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拍,还上什么社交网络

时间:2022-08-13 11:00:19

不自拍,还上什么社交网络

我是一个自拍爱好者,我知道有人讨厌晒自拍的家伙,可我不在乎。我也喜欢看朋友们自拍,所有的自拍照片都比真人版好看。每天打扮得山青水绿去上班、去社交,除了街上的陌生人,就没几个熟人看到,即使只是出于“别白费了辛苦的化妆和搭配啊”的心理,也值得对着镜子或是前置镜头按上那么一两张,并且用修图软件修出超越现实的美,传到朋友圈去。别人不看,我自己留念不行吗?如果你不能忍受自拍这回事,还上什么社交网络呢?

“Selfie”这个词在被使用了11年后,终于被牛津词典评为了2013年风云词汇。最早发明这个词的是个澳大利亚小伙子,他醉酒后发了张自拍照到论坛,并补充说明“不好意思啊,照片有点糊,因为是张自拍嘛”(And sorry about the focus, it was a selfie.),这是 Selfie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网络上;两年后,Flickr上出现了“Selfie”这个标签;而Instagram开放标签功能就比较晚,直到2011年1月16日,才第一次有人在Instagram上给自己的自拍加上“Selfie”的标签―我在写这篇稿子之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在这个App上使用这个标签的图片已经有5700万张了,这还不算它的衍伸词汇呢,比如专门自拍屁股的“Belfie”、自拍头发的“Helfie”、自拍健身状态的“Welfie”,甚至专拍自己醉酒后萌态(多数其实是丑态吧)的“Drelfie”。

“Selfie”这个在社交网络叱咤风云的、时髦又接地气的词儿,在最近的这一两个月里,确切地说,是在最近这十来天里,又进一步大红大紫了。Facebook上已经有了 “2014年度自拍大赛”(selfie game 2014)、“自拍奥林匹克”(SelfieOlympics)之类的标签,相比真正的奥运会口号“更快、更高、更强”,自拍奥运会的宗旨是“更高、更强、更蠢”。

自拍比赛总是很带劲的。比如有一阵子很流行把宠物猫咪“戴”在头顶自拍,还有全世界自拍爱好者一起在房间里拗出某个古怪动作自拍,日本有过颇为变态的美少女舔门把手自拍(据说后来还出了以此为主题的成人录影带,猎奇到令人失语啊),而最近我们也还在流行把钞票啊什么的放在玩具小马的背上拍照,来讨“马上有钱”的口彩(然而有人说,因为马背上其实是有毛的,所以主题就立刻变成了悲伤的“马上有毛钱”了)……

这种热闹,你有没有凑过呢?就算自己不拍,朋友圈里也总有人拍过吧?你看,大家一起来犯犯傻,大家一起来发发痴,这才是社交网络的终极乐趣(之一)嘛。

在比Facebook、开心网更早的时候,我们还没有那么多方式提升自己在朋友圈里的存在感,当时我刷得最多的是天涯。嗯,就是我念完研究生后在伦敦东区的小公寓里待业的那段日子,我总是苦哈哈地跟朋友们说,别看我住在伦敦啊,我天天刷天涯,就跟住在莘庄一样哒!

那时候,天涯的娱乐八卦版真的是很红。在我穷极无聊时,还在“某位偶像因为自拍而惹来麻烦”的那个著名帖子里刷到过分页沙发―只有当时追过这个帖子的无聊人士才知道分页沙发有多难拿!别问我刷到分页沙发有什么意义,能为人生带来什么启迪,我也完全no idea。我也并不觉得那些自拍有什么好看的,但那是我印象中因为自拍泄露而闯祸的第一桩。

后来的这几年,再有什么明星的不雅自拍,多半是故意流出摆拍感强烈的自拍来炒作,根本骗不过群众们的火眼金睛。

因为我们自己也都是自拍高手了。我们知道自拍时会在镜头前不由自主地摆出怎样的Pose,眼神该如何迷离,眼珠子该看镜头而不是手机,手臂离面孔该有怎样的距离,拍出来下巴能收紧多少,锥脸效果能有几分,每个人都成了手机和Pad镜头前的演员,我们没有艺校的指导,就自己训练出了表演感呢!

“由智能手机或网络摄像头拍摄并上传到社交网络的自拍照片。”牛津词典这样定义“selfie”。

仅以一臂之长,我没有物理距离审视面孔是否变形,也缺乏心理距离来追求什么高大上的表现力,还有人说这是某种程度上的暴露癖―点不点赞、发不发真心或违心的评论都随你,我还是会继续兴高采烈地 Selfie。

上一篇:权利功利主义逻辑下的身份制度之弊 下一篇: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与教学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