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进行不同拉伸练习对其柔韧性影响的比较

时间:2022-08-13 09:12:54

散手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进行不同拉伸练习对其柔韧性影响的比较

摘要:为了探讨散手运动员有效的拉伸练习方法,本实验通过对48名散手运动员进行拉伸练习的比较实验研究,分析散手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拉伸练习(静力拉伸练习和PFN法拉伸练习)后,其对散手运动员柔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NF法拉伸练习能更有效提高散手运动员的柔韧性。

关键词:柔韧性;静力拉伸;PFN法拉伸练习;准备活动;散手

中图分类号:G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08―02

散手是一项新兴武术项目,其运动技术对运动员柔韧素质要求较高。柔韧性是在没有过度应力作用的情况下,关节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大小。对运动员来说,良好的柔韧性可增加其运动时关节活动幅度,对动作的随意支配能力更加精确。柔韧性通常被认为是影响技巧性项目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也在决定许多表演或竞争形势的最终结果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准备活动中分别进行静力拉伸练习和PNF拉伸练习对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大小的影响,包括屈髋、伸髋、髋关节外展、屈膝、踝关节背屈、脊柱屈曲,以探讨更好地发展柔韧性的训练手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由江西省体工队、南昌大学体育学院以及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48名二级男性散手运动员参加,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A16名、实验B16名,对照组16名。受试者基本情况如表1:

1.2研究方法整个准备活动持续20 vain,实验组A首先是5 min的慢跑,接着进行5 min的静力拉伸练习,最后10 min进行专项练习。实验组B准备活动中进行收缩一放松相反方向牵伸的PNF拉伸练习,其余练习不变。收缩一放松相反方向牵伸的PNF拉伸练习过程:先令其主动收缩将要被拉伸的肌群,对抗外力,保持10 s左右,然后放松肌肉,同时向反方向缓慢牵伸肌肉,将肌肉伸展至最大程度保持30 s~1 min,每个肌群重复2~3次。对照组不进行拉伸练习,以简单的基本功练习取代5 min的拉伸练习,其余练习不变。

实验中测量6个关节活动范围值,包括屈髋、伸髋、髋关节外展、屈膝、踝关节背屈、脊柱屈曲。测量在准备活动前和准备活动后即刻进行。其中髋关节外展采用通用测角仪测量,其他则采用莱顿曲率仪测量。脊柱屈曲幅度的采用Sady法测量,而其他关节采用Ekstrand法测量。通过对这两种测试方法进行信度检验,结果示:Sady测量法的信度较高,信度系数r=0.94,Ekstrand测量法的信度系数r=0.91。并通过对12名受试者的所有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先后测试两次,时间间隔一周,计算重测信度系数,结果示:屈髋r=0.94,伸髋r=0.92,髋关节外展r=0.90,屈膝r=0.94,踝关节背屈r=0.92,脊柱屈曲,=0.92。

2 结果

2.1屈髋、伸髋ROM值测量结果从表2可见:实验组B准备活动前屈髋ROM值比对照组小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A、B准备活动前伸髋ROM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准备活动后,对照组屈髋ROM值有所增加(P

2.2髋关节外展、屈膝ROM值测量结果 从表3可见:实验组A准备活动前髋关节外展ROM值比对照组大(P0.05),实验组A、B准备活动前屈膝ROM值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准备活动后,实验组A、实验B和对照组的髋关节外展、屈膝ROM值均较前显著增加(P

2.3踝关节背屈、脊柱屈曲ROM值测量结果 从表3可见:实验组A、B准备活动前踝关节背屈、脊柱屈曲ROM值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准备活动后,对照组背屈、脊柱屈曲ROM值有所增加(P

3 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知:当准备活动中包含拉伸练习能使其促进关节柔韧性的提高,这个过程中组织温度的变化对拉伸练习的这种作用有积极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已开始集中探讨因拉伸练习所导致的肌肉温度升高对ROM值增加的影响。Sapega等证实了组织温度能影响结缔组织的伸展性,进而影响关节柔韧性。Warren等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当短时间的准备活动包含了拉神练习就能显著提高关节柔韧性。在本次实验中,散手运动员在5 min的热身活动包括慢跑、简单的基本功练习后,再进行PNF拉伸练习或静力拉伸练习,即引起了ROM显著变化,由此看来,可以合理得推出这样的假设:准备活动之后关节柔韧性的迅速提高可能是拉神过程中肌肉被拉长的结果。当准备活动与拉伸练习无关或者不包含使运动肌肉拉长的活动时,准备活动中的肌肉温度升高不会引起柔韧性的提高。Wiktorsson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本实验中对照组未进行拉伸练习,但同样出现ROM值增加,这可能是对照组的准备活动中出现了摆动牵伸即被动肌产生快速牵拉的结果。

静力性拉伸法不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有效途径。进行静力性拉伸练习时,要求运动员长时间地把被拉肌肉牵拉到一定的长度。由于牵张反射的作用,要保持牵拉状态,则对抗肌肉群必须产生相应的长时间收缩,这样容易使对抗肌产生疲劳,同时在练习过程中牵张反射产生的疼痛,使得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难以做到始终如一,甚至导致练习动作变形。由于被牵拉的肌肉群得不到长时间的最大限度的牵拉,练习者在练习时虽然能有所进步,但并未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PNF法拉伸是更为优越的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PNF法拉伸的生理学机制:1)肌梭受到牵张刺激时引起肌肉反射性收缩,腱梭受到牵张刺激时则引起肌肉反射性的放松,这种肌肉反射性的放松作为一种保护性机制,可以使肌肉伸展性超过紧张时的限度而不被拉伤。2)在对抗肌反射性放松,即在对抗肌未被牵拉之前就反射性放松了,这种对抗肌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主动放松被称为自然抑制。PNF法正是以这两种机制为依据,理论上可使肌肉得到必摆动牵伸和静力拉伸更大幅度的伸展。本次实验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相对于静力拉伸来说,PNF法拉伸是更为优越的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散手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进行不同拉伸练习(静力拉伸练习和PFN法拉伸练习)比较实验研究,分析散手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拉伸练习后,其对散手运动员柔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准备活动中包含拉伸练习能使其促进关节柔韧性的提高,就提高柔韧性的程度而言,静力拉伸练习和PNF拉伸练习相比,PNF拉伸练习更为优越。但因为研究方法的不同,本次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积极情绪及情绪有益感知对运动竞赛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神经系疾病既往史者的健康体质评定与驾驶许可