促进了基层干部的作风转变,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寻找新路 促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务川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寻找新路,提出了“四在农家”以及“两剥离、一集中”的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四在农家”活动自2002年在务川自治县开始创建以来,全县共74个县直部门捆绑帮建27个村,17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一个乡镇一个示范村。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五通三改”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改变农民的家居生活环境,以大力实施“五通三改”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推广猪、沼、厕、蔬“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着力提高创建水平。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扶贫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丰富“四在农家”活动内涵,又推出了7项举措,推进“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组干部的带头作用,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身到“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之中;二是合理调配劳动力,切实加快工程进度;三是县、乡“创建办”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创建点进行业务指导和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四是合理规划,既因地制宜建设好文体活动场所,又切实保护好民族民间文化;五是结合“千干万民手拉手”活动和第三批“先教”活动的开展,精心组织工作队进驻各村组,切实帮助农民解困难、办实事、谋出路;六是加强管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切实扭转“脏、乱、差”现状,树立农村新形象;七是认真开展文艺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到目前,务川自治县已建示范点97个,共投入创建资金520多万元。“四在农家”示范村中有90%以上的农户饮上了清洁的自来水,80%以上的组通公路,90%以上的农家能收到电视信号,所有农户用上了电灯,部分农户安装了电话,建起了沼气池,硬化连户路6万多米,新修入组公路17.8公里,全县15个乡镇的农民群众正逐步享受到“四在农家”带来的实惠。

2006年3月,务川自治县人口计生局党组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县人口计生工作的基础,研究制定了“两剥离、一集中”的工作思路。“两剥离”即剥离管理服务人群,由群众自愿组织“诚信小组”,形成参与“诚信小组”和未参与“诚信小组”的两类人群;剥离管理措施,针对参与“诚信小组”的实行群众自治管理,未参与“诚信小组”的实行行政管理。“一集中”即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集中优惠政策向“诚信小组”群众兑现,对违约的要督促其履行违约责任;统一对未加入“诚信小组”的实行原有的行政管理办法,列入重点管理对象进行重点管理。这种模式能使群众在人口计生工作中自我规范的道德意识得到增强,自觉树立起少生优生的生育意识,多生一人增负十分的责任意识,通过集中优先优惠政策,从利益导向的角度引导群众自觉规范生育行为,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和水平。“两剥离、一集中”计生村民自治模式的开展,给予了群众一个实行道德判断的机会,使群众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有一个展示的平台。

展望未来 打好民族旅游牌

务川自治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那些远去的文明已被封存,如何树立地方形象,发展地域文化,实现“让世界了解务川”是摆在务川人面前的艰巨任务。

务川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源地,县内的洪渡河孕育了仡佬族。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到务川自治县调研民族工作时就指出:务川要重视民族文化的开发和保护,打好“仡佬族”这一张“牌”。

千百年来,仡佬人与山水相依,从高耸的木悠山,到奔腾的洪渡河,都留下了仡佬人奋进的身影。务川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古烽火台、汉墓群、悬棺、申佑祠、东升塔、罗峰书院、文昌阁等古迹无不印证着务川辉煌的昨天。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不仅形成了潜江淳朴的民风,而且孕育了众多英才。自然旅游资源更是独具特色,境内多系喀斯特地貌,集山峻、谷险、洞奇、石美、园阔、泉特、水秀于一体,主要有官坝温泉、焦岩温泉、珍珠瀑布、隘溪渡峡谷、小塘石笋、七柱山、石上树、风动石笋、银狮洞、栗园石林等自然景观,尤其是洪渡河沿线更是集观光、旅游、考察、探险为一体的旅游处女地。

近年来借“多彩贵州”这股民族风,务川自治县正努力打好民族旅游这张牌,让更多的人了解仡佬族,了解务川,做好在经济大潮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弘扬仡佬文化这篇文章。

县委领导班子因地制宜,制定了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围绕一条思路、突出两个重点、夯实三个基础、实施五大战略。即:围绕“重工稳农促三产、强基固本兴城建、科教文卫构和谐、控制人口奔小康”的发展思路,突出工业、城建两个重点,夯实农业、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基础,实施开放带动、中心城镇带动、企业化、科教兴县与人才开发、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对未来的发展,县委领导班子充满了信心,人民更是满怀热情。

上一篇:黄利辉:构筑阳光产权交易平台 下一篇:贵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