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虑离妄念 持珠当心上

时间:2022-08-13 10:32:04

佛珠,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着独特的光彩。而今的佛珠,更多作为装饰品和收藏品活跃于市场,但又有多少人能懂得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意义。

珠串千古 解众生业障

108颗珠粒化人间一百零八种烦恼,飘散着沉香古木的馥郁芬芳,那缠绕腕间的一串佛珠,贯穿了人间百味,贯穿了历史。

佛珠,本称作念珠,诵珠等,是佛教中常见的法器。佛教徒们在诵念佛号或持咒时,为除欲去烦恼,常常用数念佛珠的方式使其安定心念。

如同佛教起源于印度,佛珠也由印度自古以来璎珞条缠身的风俗演变而成。古代印度教的毗湿奴派很早就有持带念佛珠的习惯。在印度西北地方所发掘的“龙王归佛”雕像中,有一尊首悬佛珠的婆罗门像,此雕像被推定为二世纪左右的作品,可见当时佛珠的使用已风行于印度。

佛教经典中有关佛珠的起源,一般多以的《木子经》所记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为证“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佛说木子经》,《大正藏》卷一七)”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应当是佛教当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而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多,《木子经》被翻译后在中原得到广泛的流传。从现存的实物来看,甘肃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下来有一尊十六国时期(304―439)的泥塑弥勒菩萨像,便是一尊颈部挂有佛珠的造像。此外,在日本保存下来有《佛像图鉴》一书,其中绘制的唐代高僧像,使用佛珠者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唐代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而《无垢光荣经》则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辛饶世尊三十一岁时,见人世生老病死之苦,放弃王位,出家为僧,潜心苦修。有一天,梦见自己回到皇宫里重新享受荣华富贵,梦醒后,圣尊知道自己还没有彻底地消除贪著之念,于是诚心祈祷十方诸佛和菩萨加持,愿彻底消除贪著之心。在开始诵念诸佛的法号和心咒时,看见在山洞前面有一棵菩提树,树根旁边有一百零八颗掉落的菩提果,便以吉祥草来贯穿之,被称为“尘忘”,寓意着祛除杂念,忘却红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佛珠。

化渡尘缘了 三宝手中持

主珠为佛,穿绳为法,子珠为僧,佛法僧三宝包含于一串小小的佛珠内,这十缠、九十八结寓人间百八烦恼,都随着口中诵念的经文与拨弄的佛珠而化解。

佛珠,从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串。具体地说是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摄心一念而拔动计数的工具。而佛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生命”,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所以“弗诛”则是告诫人们不要诛杀生灵。

佛珠的种类繁多,我们通常将它分为三种类型,即持珠、佩珠、挂珠。不同的颗数有着不同含义,最常见就是一百零八颗的制式。

一百零八,这不是一个随手拈来的数字,而是代表着佛家所说的“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烦恼”古时僧人在念经诵佛时,每拨弄一颗佛珠,便象征着祛除一种烦恼妄念,慢慢的让人参禅戒定,心境平和。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云“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五十四颗佛珠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而二十七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十四则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不同颗数的佛珠,有着不同深远的含义,但最终殊途同归,佛家讲求循环轮回,归于圆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佛珠都是全球形。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主珠代表着佛,穿绳代表着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着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着更体现了佛家“融”与“和”的精神,这是一种尊重的态度,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包容的雅量。

菩提万象 古今留佛念

七色九宝罗汉珠,载于一本佛家典籍,但而今我们已无法一睹其风采,不过,虔诚的修行者依旧以此珠念佛摄心,达到圆满。

佛珠本是作为僧众道具出现并被保存至今的,可是随着年湮代远、律制久芜,许多道具已经名实俱废了,而佛珠不但未被废置,反而更加承顺世间。

现如今的佛珠,多已退却了神秘的宗教色彩,而转为一种简洁大方的饰品为人们所喜爱,或因其珍贵的材质或古老的历史,而受收藏家的青睐。制造佛珠的材质本没有什么限制,不论矿物、植物还是动物牙角皆是可用的材料。

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七宝的名目,诸经中说法各有不同,《般若经》说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藏传佛教中的七宝为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

除了不可多得的“七宝”之外,菩提类的佛珠应该是最常见的。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在夏秋之际结果,果实圆而色白,质地与珐琅相似,因多用于制造佛珠而得名。“菩提”在这里不再是一种植物的名称,而是象征着“觉悟”,《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说:“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正因为菩提子有如此深远的含义,许多的佛珠皆被命名为菩提,其中有依产地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也有依纹理来命名的,如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还有充满了佛家寓意的“五眼六通”、“金刚子”都被赋予了驱邪避祸,护佑平安的吉祥意味。

时至今日随着珍贵木材的日益稀少,以檀香、沉香、伽南、乌木等质料制成的佛珠越发受到玩家们的追捧。檀木是其中的一大支流,又黄檀和紫檀居多,尤其是紫檀,因其木材坚实,纹理细密,色泽紫红,加之有馥郁的香气,其本身就被列为佛教五香(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之一,更让人们相信这种材质的佛珠具有非常的灵性。

制造佛珠的材料种类纷繁,除了禅韵深厚的菩提子,沉香古朴的檀木,还有温润的玉石、通灵的珊瑚和象征着君子气节的竹木等。

不管哪种材质,也不管是一百零八颗还是一千零八十颗,爱好佛珠的玩家不会仅仅将其视作一件饰品,而是用心的供养,如同怀抱着对佛的崇敬与信仰。佛珠的深邃与禅境为佩戴它的人增添了一份沉静温和的气质,让人时常感怀苍生,感念佛法,心生善念。这也许是佛珠有别于其他材质奢华,工艺精湛的珠宝饰品最大的区别,也是它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

怎样保养盘玩木珠手串

木珠手串若是不注意养护,在经过佩戴后发乌而没有光泽,所以需要正确的盘玩方法让其形成包浆保持光泽油亮。

1、用柔软的棉布盘搓一个星期对其抛光。如果是小叶紫檀手串,这时软布表面会有红色痕迹属正常现象,一个星期后颜色会变淡。

2、在阴凉处自然放置一个星期。让珠子自然干燥,表面均匀的和空气接触后,会形成细密均匀的氧化保护层。

3、手盘,洗净手并自然晾干,若汗手则最好戴薄棉布手套。食指和中指半握,用拇指左右上下反复摩擦珠珠表面,力集中在拇指上。一天可以盘30分钟左右,一至两周后,可以感觉珠子有轻微的粘阻感,说明珠子已经形成一层薄薄的包浆。

放置一周左右,自然干燥,让包浆进行一定程度的硬化,才能更持久

重复第3和第4步三个月左右,珠子就会发出灵气的光泽。

盘珠子最忌急功近利,要慢慢的盘玩、欣赏,随着珠子的变化体会其中的精神愉悦。

上一篇:鸟不是“鸟” 下一篇:细节灵感 红酒标与软木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